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非晶納米晶軟磁材料促進電子變壓器的小型化探討

2020-12-05 中國廢舊物資網

摘要:扼要介紹非晶納米晶軟磁材料的發展、特性及其在電子變壓器中的應用和應當注意的若干問題。
   1前言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有源器件的進步,電子產品的體積和重量大大減少,這就推動了包括電子變壓器在內的電子元器件向輕、雹小的方向發展。電子變壓器的生產工藝面臨一場巨大的變革,電子變壓器向高頻化、低損耗、重量輕、體積小方向發展是必然的趨勢,作為電子變壓器核心部件的軟磁鐵芯將是這場變革的關鍵元件,因而推廣應用具有高飽和磁感、高初始磁導率和高頻低損耗非晶納米晶軟磁合金材料用作電子變壓器磁芯將大大促進電子變壓器的小型化,滿足電子行業的發展需要。
  目前,隨著納米科學技術和快淬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型納米材料,如納米晶粉未材料、納米薄膜材料和納米顆粒膜材料等不斷問世,這些新型納米材料一旦產業化,將大大促進電子變壓器向高頻、小型化、片式化方向發展。
   2非晶納米晶軟磁合金材料的生產及性能
  非晶合金是20世紀70年代問世的一種新型合金材料,它是採用國際先進的超急冷技術將液態金屬以1×106℃/秒冷卻速度直接冷卻,形成厚度為0.02
   mm~0.04mm的固體薄帶,得到原子排列組合上具有短程有序、長程無序特點的非晶合金組織,不具備傳統金屬材料的晶體結構,因此它具有與傳統材料不同的性能特點,如優異的軟磁性能、耐蝕性、耐磨性、高硬度、高強度、高電阻率等。由於它的性能優異,生產工藝簡單,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為國內外材料科學界研究開發和應用的重點,不僅研製出用於電子工業的軟磁材料,而且還開發出其他用途的合金材料,如釺焊材料、催化劑、結構材料等。80年代未期,材料學者又在非晶化基礎上研製出納米晶軟磁合金材料,該材料具有更優異的軟磁性能。目前,非晶納米晶軟磁合金材料家族主要有鐵基非晶、鐵鎳基非晶、鈷基非晶和鐵基納米晶合金等4大類,有關磁性能如表1、圖1和圖2所示。
  從表1、圖1和圖2可知,非晶納米晶合金材料用作電子變壓器磁芯可以有效促進其小型化,與傳統的軟磁材料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冷軋矽鋼的飽和磁感高,但由於其有效磁導率低,高頻損耗大,使用頻率達不到kHz頻段,即使使用極薄矽鋼仍達不到鐵基非晶的損耗水平;鐵氧體材料的價格低廉,但由於其居裡溫度低,在100℃以上時的飽和磁感已經很低,因此其使用溫度受到限制,再者,其飽和磁感低於0.5T,製造大功率磁芯時需要較大的體積。至於坡莫合金,儘管其磁性能好,可與非晶納米晶材料相比美,但由於它含有50%以上的鎳,成本高,加工工藝複雜,獲得用於高頻環境下的極薄帶的價格昂貴,兩者的性能價格比是不可比的。
  
