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宇宙質量為王,那為什麼靠近小黑洞更容易被撕碎?

2020-08-28 趣談科學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代替了牛頓的萬有引力,把引力由力的作用轉變為時空的幾何。因此,引力也成為了當時宇宙最令人費解的概念之一,它並非某種看不見的、超距的力,而是因為宇宙中的物質或能量扭曲了空間的結構本身產生的幾何性質。如果問宇宙中曲率最大的區域在哪,你可能都知道黑洞的曲率最大,因為黑洞的質量大。

圖:不同天體的時空曲率

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恆星在形成黑洞之前質量超過黑洞,為什麼我們不選擇它呢?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如果選擇黑洞的話?你是選擇質量大的黑洞,還是選擇質量小的黑洞,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繼續往下看。

圖:當你越來越接近大質量的物體時,空間會越來越彎曲,如果這個大質量物體是一個黑洞,那它就會產生一個連光都無法逃脫的區域——視界。

在我們日常的認知中,兩點之間可畫一條直線,然而這條幾何定律在宇宙的尺度下未必是對的。物質告訴空間如何彎曲,彎曲的空間決定了物質移動的路徑。兩點之間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有可能因為空間扭曲變成曲線。

圖:在光經過大質量天體時,光線會發生了彎曲,從而導致我們觀察中的恆星位置與它們的實際位置不同。恆星光線的偏移角度大小由光線途徑的引力大小決定。

1919年的愛丁頓通過觀察日食,發現來自遙遠恆星的光線被太陽偏轉,從而證明了廣義相對論。引力透鏡效應則更進一步證明了廣義相對論,一個非常大的質量(如類星體或星系團)會使空間產生嚴重彎曲,背景光因此被扭曲、放大並拉伸成多幅圖像。

圖:引力透鏡,遠處恆星或者星系的光被大質量天體扭曲。當多個背景對象與相同的前景透鏡對齊時,正確對齊的觀察者可以看到多組多圖像。

但決定空間彎曲的程度並不是天體的總質量,我們與天體的距離,而是在給定空間體積內的總質量。如果在距離我們的太陽70萬公裡處有一個半徑為70萬公裡,總質量和太陽相同的物體,那麼它光線偏轉只能達到0.0005度。

  • 如果把太陽壓縮成地球大小(類似於白矮星),半徑大約6400公裡。光經過這個物體表面會偏斜大約100倍:0.05度。
  • 如果把太陽壓縮到大約35公裡半徑的範圍內(類似於中子星)。光會偏轉大約12度。
  • 如果繼續壓縮太陽使它變成一個半徑約3千米的黑洞,從它表面經過的光就會被吞噬,而擦身而過的光會偏轉180度甚至更多。

圖:大質量天體坍縮成黑洞瞬間,視界內的所有東西都會縮成一維的奇點。在極度扭曲的程度不會向外無限擴散,而是固定在一定半徑內,半徑內的質量分布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該半徑外的曲率。

我們可以發現,同樣是太陽,總質量相同,但是隨著從恆星一步步壓縮到黑洞,空間彎曲程度越來越嚴重。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只是我們一步步使它的質量更加集中。

我們再考慮另外一種情況,如果衡量的標準不是經過天體的表面,而是離天體中心相同的距離,那麼無論太陽被壓縮成什麼,光線的偏轉角度又會回到0.0005度。因此,光線偏轉的程度劇烈只是因為越來越靠近緻密的質量。

圖:光子在黑洞附近的路徑的效果圖。

在光線通過黑洞時,越過視界半徑的光線會沿著極度扭曲的空間走向黑洞奇點,而剛好掠過視界半徑的光線會發生最大程度的彎曲,我們的視界望遠鏡因此可以根據跑掉但極度扭曲的光線描繪出黑洞的陰影範圍。還有一部分沒有被捕獲的光子,但短時間內也無法逃離的光子會沿著視界的邊緣形成一個光子球。

圖:史瓦西黑洞視界半徑

雖然每個黑洞都有一些看起來相同的度量標準,但並不是所有的黑洞都是一樣的。每個黑洞都有一個視界,而這個視界是由光的逃逸速度半徑來定義的。在視界之外,光仍然可以自由飛翔,而在視界內,任何物質都會被黑洞吞噬。但是黑洞質量越大,它的視界半徑就越大,質量加倍,視界半徑也加倍。當然有很多事情還是一樣的:

  • 視界上的逃逸速度仍然是光速,
  • 光的偏轉量遵循同樣的質量-半徑關係,
  • 如果我們能拍攝到它們,它們就會呈現出我們第一次在視界望遠鏡合成的甜甜圈一樣形狀。

