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電影,電影自發展以來誕生的一大類型之一,它也由一開始希區柯克或德式驚恐,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心理暗示或血腥暴力類型。
一提起恐怖電影,日本的各種系列總是榜上有名,不同於美式的血腥、泰式的邪祟,日式電影總是充滿了怨靈之氣,最初打開名氣的,莫過於《午夜兇鈴》系列了。
不過有很多網友認為,《午夜兇鈴》系列和《咒怨》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確實,《咒怨》的視覺衝擊力和心理暗示感,都比《午夜兇鈴》更勝一籌。這也讓它順利成為不少人的「心理陰影」。
由於過於有名,《咒怨》自身也成為了一個大IP,Netflix最近發布了一則原創劇集版《咒怨》的預告,看了一下預告片,其實劇集的內核還是沒有變,和02版《咒怨》一樣,都是講一群人進了一個屋子然後開始各種死翹翹,本質上就是一個「兇宅故事」。
其實「兇宅」,就是恐怖片的一個套路,一個標誌,就像是西部片裡的驛站,武俠片裡的酒館,且由於恐怖片重在心理暗示,不需要太多動作戲,基本上很多情節就可以在室內拍完了,這讓「兇宅」這種套路更吃香了。
「兇宅」這梗可不是這幾年才被挖掘出來的。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著名懸疑驚悚片大師希區柯克便充分利用「兇宅」這一素材,拍攝了著名電影《驚魂記》。
故事講的是一個財迷心竅的辦公室女職員私吞老闆錢財,開車開到一個旅館,反被旅館男主人在浴缸中謀殺的故事。
電影中的「旅館」十分符合兇宅的氣氛,長長的樓梯昏暗而壓抑,房間裡面放置著數不清的猛禽標本,看環境便知道一定有什麼不好的事要發生。
恐怖故事也發生在」兇宅「般旅館內的,大名鼎鼎的電影,還有《致命ID》。
一個暴雨如注的夜晚,十個人被困在一間小小的汽車旅館內,兇殺案在其中接連發生,旅館因其人物的不確定性,且房間眾多,空間較大,容易成為「兇宅」選址的首選。
再比如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恐怖片的電影,斯坦利·庫布裡克的《閃靈》。
《閃靈》講的是一家三口,其中的父親是個失意的作家,為了賺錢養家還可以寫東西,他帶著妻子孩子在一個冬天來到山頂的酒店當酒店看管。雖然已經被告知這個酒店曾經的看管在酒店裡喪生過,但男主角不以為意,不幸的是,在他們搬進去的幾天之後,恐怖和詭異的事還是發生了。
「兇宅」之所以成為「兇宅」,原因很簡單,且很唯一。就是要死過人,而且一定是非正常死人。
關於「兇宅」的故事,除了旅館類的,就是搬家類的,明明知道這裡是兇宅,或者不知道這裡是兇宅,但因為貪圖便宜,所以心動得住了進去。關於這種套路,我們的當紅恐怖片導演溫子仁最會玩了。
高分恐怖片《招魂》是溫子仁的代表作,內容講的也是一大家子人,搬到了一個相對便宜但看起來蠻優雅的大房子裡。請記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麼好的房子,難道還真讓你撿到便宜了?
所謂不住不知道,一住嚇一跳,住進去之後,半夜什麼都來了,先是其中的一個閨女大半夜夢遊、說話、裝柜子,又是另外一個閨女半夜被東西扯下床,他們才漸漸開始發現不對,這房間有東西啊。
還好最後他們請來了兩位「驅魔師」,把屋子裡的鬼給鎮住了。
好吧,這種「兇宅片」告訴我們的就是,閒著沒事千萬別佔小便宜……
其實《咒怨》這種類型的兇宅片,是人物不可控的,意思就是其中一些人進去之前,並不知道這是個兇宅,因此就意外中招,不是因為貪便宜。而貪圖便宜類的,搬進兇宅的,也可理解,起碼還省錢了是吧。
最不可理喻的,就是「明知宅有兇,偏向兇宅行」。
2018年韓國C位恐怖片《昆池巖》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一群年輕的俊男美女,知道關於這種「兇宅」的話題往往都十分吸引人的眼球,為了賺錢,他們一拍大腿想出了直播探索醫院的點子。而他們要探索的醫院,正是被CNN票選為全球七大恐怖之地之一的,韓國已經廢棄的昆池巖醫院。
顯而易見的是,在恐怖片裡,當主角認為一切OK的時候,一切就基本完蛋,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很快就找來了醫院裡邪靈的報復,他們也最終沒能離開。
同樣的電影,還有根據史蒂芬·金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幻影兇間》,故事講述一個男作家,在知道這家旅館鬧鬼的情況下,還是待著所謂的「科學設備」入住,以此尋找寫作靈感,儘管旅館人員再三勸阻,但無濟於事。
如你所想,最恐怖的事一定會發生,就是當他想離開這個「兇宅」時,他發現卻自己再也離不開了。
當然,世界還是科學的世界。
雖然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兇宅」,但因為兇宅引起的一系列所謂的恐怖事件,也很有可能是因為人的心理作用,像電影中的這些情節,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如果對兇宅感興趣的話,就先把這篇文章裡的電影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