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龍頭的選購推薦,不管什麼角度的文章,都避免不了談龍頭的材質問題。
廢話,買東西誰不看材質。但是,同樣看材質,有人看熱鬧,有人卻能從簡單的材質裡挖出更多信息,比如龍頭主流材質銅材和不鏽鋼,其實大有文章。
市面上形形色色的龍頭讓人挑花了眼,一些材質粗劣的產品長期以其極具誘惑力的價格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其實一個家庭使用的龍頭就那麼幾個,與其買便宜貨兩三年換一次,不如一開始就加點錢買個抗造耐用的,省心!
水龍頭的材質除了銅和不鏽鋼,還有諸如鋅合金、鋁合金,但普遍品質一般,而且長期使用有一定的健康風險。本著負責的態度,本文對材質的分析主要集中在銅材和不鏽鋼,其他就不多展開了。
1.銅材
一個「銅」字包含太多信息了,比如有」非標銅「、」國標銅「的說法,比如依據銅含量多少,又有」H59銅「、」H62銅「、」H65銅「等,還有商家宣傳的「無鉛銅」、「淨鉛銅」、「低鉛銅」。
非標銅
「非標銅」顧名思義不符合國標規定的銅材,國內很多低價龍頭用的就是非標銅,同樣可以對外宣傳產品用的銅材,沒有深入了解的客戶一聽是銅材,價格又合適,就直接入手了。普通人根本不知道銅材還有細分這麼多種,很少去深究。但是!非標銅會析出很多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長期使用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
國標銅
就是符合國標要求的銅材,即HPb59-1銅,牌號第一個字母「H」表示黃銅,後面兩位數字表示黃銅平均含量,59銅即銅含量≥59%,-1表示鉛含量<1%。
59銅是銅質龍頭的主流材質,出口歐美國家的龍頭產品,採用59銅材質是最低標準。
大部分商家在產品材質這塊基本標個黃銅或者銅材,只有很少商家會具體寫到59銅或62銅,寫到這步的商家首先對自己產品的原材是自信的,才敢寫出來,萬一不符合被投訴或被告對品牌傷害更大(不排除有些小作坊鑽空子投機取巧,這種品牌往往賺了錢就跑很難追訴,要注意鑑別)。
其他銅材
除了上述兩種銅材,還有北美CUPC的無鉛銅、澳洲的DR銅(紐西蘭的水鹽分高,需用特製銅以防鋅析出)、英荷等的4MS銅、H62銅(銅含量≥62%,質地相對59銅更軟,適合用於加工彎管等形變較大的管件,如淋浴器的上彎管。
2.不鏽鋼
不少人考慮到銅質龍頭含鉛,而不鏽鋼龍頭不用擔心鉛析出,更健康環保。
不鏽鋼按系列分200系、300系、400系,專業的說法是依據晶體結構分鐵素體、馬氏體、奧氏體,常見的類型有430、201、304、316這四種,從外觀上看幾乎一模一樣,但實際性能、價位是大不同的。
430:含量約為鐵+12%鉻,是四種材質中價格最低,耐腐蝕性最差的。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不鏽鋼鍋具鍋底的最外層用的就是這種鋼材。
201:又叫高錳鋼,含錳高,易生鏽;含鎳少,耐腐蝕性不如304。市面上,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節省成本,將201充當304欺騙消費者。
304:又叫18/8不鏽鋼,含量約為鐵+18%鉻+8%鎳,防腐防鏽性比201、430要好,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不鏽鋼材質。
316:又叫18/10不鏽鋼,含量約為鐵+18%鉻+10%鎳,價格是斯種材質中最高,防腐防鏽性最好的。316通常運用在一些高端設備上,如航天、食品機械、高端廚具等領域。
歐美發達國家對不鏽鋼食具的要求相當嚴格,規定用於直接和食品接觸區域的不鏽鋼至少含有16%的鉻,可以說是一個很權威的參照了。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龍頭接水,因此不鏽鋼龍頭至少要選用304。
這裡有個問題,怎麼分辨201不鏽鋼和304不鏽鋼?
304不鏽鋼的成本擺在那裡,兩百塊想買到精鑄304不鏽鋼龍頭,基本是不懂行情,選購時要警惕低價龍頭。除了價格差異,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什麼用手掂重量,觀察表面是否光滑等等方法都不太靠譜,不良商家有一千種方式讓你「感覺」它是真的,比如聽過的「千萬級紅木家具藏磚頭」新聞。
有一種方法算是比較有效的:使用不鏽鋼測試液做檢測。
檢測後各種不鏽鋼的顏色變化如下: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於用戶不可能買龍頭時切開看內部構造,一些商家還有投機取巧的可能,比如用304不鏽鋼做龍頭表層,內部用銅管塞雜銅塊,又便宜又有手感。哎!真是防不勝防。還是建議從比較知名的品牌裡挑選價格合適的款式吧,別買便宜貨了。
3.總結
銅質龍頭:價格相對優質304不鏽鋼便宜點,外觀設計多樣,電鍍表層精緻。
304不鏽鋼龍頭:由於工藝相對複雜,好的不鏽鋼龍頭,價格較高,造型單一,表面一般是拉絲處理,是啞光感的且會微微發黃,不如黃銅電鍍的龍頭那麼光亮。
不過,廚房龍頭可以考慮選購304不鏽鋼龍頭,一方面廚房油煙大,便於後續打理,另一方面優質不鏽鋼龍頭不怕含鉛問題,畢竟廚房龍頭的水是要吃進肚子裡的。其它空間的龍頭,如衛浴間、陽臺等建議選購銅材的,外觀更精緻更漂亮。當然,好的不鏽鋼龍頭價格較高,如果更注重性價比,銅質龍頭絕對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