圖:人類通過射電望遠鏡得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虛線代表光子球的邊緣,而視界則是中間的黑暗區域。

雖然我們無法進入到黑洞內部,但根據廣義相對論對時空的描述,不同質量的黑洞中,內部的性質也會有極大的不同。如果你掉向黑洞的視界,你會體驗到一種力,這種力會試圖把你往黑洞中心拉去,同時在垂直方向上壓縮你,你就如同拉麵師傅手上的麵團,這種力叫做潮汐力。

如果你掉進了上面我們拍攝到的大質量黑洞(M87星系中心的黑洞),你頭上受到的力和你腳上受到的力之間的差別會很小,因此你不會被拉成麵條。但是如果你掉進一個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潮汐力同樣不會把你拉成苗條,而是直接把你以原子,甚至更小的粒子為單位撕碎。

圖:物體中心的力將等於平均淨力,而遠離中心的不同點體驗淨力不同,這就是潮汐力的由來。黑洞質量越小,潮汐力越大,對「麵條」的拉伸作用越大。

還有一個差異化—霍金輻射(從未實際觀察到過),在簡化版本中霍金輻射是黑洞附近粒子與反粒子自發產生過程中,某些粒子對在沒有來得及互相湮滅掉,偶爾其中一個粒子會不小心墜入黑洞,另一個則逃逸。

圖:粒子-反粒子對在黑洞的視界內外不斷地出現和消失。

真實的版本情況要複雜得多,因為要產生粒子對溫度至少需要高達幾十億度。而黑洞的溫度來源於質量(能量),質量越大的黑洞溫度輻射越低,因此黑洞自身並不足以形成反粒子對。

圖:黑洞霍金輻射噴流

在宇宙各處存在量子場,因此即使在完全真空的空間中也具有最低的能量,這種狀態稱為「真空量子能」。在這種狀態下產生的實際為「虛粒子-反粒子」其中無論哪種粒子掉落黑洞都會使黑洞失去能量(質量)。

圖:可視化真空量子能

真空量子能在非彎曲(曲率為0)的真空空間中產生的粒子對是一樣的,曲率不同則不同,曲率差異越大,真空量子能差別越大,這就是霍金輻射的真正來源。

圖:在不同曲率中產生不同能量的粒子對,當粒子對的其中一個粒子掉入黑洞,帶有不同的能量差的正反粒子發生碰撞就會釋放出光子

這意味著,如果我們想要最顯著、最亮、能量最大的霍金輻射,就要找到的質量最低,視界的空間曲率最強的黑洞。如果拿M87中心黑洞與這種理想黑洞相比較,M87會比它:

  • 溫度要低數十億倍
  • 亮度降低了約20個數量級
  • 蒸發時間要長30個數量級

從數據可以發現如果存在這樣的宇宙中曲率最大的中質量最低的黑洞,或許我們可以建造靈敏的實驗室來測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極限。

圖:宇宙中最小黑洞臆想圖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一個非常反直覺的結論,宇宙中質量最小的黑洞比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空間扭曲更嚴重。彎曲空間不僅僅是你在一個地方有多少質量,因為半徑受視界限制。最小的視界是存在於質量最小的黑洞。對於像潮汐力或黑洞衰變這樣的度量,是否靠近中心奇點甚至比整體質量更重要。

圖:星系中心黑洞

同時我們也能因此知道測試廣義相對論以及尋找量子引力的最佳觀測對象應該為最小的黑洞。目前人類所知的最低質量黑洞來自於中子星合併形成的黑洞,只有太陽的2.5到3倍。最小的黑洞是空間扭曲程度最大是我們對宇宙理解的下一個重大突破的關鍵所在。


