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隕石怎樣鑑別真偽呢
1,火星隕石的主要成分是鐵和鎳。其中,鐵佔90%左右,鎳的含量一般在4~8%之間,地球上的自然鐵中鎳的含量一般不會有這麼多。在火星隕石上切割一個斷面,磨光後,用5%的硝酸酒精侵蝕,光亮的端面會呈現出特殊的條紋,像花格子一樣。
2,由於火星隕石高速進入大氣層與空氣分子發生摩擦,新降落的火星隕石都有一層覆蓋表面的黑色(或黑灰色)熔殼,火星隕石的熔殼厚約1毫米,而火星隕石由於其物質緻密度高,其熔殼厚度要薄得多。由於火星隕石穿過大氣層時熔融物質的剝蝕作用而使其表面具有流紋狀或流線狀結構。
3,火星隕石的環形熔流線令人著迷、令人神往,是因為她高不可攀的成因所在。曾經有星友問過我她們的成因,當時我不加思索地回答了幾種可能。一直以來,我也被這解不開的疙瘩所困擾。後來,經過深思和不厭其煩地實物對比,我得出了初步的結論。而且權衡再三,覺得只有這一種可能。為什麼精美的環形熔流線多出現在小而薄的火星隕石身上呢?這是因為她們多屬高空爆 炸的產物,途中再未有分 裂;又因為含矽較少而較易溶解(矽酸鹽的熔點要高於任何金屬)高溫高壓作用於她們的內部,大氣層熔解一層她們的緻密性收縮一層,(堅忍地抵抗著殘酷的熱消熔)這樣一直向內延伸,就形成了一環套一環的奇特神美的現象。又因為小巧玲瓏的火星隕石含有較多的貴金屬,而這些金屬都具有較強的延展性,因此,她們寧可延伸成線決不斷裂成塊。而且火星隕石外表的熔流線絕大多數出現在小巧精美的火星隕石身上。目前,在我的收藏和星友的圖片裡還沒有發現其它火星隕石外表有類似的環形熔流線。在小而薄的火星隕石身上,環形熔流線正反兩面通透一致,都說明了大氣層的鬼斧神工。
4,火星隕石是可遇不可造物品,整體火星隕石市場的供量根據火星隕石不定期的墜落數量和發現量有關,這些都無法人為控制,加之火星隕石在科研領域的重要性,這更讓火星隕石收藏增添了其它收藏品不具備的神秘色彩。這些都為火星隕石收藏提供了壁壘。
5,溶殼是火星隕石不可缺少的,關於溶殼形成火星隕石是比較均勻的,一般在0.1-0.5cm,通體一直相同,褐色,黑色。但是在火山噴發, 爐渣都有溶殼的存在,戈壁灘上有的石頭經歷上百年千年也會形成自然包體,所以溶殼是火星隕石必須有的一部分,由於很多歲月掩蓋了數億年前隕落的火星隕石,在國外,有些火星隕石已經沒有了溶殼,在普通人看來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沒什麼區別。
6,大多數lAB複合群火星隕石都含矽酸鹽包體,主群、低Au亞群和低Au小群火星隕石中的矽酸鹽具有還原的特徵,其橄欖石的Fa(mo%)值最 高為8.0( Udei station火星隕石),最 低為1.0 Pine river火星隕石, Bendix et al.,2000),其中起還原劑作用的有石墨和碳化物。熔體中保存有球粒火星隕石組成的矽酸鹽和小的γ鐵(鎳紋石)晶體(2-40cm),表明其通過γ鐵穩定區冷卻太快以至於不容許擴散生長更大的晶體所致;(3)ABMG、低Au亞群和小群矽酸鹽的氧同位素組成變化範圍較小(Δ17介於0.30‰與-0.68‰%之間, Bendix et al.,2000),大多數含矽酸鹽火星隕石的Δ17O介於-0.30‰到-0.70%之間及
7,火星隕石的密度比地球巖石的密度高!地球普通巖石的密度為2.5-3.0克/立方釐米,大多數火星隕石是由重礦物組成,密度為3-8克/立方釐米。如果你的石頭比一般巖石密度高,這是個好兆頭!但是並不是所有火星隕石的密度都高,最 低密度的火星隕石是1.75克/立方釐米,還達不到一個普通的地球巖石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