【MBA中國網訊】5月30日晚,武漢大學「2018年度十大珞珈風雲學子」揭曉。校長竇賢康、副校長舒紅兵、校黨委副書記趙雪梅,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出席頒獎典禮。
十位新晉風雲學子依次登臺,從學術科研到社會活動,從科創競賽到軍旅生活,從公益環保到民族團結,他們用奮鬥的姿態去描繪青春的色彩與活力,用勇敢的行動去詮釋風雲的定義和精彩,他們的優秀事跡和精彩故事予人啟迪、給人力量,深深感染了現場觀眾。
竇賢康對十位風雲學子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學校三年來以「人才強校」「以生為本」「能力提升」為主題,不遺餘力地引進高水平師資、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就是為了建設更好的武大,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教學、更優秀的服務管理、更優美的學習生活環境。他勉勵廣大學生要勇擔使命、刻苦學習、砥礪成才,讓更好的武大遇到更好的自己。
接下來,珞珞珈珈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這十位優秀的風雲學子!
△2018年度十大珞珈風雲學子視頻介紹合集
何海龍(右)和導師劉正猷(左)
何海龍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2015級博士生
他專注於聲學研究,駐足前人從未踏足的一片土地,在《Nature》發表研究論文《外爾聲子晶體中的聲表面波拓撲負折射》,為各種波動元器件的設計奠定了理論基礎。先後榮獲「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獎」特等獎、武漢大學學術之星特別獎、武漢大學優秀研究生標兵等獎項。做得細、做得精,耐心鑽研、勤奮執著,在科研上的孜孜以求換來了他在學術界響亮的初啼。
孫東澤
弘毅學堂2016級本科生
他是一名「超級學霸」,績點專業第一,多門課程滿分,連續兩年獲國家獎學金、甲等獎學金,獲國家天文臺獎學金。他在武大天體物理中心從事銀河系費米氣泡、數值相對論和引力波的研究,已發表一篇SCI一區文章,另有兩項成果待發表。他還是日本KAGRA引力波天文臺合作成員,中英引力波聯盟成員。他對未知的浩瀚銀河充滿嚮往,立志於星空耕耘,向未來拓荒。
嘎次
水利水電學院2015級本科生
他是所在年級的第一名學生黨員,擔任黨支部書記,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大學四年成為80餘名同學的入黨介紹人,被評為武漢大學優秀黨支部書記,事跡入選武漢大學「黨員好故事」。他是湖北高校藏族學生中的負責骨幹,他策劃組織參與第十三屆「德吉杯」、武漢大學民族文化節、西藏昌都貢覺縣困難牧民募捐、防艾知識宣傳等活動30餘次,活動覆蓋5000人次,讓珞珈山下盛開民族團結之花。
水稻分子抗蟲育種團隊
生命科學學院
他們立足專業,知行合一,為了解「水稻國情」而走遍16個省份完成百餘次調研,團隊成員參加央視《創業英雄會》並獲得800萬投資意向。他們開展科技下鄉,惠及農民,團隊成立以來累計已服務904萬畝農田,幫助425萬農民擺脫稻飛蝨侵襲的噩夢。他們牢記總書記囑託,與時代同心同向,通過「產學研用」,讓自己的研究真正惠及農民,將關乎未來的茁壯稻苗在心中與田野中都紮下了根。
熊朝暉
測繪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
他是一名無疆行者,萬裡旅人。他足跡遍及全國32個省份、近半的地級政區,曾單獨探訪河西走廊(蘭州到敦煌),京杭運河(北京到杭州),東南沿海(杭州到廣州)等路線全程,把各地古蹟的歷史與風光留在了自己撰寫的三十萬字遊記中。他參加CCTV《綠水青山看中國》節目,並獲得單場冠軍。遙測青山品質,彩繪藍天情懷,穿梭在山水古蹟間,邂逅心中的感知,這便是他始終如一的情懷。
謝添
計算機學院2015級本科生
她用3年時間修滿大學四年學分,累計獲得獎學金超5萬元,獲得3項學科競賽國獎,4項學科競賽省獎,15項校級榮譽。她遊學22個國家,獲劍橋「Best Individual」榮譽,是Berkeley、SUNY lab唯一本科生,獲得7所世界一流大學直攻博士全額獎學金offer。她熱心公益,3年投身7個社區、8所山區小學,致力解決留守流動兒童問題,獲阿克蘇諾貝爾公益獎2項;她熱愛志願服務,赴埃及做國際義工,也是武漢大學圖書館、萬林金牌講解員,總志願服務530+小時。她用溫柔擁抱世界,用熱情點燃夢想。
清泉計劃團隊
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清泉計劃秉持著「讓一杯乾淨水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的團隊理念,深入調研中國邊遠農村學生飲水情況,從水源、飲水意識上為孩子與居民帶去一汪汪清泉。團隊水樣採集地覆蓋湖北、貴州、雲南、廣西等4個省份近十幾個縣市50多個鄉鎮的百餘所學校,共捐贈校園淨水設備29臺,優質水杯3000個,建立「飲水安全示範工程試點學校」25所,基本解決了逾10000名孩子的飲水安全問題。他們專業、純粹,充滿愛意與溫暖,為了給孩子們一杯清澈而甘冽的水,不斷向前奔跑。
蔡洵
經濟與管理學院2016級本科生
她從10萬人中脫穎而出,前往柬埔寨支教;她剪去齊腰長發捐給患癌病人;她去泰國清邁進行英語基礎教學工作,前往尼泊爾保育大象;她親手為孝感觀音湖小學、恩施芭蕉鄉民族小學搭建了新的多媒體教室;捐出比賽所獲8000元獎金給公益基金會;她受邀參加CCTV央視春晚、天天向上等節目錄製,呼籲更多的青年投身公益事業;個人公益紀錄片累計瀏覽量高達500萬。前行於公益的路上,孩子們的微笑是她心中不變的追求。她是溫暖的傳遞者,是舞臺上情感的迸發者。
李禕
電氣與自動化學院2018級博士生
他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檢索論文2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連續兩年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作為主要成員成功研製出國內首臺以C6F12O混合氣體為絕緣介質的環保型氣體開關櫃通過行業標準測試,標誌著環保型開關櫃實現中國製造。他專於科研,勤於律己,他熱愛生活,友愛體貼。
吳秋實
經濟與管理學院2018級碩士生
他以專業第一保研,卻「拋棄」學生的身份,毅然入伍成為一名空軍戰士。服役期間,他多次擔任各項活動主持,並給全營官兵教授心理課程;作為戰地記者,他共發表新聞50餘篇,製作視頻8部,其中3部上報至中部戰區空軍優秀視頻選集,曾榮獲多項榮譽稱號。度過軍旅二載,重回武大,揚帆起航。
據悉,「十大珞珈風雲學子」評比活動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本屆評選擴大了線上線下投票的參與面與參與度,共有超過2萬人次學生參加線上線下投票環節,100多名師生評委參與評選,科學性、導向性、代表性更強。評選活動公正科學,在全校師生中引起了廣泛關注,有效傳播了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