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ation Bengals,初生代孟加拉豹貓
俗稱雜交貨。他們是家貓與野生亞洲豹貓ALC雜交而來的直接或間接後代,包括第一代F1以及由此延續而來的第二三四代,F2、F3、F4。
這些混血的小野獸,皮毛不具備華麗的斑紋,通常是點狀斑紋或散亂的小碎斑。頭版也未成功複製到ALC原始霸氣的模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因攜帶了大量來自ALC的野生基因,賦予了他們強烈的原始本能,導致他們的習性與家貓品種完全不一樣,或者說,介於家貓與ALC之間。
GENE DUCOTE在書中有詳細介紹F1-4公母貓性格的區別,以及在繁育中的功能性區別。但總結起來很簡單,他們更像具有強烈本能的野生動物,對環境變化和人類世界異常警覺,生活習性更接近野生動物。這對於缺乏經驗的寵物家庭而言,既沒法為他們提供基於本能需求的生活環境,也沒足夠的耐性去接納他們與家貓迥異的性格,更沒勇氣和毅力去嘗試馴化他們。結果就是同一屋簷下的人貓矛盾。
這些年,有很多人和我談論起ALC或者是雜交而來的後代。尤其覺得ALC的模樣原始得足夠性感誘人。那些貓舍不羞不臊地告訴寵物消費者說:性格很好的。結果可想而知,有沒有被騙,入坑的當事人最有發言權!甚至有貓舍在自我介紹中名正言順的寫道:專注於繁育F1F2。朋友,佩服你把犯法的行為搬到了陽光下的勇氣!
這種廉價式欺騙營銷對品種貓造成的傷害在於:這部分消費者直接把這些雜交的後代等同於寵物貓——孟加拉豹貓,進而到處發文分享飼養心得——孟加拉豹貓性格不好,太野,沒法養。「孟加拉豹貓的性格誤區」是幾乎每個找到我的人都會問起的問題。我都得重新去介紹一遍。尤其是近幾年時間裡,缺乏專業性、素質參差不齊的貓舍多了,發布出來的信息立場「私有化」得厲害,於是大家對孟加拉豹貓的各種誤會前所未有的荒誕!
最可憐的受害者真的不是嚴肅的繁育人或者消費者,而是這些得不到本能滿足,又得不到來自人類關愛的生命!
Later Generation Bengals,次生代孟加拉豹貓
毫無疑問,倘若繁育止步於粗糙的雜交層面,那麼這些小怪獸無疑就是人類無知和貪婪催生出的悲劇性產物。
國內很多搞雜交的人有著非常高大上的觀點:既然老外搞雜交能叫做繁育,為啥我們搞雜交就要被歧視!這不是雙標嗎?
GENE在書中其實已經做出了交代:還未進入2000年,ALC已陸續在很多國家被列為了保護級野生動物,而雜交的行為也隨之被勒令禁止了!犯法!這一點和我國的法律定義是一樣的!區別在於,有錢能使鬼推磨,無知和貪婪催使偷獵和圈養ALC的行為在國內愈演愈烈,越來越目無法紀!
老外的行為之所以能稱其為繁育,因為他們沒有止步於雜交的層面,而是有目標/標準的朝著良性的方向進行一代代的選育!
這些標準包括:
如果由雜交而來,那麼第四代之後才能被稱為孟加拉豹貓。性格不再如同小野獸一樣過分警覺且具有攻擊性。「友善」、「熱情」、「社交性」的性格是作為居家寵物伴侶的第一要素!這些都是通過一代代選育出來的結果!品相的提升。GENE在書中有做出詳細的描述:斑紋整體應該水平或均勻分布,單個的斑紋應該具有層次感,斑紋外圈的線條應該具有明顯的對比度,諸如此類。雖然以現在的審美標準來看早期的孟加拉豹貓,幾乎統統只能稱其為「寵物級」,但他們確實是那個先行者時代裡最佳的造物作品了。而這些關於品相的具體標準依然是真理,沿用至今!只是被國內很多居心叵的人扭曲掉了。所以,GENE明確指出,ALC和雜交而來的小野獸,也許在某些人眼裡有著野性的誘惑力,但是他們終歸不具備成為家庭寵物伴侶的條件!他們只能被稱其為Foundation Bengals,作為歷史停留在孟加拉豹貓的繁育的歷史裡。而不應該在五十多年後的今年,再次因人類的無知和貪婪被捲入悲劇的漩渦裡。
New Generation Bengals,新生代孟加拉豹貓
眼下這些有著奢華大斑紋以及豐富顏色的孟加拉豹貓被稱為新生代孟加拉豹貓,其美觀程度明顯區別於GENE時代的產物。這好比愛瘋一代和愛瘋X的區別。在繁育的世界裡也是這樣,不斷尋求提升和突破。
而這些突破往往基於一次次偶然的突變。比如,一個小碎斑紋的母貓生的一窩小貓裡,出現了一隻斑紋更大細節更優秀的後代,於是留下來作為新的種貓,尋求新的突破。由於孟加拉豹貓初生代的繁育經歷很複雜,融入了大量短毛家貓的基因,所以要說清楚這些突變是怎麼來的顯然是艱難的事情。作為繁育人,能做的,就是朝著更良性的方向一代代的進行選育。
殘酷的現實
我們常說:站在巨人的肩上,應該看得更遠,起步應該更easy。這個假設忽略了一個問題:你得先爬上巨人的肩頭啊!如果把老外五十來年的繁育成果等同於巨人的肩頭,那麼貓舍花錢買來他們的成果則等於爬上巨人的肩頭。顯然,國內很多人既不想投入成本,又缺乏對繁育專業的理解能力,但有點是絕對肯定的:快速回本,暴利式營銷。這部分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退行性發展:要不回到1960年「蠻荒式的」雜交,要不用最差最便宜的品相作為種貓。結果就是在短短一兩年時間裡,迅速毀掉了老外通過五十年努力提升起來的品質!
專業素養、利益角度、思維模式等等的不同,最終造成了眼下的格局:廉價投機式的貓舍定位比正規專業貓舍更賺錢,「便宜」就是大部分消費者唯一的衡量尺度。倘若如此,繁育人選擇繁育品種貓的意義是什麼?品種貓失去了高標準,那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總結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國內很多貓舍的繁育方式尚且處於老外1960年那時的「蠻荒階段」。他們唯一的指導標準就是「低成本」,銷售全靠欺騙。只是他們肯定不會這樣說出口,只能找個最冠冕堂皇的遮羞布來掩蓋自己的卑微、無知和貪婪!
品種貓,品種貓,無論是和野生貓科動物雜交而來的,還是基因突變而來,只要你去翻查他們的繁育歷史,他們幾乎都經歷了初生代、次生代、新生代這樣大同小異的發展歷程。說到底,
這一切都由人心決定!你有著什麼的態度和理念,你就選擇去走什麼樣的道路,製造出什麼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