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加寶From 九行
微信號:jiuxing_neweekly
嘴上說著危險又燒錢,但玩過的最後都真香。
滑雪,早已不是土豪的專屬
隨便打開一個玩樂app,你會發現滑雪這項高奢活動不知不覺間已經便宜得驚人——廣東的室內滑雪場只需200多塊;跑遠一點,北方的室內雪場可以做到99塊起,而戶外的真雪場也只是200多塊。而度個兩日的假,也是1000塊有找。在攜程平臺,你更能感知滑雪在中國的出圈:雙11期間,國內滑雪門票和玩樂產品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860%,滑雪主題遊產品預訂量增長超350%。而知乎的話題,也早已從「什麼是滑雪?」變成了「滑雪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老藝術家的朋友阿睿曾滑過國內外的雪,他坦言:「崇禮一日票是500多塊,加上交通食宿,基本和日本差不多。在日本滑4天大約是1600元人民幣,在法國5天套票是2100元,刨去交通食宿等,
滑雪其實沒有想像中燒錢。」
如果只是把滑雪當作一場旅行,而不是一種運動,的確不貴。滑雪從一開始,就跟「奢華」「貴族」等毫不沾邊。當全球1.3億滑雪愛好者沿著山體呼嘯而下的時候,2.2萬年前
支稜起兩個木板以此作為求生技能的歐亞大陸祖先克羅馬儂人怎麼也沒有想到,
這會是一門娛樂。是的,滑雪的最初只是人類的一項生存技能。英國極地探險家羅蘭·亨特福德(Roland Huntford)在他的《兩隻木板和激情:滑雪的戲劇性歷史》一書中寫道:「人類在最後一個冰期時代使用滑雪板,以此穿越冬季的雪山、溼地和沼澤,並得以在冰凍的苔原上捕獵。」滑雪先是求生,18世紀成了挪威人的軍事競技項目,20世紀躋身冬季奧運會,到後來,歐洲人都愛上了這種腎上腺素飆升的運動:從大山上一滑而下,
一嘗腳下之於雲巔飛翔的感覺,再落入厚實綿密的粉雪當中,被大山深深包裹,現實的煩惱都被呼嘯而過的風一一吹落。那一刻,是專注而純粹的。△從高山滑下的快感,是任何運動無法比擬的 / Unsplash國人對滑雪「高高在上」的誤解,一是起步晚,滑雪在西方國家形成風潮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背靠阿爾卑斯山脈的瑞士、奧地利早已成了滑雪大國;二是裝備貴,但這僅限於滑雪愛好者,
滑一場雪的門票並不昂貴。因為了解不深,我們還常常對滑雪抱有「燒錢」「危險」「不務正業」的認知,但好的滑雪確實是大山裡的人對自然的最高敬意。
中國的滑雪熱,大約只是虛胖
崇禮在過去只是一個量產柿子椒的地方,但1997年一張10塊錢的門票徹底改變了這個地方,作為內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帶,高低起伏的崇禮確實很適合滑雪。
在2018-2019年的雪季,崇禮接待的遊客已經高達281.2萬人次,一趟50分鐘的「滑雪專列」連接起北京和崇禮,這個冬奧會的共同舉辦地,妥妥已成為北京人的滑雪後花園。打開地圖,滑雪這項活動已經佔據了中國大半個北部:
亞布力、吉林、崇禮-北京、新疆。據《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2019)》統計,全國範圍內已經興起了770個大大小小的滑雪場,
滑雪人數達1305萬,儼然是紅紅火火的新興滑雪國。
來自瑞士的滑雪產業專家Laurent Vanat就曾指出,「別看中國的滑雪市場挺大,其實留存率不高。」在國人眼中,滑雪更像是一種社交貨幣,是標榜自己的一種形式,
真正的滑雪愛好者還是寥寥無幾。72%的人是一次性體驗者,人均滑雪次數不過才1.6次。滑雪場們也樂得捧場。在700多家滑雪場裡,
有77%是設施簡單、只有幾條初級道的小型滑雪場,說白了只是玩玩而已,也不奢望回頭客,「一錘子買賣」成了中國滑雪主流。而像歐洲一樣,可以沉浸式滑雪,待上幾天的目的地度假型滑雪場只佔3%。在
垂直落差、雪道、索道等考核滑雪場的硬指標上,國內滑雪場顯然還不夠硬。
要滑得爽,山體的
垂直落差自然要夠大。但垂直落差超過300米的滑雪場,只有26家,而歐洲的滑雪場,垂直落差一般在1000-2000米以上,北美的也在1000-1300米之間。而雪道的表現也難令人滿意。國內的雪道只是簡單地分初、中、高三個級別,數量也不多,20多條雪道已經算是比較大型雪場;而國外一般分綠(初級)、藍(中級)、黑道(高級)、雙黑道(專家級)等等,會有60-140條雪道。而國內
滑雪場面積5公頃以下的居然佔了75%,這點兒地連滑雪愛好者塞牙縫都不夠。
索道、魔毯等則代表著一個滑雪場的運輸能力和效率。但國內擁有4條以上索道的滑雪場僅有8家,導致最直觀的一個感受就是,
大家浪費在排隊的時間比滑的都多。基於此現狀,國內不時爆出「吉林雪場不讓朋友間互相教」、「滑雪專列不讓帶雪具上車」等諸如此類的魔幻新聞,就不足為奇了。
深諳糊弄學的雪場,最終也迎來了惡果:國內從滑雪者轉化為滑雪愛好者的概率很低,不到1%,大多數人只是表面玩玩,而國外的轉化率基本達到5%,這也深深傷害了中國的滑雪市場。有時候毀掉滑雪的僅僅是一個微小的細節:因為對滑雪了解不深,路線指引,去哪租滑雪服、雪具,纜車椅子太涼,溫度太冷,服務態度等,都能成為評價的指標。從50歲一直滑到60多歲的北京人老張坦言:「別看現在我們滑雪的人挺多,但真正資深的滑雪愛好者還是會跑到國外去。」但好事是,初階的滑雪場至少也把更多的人帶進滑雪的世界中去,不是麼?
