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的組成
1 顆粒(固相)、水溶液(液相)、氣(氣相)
2 固體顆粒礦物:原生礦物,不溶於水的次生礦物,可溶鹽類及易分解的礦物,有機質。
二、土的結構:顆粒本身的特點和顆粒間相互關聯的綜合特徵
1. 單粒結構:也稱散粒結構,碎石,礫石類土和砂土等無黏性土的基本結構形式,其對土的工程性質影響主要在於松密程度;
2. 集合體結構:團聚結構或絮凝結構,黏性土,土的表面能大,顆粒帶電,沉積過程中粒間引力大於重力,並形成結合水膜連接,使之在水中不能以單個顆粒沉積下來,而是凝聚成較複雜的集合體進行沉積。使用電滲法,不能擠壓和壓實。不適合做回填土,達不到最佳含水量。
三、土的構造:整個土層構成上的不均勻性特徵的總和,反映土體力學性質和其他工程性質的各向異性或土體各部位的不均勻性。不均勻性包括:層理,夾層,透鏡體,結核(巖石裡面有個石子(2017年考),組成顆粒大小懸殊及裂隙特徵與發育程度等。
四、土的分類
1.根據有機含量分類:無機土、有機質土、泥炭質土、泥炭。
2.根據顆粒級配和塑性指數分類:漂石、塊石、卵石、碎石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黏粉砂,礫卵漂
土粒粒徑
3.根據地質成因分析:殘積土、坡積土、洪積土、衝擊土,淤積土、冰積土及風積土。
4.根據顆粒大小及含量分類。土可分為巨粒土、粗粒土、細粒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