相關焦點

  • 如果宇宙質量為王,那為什麼靠近小黑洞更容易被撕碎?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代替了牛頓的萬有引力,把引力由力的作用轉變為時空的幾何。因此,引力也成為了當時宇宙最令人費解的概念之一,它並非某種看不見的、超距的力,而是因為宇宙中的物質或能量扭曲了空間的結構本身產生的幾何性質。如果問宇宙中曲率最大的區域在哪,你可能都知道黑洞的曲率最大,因為黑洞的質量大。
  • 如果有一個一立方釐米的黑洞靠近地球,會發生什麼?
    這裡說1立方釐米只能理解為黑洞的史瓦西半徑球形體積,根據球體積公式V=4/3πr^3計算,1cm^3體積的黑洞,史瓦西半徑約為0.62cm,我們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約9毫米,因此這個黑洞比地球質量要小。那麼這樣一個黑洞質量有多大呢?這就要根據史瓦西半徑公式來計算了。史瓦西半徑計算公式為:R=2GM/c^2。這裡R為史瓦西半徑值,G為引力常量,M為天體質量,c為光速。
  • 如果有一立方釐米的黑洞靠近地球,看看會發生什麼?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1立方釐米黑洞有多大。 黑洞本身實質在奇點,而奇點是沒有體積的,或者說無限小體積的。這裡說1立方釐米只能理解為黑洞的史瓦西半徑球形體積,根據球體積公式V=4/3πr^3計算,1cm^3體積的黑洞,史瓦西半徑約為0.62cm,我們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約9毫米,因此這個黑洞比地球質量要小。
  • 引力既然很厲害,為什麼天天在引力作用中的人沒被撕碎?
    有人問:既然萬有引力為什麼人不會被撕碎?我覺得這個問題有些好笑,為什麼引力就一定要把人撕碎呢?所以要說清這個問題,我們就要了解一下引力的基本特徵。在地球表面,由於引力和地球自轉而形成的重力加速度為9.8m/s^2,地球表面重力為9.8N/kg。要知道,地球是一個半徑為6371km,質量約6x10^24kg,也就是約60萬億億噸的球,形成的重力才只有這麼一點,而人體個頭並不大,質量很小,因此就無法撕碎了。
  • 直徑1釐米的黑洞質量有多大,靠近地球會是一個什麼後果?
    有人提出一個問題:一個直徑為1釐米,質量為1噸的黑洞靠近地球會怎麼樣?這是一個對黑洞毫無概念的科盲題,本來實在不值一答,但不指出這個錯誤,就會誤導許多讀者,所以還是忍不住一說。其中,R為史瓦西半徑,M為物體質量,G為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c為光速。根據這個公式,太陽質量為1.9891x10^30千克(約為1989億億億噸),如果形成黑洞,其史瓦西半徑約3000米;地球質量為5.965x10^24千克(約60萬億億噸),如果形成黑洞,其史瓦西半徑約9毫米。
  • 超級黑洞的引力到底有多大?原子被輕易撕碎,地球靠近連渣都不剩
    關於黑洞的由來,一切都要感謝愛因斯坦,當時一位德國天文學家在利用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進行實驗計算的時候,通過真空解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宇宙中大量的物質都集中在一起,處於一個點,那麼這個點的周圍便會發生非常奇異的現象,即使光都沒有辦法從中逃脫。後來經過推測拓展,最終美國物理學家將這個神秘的天體命名為「黑洞」。
  • 被黑洞吞噬的恆星,到底是怎麼被撕碎的?科學家終於搞清楚了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推導出宇宙中一種神秘的天體——黑洞。這種天體擁有著無限大的密度和引力,以至於光都無法逃脫。雖然恆星的引力也非常強,但是在黑洞面前就是螳臂當車,不值一提。任何靠近黑洞的恆星,幾乎都難逃被黑洞吞噬的命運,而它的物質落入黑洞的畫面就可以被我們用來證明黑洞的存在。恆星不會以一個整體的形式直接被黑洞吞噬,而是會首先在黑洞強大的引力下被撕碎。不過,恆星被撕碎的過程中到底經歷了什麼,以及其中的細節,仍然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之一。
  • 如果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接近地球會發生什麼?
    是否超大質量的黑洞對地球的影響只處於理論層面?如果確實是這樣(或者並不是這樣),當這樣一個黑洞移動得足夠近到可以毀滅我們的星球時會發生什麼?通過十分艱難的運算過程,我對這種觀點做了一些思考。最簡短的答案是「是的」,這確實「可能」發生。
  • 為什麼說黑洞是宇宙最可怕的天體?人進入黑洞後會發生什麼?
    浩瀚的宇宙裡隱匿著各種各樣的天體和物質,什麼天體是最可怕的呢?是超大質量恆星,是暗物質,是中子星,還是黑洞呢?為什麼有人認為黑洞是宇宙中的絕對王者呢?黑洞的大小範圍非常之廣,它可能只是一個幾十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也有可能是一個幾百億倍太陽黑洞的質量,科學家甚至觀察到過一個質量為70億太陽質量的黑洞,這個大小真的非常難以想像,而這個黑洞的發現者正是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
  • 宇宙十大殭屍行星!巨型黑洞撕碎恆星