對待滑雪
如果還有人說,「滑雪只是別人的」,那老藝術家可以很硬氣地告訴你,
中國是人類滑雪史的起源國之一。雖然起步晚,但滑雪作為大山人的生存方式,我們也早有傳統。
20世紀中葉,新疆阿勒泰地區發現了1.2萬年前的人類滑雪巖畫:
滑雪者的線條、毛皮滑雪板、手持單仗均栩栩如生。直到今天,該地區的人們依然保持著這一最古老的生活方式。
△新疆禾木村依舊保持著古老又傳統的滑雪方式 / 圖蟲
《山海經·海內經》在其「釘靈之國」中有言:
「其民從膝以下有毛。馬蹏善走。」有研究認為,這指的就是新疆天山山脈下,山民們用馬腿皮貼包著滑雪板從雪山滑下的場景。
自隋唐開始,我國北方地區各民族中也有涉及滑雪的文獻記載。比如《隋書》就寫道:「……氣候最寒,雪深沒馬。
地多積雪,懼陷坑阱,騎木而行。」在過去,山有神靈,滑雪而行是大山裡古老先民們的一種生存智慧。哪怕到了滑雪已經逐漸普及的今天,我們更應對其懷有敬意,不管是旅行者,還是滑雪場。不管怎麼說,滑雪都是一門比較有門檻的活動,娛樂化和普及化是一種現象,但也有可能是一種誤導,令人覺得滑雪小白也能瞬間擁有從高山滑下的刺激。選雪場,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留意
經營資質和雪道是否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中國滑雪場所管理規範》第28條規定,「明顯危險源暴露地段」「雪道一側陡峭地形段」應加裝安全網。國家體育總局也規定,滑雪場必須具備5名以上持證上崗的教練方可開業,
千萬千萬不要為了圖便宜就隨便找個野雞滑雪場。有經驗的滑雪者可能還會看滑雪場的天氣條件、地形、雪道規劃、交通和周邊設施等等。△選擇一個安全的滑雪場很重要,其次才是地形和天氣等條件 / 圖蟲選好雪場,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開滑了。每個滑雪人,都先從平地開始,再是緩坡,有條件的最好還是請個教練。滑雪技巧大家可以上網自行搜索,老藝術家就先教大家
保命的安全跌法。畢竟,「人在雪上飄,哪能不摔跤」——如果感覺自己快要摔倒,要迅速降低自己的重心,以大腿外側、腰下臀
側著倒地,同時舉起雙杖,儘量將兩腳伸直。不要前傾或者後傾,也不要以手腕撐地,不要以膝蓋、頭部先著地,總之側躺是傷害最小的摔法。
△完全錯誤的示範
雖然目前國內的滑雪場還有很多不足,但相信給點時間,中國人也能重拾這項千萬年來的傳統。
本文經「九行」授權發布
九行 |《新周刊》旗下的新銳旅遊平臺
專注於研究一切不正經的旅行藝術
你的城市有什麼值得觀察?不如來看看診療單
奇遇記 | 旅行觀 | 格調局 | 覓食計 | 城會玩
分分鐘十萬靈感
九行
猛戳二維碼,老藝術家帶你喳火箭雲旅行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黃加寶,From 九行,微信號:jiuxing_neweekly。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本期推薦閱讀:
後臺回復關鍵詞【教育】,閱讀文章《這部豆瓣9.1、全球5億人看過的恐怖片,拆穿了中國教育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