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列舉出一個中國動作電影最具代表性的演員,那麼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會是成龍。李小龍雖然一時名氣大噪,但是可惜英年早逝,留下的作品寥寥;而甄子丹如今也算是動作電影中國的一張名片,《葉問》系列名氣不小,在好萊塢也有《俠盜一號》,《極限特工3》等作品,而近年來突然爆火的吳京,儘管國內口碑不錯,也有兩部超高票房的電影傍身,但是他的路還有很長,我們且看之後他的發展。
所以在當下這個時間點上,成龍從1970s開始,在1980s,1990s進入顛峰期,而在90年代和新世紀初都參演了很多好萊塢大片,無論國內國外,影響力都斐然。因為個人比較喜歡成龍的作品和電影風格,所以從去年開始就逐漸補上一些成龍的老作品,從我能找到的最早作為主演的《廣東小老虎》,到第一部走上諧趣風格的《蛇形刁手》,從硬橋硬馬的《少林木人樁》,到將喜劇貫穿全片的《笑拳怪招》,從第一部好萊塢折戟的《殺手壕》,到在美國票房大爆的《紅番區》。本篇介紹都只羅列我看過的66部成龍主演的電影(不包括配音,而且只限於電影),因為在2010年後成龍作品的成色下降比較嚴重,所以我沒看過的就比較多,不過從1973-2010年間,我儘量做到對每一部電影做出小評和推薦,如果在2010年前的部分有所遺漏,歡迎補充,如果和我見解不同,也歡迎討論。
1.《廣東小老虎》(1973)
評分:5.0
這不是成龍第一部出演的電影,畢竟如大家所熟知的,成龍早就在幾年前李小龍的電影中充當過龍套,但這算是我能查到的年輕成龍主演的第一部作品。
當然,劇情並不新穎,甚至很老套,燒房毀家,徒弟報師傅的仇,面對最終boss的靈光一現等等,這在成龍早期的作品中是非常常見的元素,而在第一部作品裡就有出現,可惜的是本片作為電影還是比較粗劣且不成熟的。
2.《新精武門》(1976)
評分:6.9
精武門這一題材,可謂是各種動作演員的傳家寶,1972年李小龍拍過之後,初出茅廬的成龍便在76年拍了這部《新精武門》,之後李連杰,周星馳,甄子丹都繼續演繹了陳真的形象。
成龍的這一版,相比於李小龍的版本而言,打鬥更好看了,但是卻把李小龍版本中的某些精髓給丟掉了。
雖然如此,我也要大聲喊出:「苗可秀真漂亮!」
3.《少林門》(1976)
評分:5.5
嘉禾那個年代套路標準的功夫片,成龍在其中並不算絕對主角,應該也就是一個並列的男二。電影想法還是有的,可惜智熄操作真的不少,雖然名曰少林,其實一個光頭也沒有,看來都是俗家子弟。
4.《少林木人巷》(1976)
評分:5.6
同樣作為成龍早期作品,練功,下山,報仇,套路得很,不過最讓人驚喜(槽點最大)的就是這次成龍演了個啞巴,結果看完告訴我們,他其實不是啞巴,他是裝的,你們都被騙到了。
你說氣不氣?
5.《劍花煙雨江南》(1977)
評分:6.0
古龍作品改編的電影,成龍在裡面還有一段纏綿悱惻的感情線,雖說整體而言有原作基礎不至於崩壞得太嚴重,但奈何劇情像是踩了單車一樣飛速發展,感覺所有的部分都意猶未盡就繼續下去,所以觀感並不是很好。
6.《蛇形刁手》(1978)
評分:7.5
這算是成龍開始嶄露頭角的作品,雖然還是我們熟知的練功復仇的套路劇情,雖然也依舊是一板一眼硬核的見招拆招的動作,但是為什麼這部電影能讓人銘記,自然就是「認真的紮實」+「有設計感的趣味」。
就比如成龍和師傅搶碗那裡,不拖泥帶水,一招一式都看得清清楚楚,然而就是那麼有趣,那麼讓人覺得妙不可言。
7.《蛇鶴八步》(1978)
評分:6.5
苗可秀還是很漂亮,劇情在很大程度上依舊是比較套路的,我看的版本配音實在是一場災難,且不說成龍的配音聽起來一點兒也不像成龍了,我記憶深刻的就是,一個尼姑把蛇鶴八步發音念作「shéhébábù」。
8.《飛渡捲雲山》(1978)
評分:6.3
這是一部3D電影,是的,這是香港比較早期的一部3D電影,所以當你現在在錄像帶或是資源裡看到某個拙劣地朝你飛過來的石頭,暗器或者拳頭詭異地佔據屏幕大半的時候,請不要感到奇怪。
這部作品成龍同樣不算第一主角,劇情倒是有點組團打怪的既視感,只可惜成色並不太佳。
9.《一招半式闖江湖》(1978)
評分:6.4
諧趣功夫在這一部開始有了雛形,這部電影算是惡搞類型的,你能看到成龍在裡面neta比那個時代更早的一些形象,比如《座頭市物語》裡的盲人阿市,比如大力水手吃菠菜,比如尖叫的李小龍等等,劇情在惡搞上極盡所能,但是主線就乏善可陳了。
10.《醉拳》(1978)
評分:8.0
成龍在70年代最出名,自然也是他早期最優秀的一部電影,雖然依舊是拜師學藝最後殺仇人報仇的故事,不過本片一來糅合了諧趣功夫元素,更是用「醉拳」這樣喝醉了才能使用的詼諧打鬥讓動作場面妙趣橫生,二來劇情的完善性,一波三折,感情調動都非常優秀,成龍練功的場面也讓人大感驚訝,畢竟這樣臺下十年功的演出,在如今的影視環境中,可實在是太少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