    &nbsp&nbsp&nbsp&nbsp2016年4月14日,宇宙十大殭屍行星!巨型黑洞撕碎恆星。宇宙中有些星系是非常恐怖的,他們擁有詭異神秘的力量,最近宇宙出現了叫做TrES-2b的系外行星。近日,美國宇航局用探測儀掃描時出現了詭異的一幕,被證實黑洞吞噬行星,宇宙黑洞中到底存在什麼力量?
  • 人類的首張黑洞照片為什麼不是銀河系中心黑洞,而是遙遠的M87
    在宇宙中,每一個龐大星系的中心都有著一個黑洞,黑洞對於整個星系的最初形成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宇宙之中,沒有任何天體能夠像黑洞這樣有能力將大量的星系物質凝聚在一起,而形成最初的星系。而我們銀河系的中心自然也有一個黑洞,那就是人馬座a*。
  • 如果有特大質量黑洞靠近地球,那會發生什麼?人類又將何去何從
    如果這樣(以及即使不是這樣),假使這樣的黑洞漂移到足以摧毀我們星球的距離會發生什麼呢? 圖解:位於室女座的超巨橢圓星系——室女A星系(M87)核心內的超大質量黑洞,估計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圖解:上:藝術家描繪超大質量黑洞從鄰近的星體上抽走物質。 左下:超大質量黑洞的X光映像。 右下:超大質量黑洞的光學映像。
  • 黑洞有多少不可思議的現象?中心可能是一個質量巨大的奇點
    因此,科學家猜測,黑洞的中心是一個體積無限小,質量無限大的奇點,正是這個質量超大的奇點產生了巨大的引力,在奇點的周圍形成了一個黑洞視界,任何物質進入這個視界範圍,都會被奇點強大的引力拉扯吞噬,消失在黑洞中。黑洞是宇宙的猛獸,是讓宇宙物質恐怖的存在。
  • 黑洞力量到底有多大,能夠撕碎原子嗎?
    很多人對黑洞的力量完全一無所知,總幻想著黑洞中還有物質存在,那麼這種物質是什麼形態呢?甚至有人問:黑洞裡的原子被撕碎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黑洞不但撕碎了原子,還撕碎一切最小的粒子。宇宙中存在著三種緻密天體,即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這三種天體都是以破壞原子結構為存在依據的。
  • 為什麼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東西
    如果你掉入一個恆星死亡時形成的黑洞,你將會被撕碎;同樣地,所有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仿佛永遠都是飢腸轆轆;以及,物理定律在黑洞內不再適用。克裡斯 · 英佩研究黑洞已有 30 多年,尤其專注研究潛伏在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黑洞處於非活動狀態。但是,一旦活躍起來,它們會吞噬恆星和雲氣,靠近黑洞的區域會比該區域所在的整個星系都更加耀眼。
  • 如果地球瞬間變為黑洞
    不管是何種物質,如果假定初始是靜態的,沒有引力外的作用(或引力持續主導下),都會坍塌為黑洞。這也是為什麼靜態的、不膨脹的宇宙違背了愛因斯坦相對論。Credit:E.在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內核,不管是電磁力還是泡利不相容原則的核外電子分布規則都不足以抵抗引力作用收縮,如果恆星內核核聚變的輻射壓降低至一個關鍵閾值,恆星將坍縮為黑洞。當然我們地球不可能出現上述情況,但我們可以做一個思維實驗,假設維繫我們地球物質的電磁力和量子力消失了,地球瞬間變為黑洞,那將會怎樣?
  • 地球在靠近黑洞?距超大質量黑洞比以前近2000光年,每秒快7公裡
    多數星系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也不例外。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名為人馬座A*(Sagittarius A*),質量約為太陽的410萬倍,約每11分鐘自轉一圈。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985年公布的數據,地球距離人馬座A*黑洞約27700光年。
  • 宇宙的終點——黑洞
    如果我們要把擺脫地球引力的控制,那麼火箭發射的速度至少需要提到11.2km/s(第二宇宙速度,又稱為地球的表面逃逸速度)。不同天體的表面逃逸速度也不同,這與質量關係密切。那麼,有沒有可能在宇宙中有這樣一種天體,它的表面逃逸速度能超過毎秒30萬千米,比光速還要快?
  • 你見過黑洞嗎?如果人類被吸入黑洞你知道會發生什麼嗎?
    不止質量不一樣,連大小也不一樣,而宇宙中巨大的黑洞被稱為超級黑洞,它的直徑與地球相當,質量卻是太陽的數十億倍,超級黑洞甚至可以吞噬宇宙中的任何星系,重點來了,如果你掉進黑洞會發生呢?如果你掉進了一個黑洞,你以為自己可能馬上就會死掉嗎?,事實上你的命運也不止這麼簡單!我們總會在某個時候遇到這個古老的問題! 一個人如果掉進黑洞後會發生什麼呢?
  • 地球在靠近黑洞?距超大質量黑洞比以前要近2000光年,每秒快了7公裡!
    多數星系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也不例外。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名為人馬座A*(Sagittarius A*),質量約為太陽的410萬倍,約每11分鐘自轉一圈。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985年公布的數據,地球距離人馬座A*黑洞約27700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