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內媒體12月29日的最新報導稱,在天文學領域地外天體的土壤有著很強的研究價值,一方面其能夠幫助科學家了解地外天體的構造,另一方面也有利用地外天體上的資源取代地球資源的可能性,這樣一來也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不久之前,我國剛剛用長徵5號重型運載火箭,把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送上了月球,嫦娥5號也不負眾望,成功從月球上發了兩公斤月球土壤回來。雖然月球土壤中不含任何有機物質,不能種菜,但是大量的氦-3也讓世界看到了開發月球的無限潛力。
因此我們不難知道,除了這種利用科技強行將探測器送上地外天體的行為之外,偶爾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同樣也有著非常高的研究價值。日前在青海玉樹,有網友爆料,囊謙縣疑有隕石墜落。視頻畫面顯示,一聲巨響後,天空中划過一個火球,宛如白晝。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後來也援引了,在韓國慶熙大學擔任教授的俄羅斯專家葉甫根尼·祖步科的話表示,經過測算,該隕石半徑為一米左右,重量達到了10噸之多。
重達10噸的隕石,其科研價值之高,不是簡簡單單金錢所能衡量的。如果天文科學家拿到這種隕石並且對其進行研究的話,一方面可以了解到這種地外天體究竟是從哪裡飛來的,模擬出其運行軌跡。從而為天體運動研究作出貢獻。要知道,這種隕石在宇宙中飛行的時候,同樣是受到各種天體引力的吸引的。通過研究其運動軌跡,就可以推測出在某些位置有不曾發現過的天體。或者對已知天體的質量或者是體積變化進行研究。
另一方面,此類隕石上的礦物質也是有著相當高研究價值的。俄羅斯科學家同樣表示一旦找到這個隕石的話,極有可能搜集到其身上10%的礦物質,重量達到一噸左右。不過截止到目前,其具體的墜落地點依然沒有被找到。因為其落地時發生大爆炸,因此其散落範圍必然在相當大的一塊區域之內。進一步增加了其尋找的難度。根據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已經有多國天文團隊,準備尋找其殘骸。足以看出這顆隕石的研究價值之高。
隨著地球資源的迅速枯竭,未來進行深空探索必定是天文學發展的主流。此前嫦娥5號剛剛從月球上挖回了兩公斤月球土壤,就有多個國家明確表示想要分得一杯羹,其中俄羅斯航天局,歐洲航天局,甚至是美國航空航天局都提出了要求。在疫情過去之後,世界各國的航天局估計又會展開在太空領域的爭奪,中方作為世界航天領域第二梯隊的領頭羊自然也不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