  圖1幾種軟磁合金的μe-Bs性能
  
  圖2幾種軟磁合金在kHz頻段的特性對比
  目前,國內企業受到非晶納米晶合金材料製造工藝裝備的限制,該合金薄帶還存在衝壓、剪切加工及價格等問題,但是隨著快淬技術的發展和產品應用的擴大,以及通過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等,這些問題會在不太遠的將來得到解決。
   3非晶納米晶合金材料在電子變壓器中的應用
  一般來講,電子變壓器對鐵芯材料的主要要求是:(1)高的飽和磁感;(2)儘可能低的高頻損耗;(3)高的初始磁導率;(4)高的居裡溫度和良好的溫度穩定性;(5)環境穩定性好,對應力不敏感;(6)有些用途如脈衝變壓器還要求高的矩形比或低Br。非晶納米晶軟磁合金材料由於其帶厚和電阻率等因素決定在50kHz~1000kHz範圍內(通常在幾百kHz以下)能達到上述性能要求,使得非晶納米合金在這一頻段的內開發應用非常活躍,已研製成各種各樣的磁芯器件,廣泛應用於電力工業、電子工業及電力電子器件領域,用作電流互感器、開關電源、逆變電源和程控交換機電源的變壓器、電抗器、濾波器以及抗EMI器件等。
  本人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目前還存在推廣應用市場:
  (1)替代極薄矽鋼產品,從上海鋼研所極薄矽鋼產品的市場需求知道,極薄矽鋼(厚度<0.1mm)在20世紀70年代大量用於400Hz以上各種電子元件如高頻變壓器、電抗器、磁屏蔽等,目前這方面的市場需求較大,但供方難以滿足需要,用非晶納米晶合金材料替代,不僅可以提高產品性能、質量和促使小型化,而且價格上也有利可圖。
  (2)高磁導率和大功率磁芯器件,由於國內鐵氧體生產設備和技術條件的限制,高磁導率、高性能、大功率鐵氧體難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如採用非晶納米晶材料取而代之,可以促使一些電子設備國產化、小型化。
  表1幾種常用軟磁材料的磁性能鐵基非晶合金冷軋矽鋼鐵鎳基非晶鈷基非晶合金鐵基納米晶合金坡莫合金軟磁鐵氧體飽和磁感應強度/T>1.52.0>0.70.5~0.8>1.20.5~1.5<0.5居裡溫度/℃>415730>250>320>560>400<230晶化溫度/℃>550>410>480>510電阻率/μΩ-cm140501251409055>106密度/(g/cm3)7.187.657.58.07.258~8.84.8硬度/(hg/mm2)860640900880120600飽和磁致伸縮係數/×10-620~30271201~20~2514初始導磁率>10001000>4000>30000>80000>100002000最大導磁率>200000>10000>200000>200000>2000000>200000矯頑力(A/m)<3>8.0<0.8<2.0<2.0>0.420鐵損/(W/kg)P1/50=0.07P1/400=1.2P1/50>0.3P1/400=5.8P0.2/20k<20P0.2/20k<5P0.2/20k<10P0.2/20k=13P0.2/20k<20註:鐵損的表示方法:如P1/50表示頻率為50Hz,磁通密度為1T的鐵損。
  (3)工作環境溫度高和環境惡劣等的一些電子產品,如油田鑽探、海洋探測等特殊環境使用的電子產品用的各種磁性器件,選用非晶納米晶合金材料製作,可以物盡其用,避免選材上的困擾。
  (4)航空、航天等軍工產品用的各種磁性器件需要小而輕、溫度穩定性好、磁性要求高,使用非晶納米晶合金材料遠優於其他軟磁材料。
  (5)高頻、大電流、大功率電源變壓器、電抗器、濾波器等器件的小型化,目前這些器件大都採用鐵氧體或冷軋矽鋼,工作頻率f=20kHz,工作磁感B=0.2T~0.3T,如採用非晶納米晶合金磁芯,可將工作頻率提高到f=40kHz~50kHz,工作磁感B=0.5T~0.6T,可以大大減小磁芯器件的體積和尺寸。
  (6)各種抗EMI器件、噪聲抑制器和尖峰抑制器。
   4非晶納米晶合金應用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雖然非晶納米晶合金在我國已有近20年的應用歷史,但仍有不少使用者對這類材料的應用有些疑慮,本人認為有必要說明。
   4.1非晶納米晶合金的時效穩定性
  非晶合金是從液態金屬急冷形成的,處於熱力學亞穩定態,有向晶態轉變的趨勢。一旦發生嚴重晶化,合金的磁性能將不復存在,故此有人擔心非晶納米晶合金鐵芯使用中會因時效導致性能惡化。但實際上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一方面晶化發生在非晶晶化溫度(>350℃)以上,而在實際使用中,電子器件的工作溫度不超過200℃,另一方面非晶納米晶合金鐵芯使用前均經過300℃、1小時以上的退火熱處理,結構已相當穩定,國內外這類鐵芯20餘年的應用歷史也表明不會發生時效而導致性能變化。
  
  4.2非晶納米晶合金的溫度穩定性
  由表1可知,非晶納米晶合金的居裡溫度為300℃~560℃,遠高於鐵氧體等軟磁材料。實際用於軍工產品的溫度試驗結果也表明,在-55℃~150℃範圍內,非晶納米晶合金磁性能的變化在5%~10%,滿足其性能要求,而且這種變化是隨溫度而完全可逆的。因此該類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溫度穩定性。
   4.3非晶納米晶合金的耐衝擊振動
  非晶納米晶合金製成的磁性器件的耐衝擊振動性能非常可靠。早期的非晶納米晶合金製品主要應用於軍工產品,這些電子產品都需要進行嚴酷的耐衝擊振動試驗,有的高達30g~50g,一般都是在鐵芯裝盒灌封后單獨或隨整機進行試驗,均未發生性能惡化問題。對於民品,更不存在耐衝擊振動問題。
   4.4非晶納米晶合金鐵芯的規格標準化
  目前,大多數情況下非晶納米晶鐵芯用以替代其他軟磁材料如矽鋼、坡莫合金和鐵氧體,這種先入為主的原則決定了非晶納米晶合金鐵芯的規格標準只能參照借用其它鐵芯規格標準,滿足用戶使用要求。好在大多數這類鐵芯都是合金薄帶卷繞製成的,工藝簡便,鐵芯尺寸靈活性大,可以依據用戶要求的尺寸規格來加工製造。當然非晶納米晶合金的磁性能與其它材料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其它材料鐵芯的規格標準,有時需要稍作調整。
   5非晶納米晶軟磁合金材料的發展
  隨著納米科學技術和快淬技術的迅速發展,非晶納米晶軟磁合金材料也在不斷進步,不僅現已產業化的薄帶產品性能和質量大大提高,而且還在研製開發非晶納米晶合金粉末及粉末製品、薄膜材料、複合材料等,這些新型納米材料的研製開發及產業化將對電子變壓器行業產生極大的潛在影響。作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電子變壓器行業的同仁們關注。
   5.1非晶納米晶合金薄帶脆性大大改善
  近年來,國外非晶薄帶生產企業已完全解決了非晶制帶的技術關鍵,生產出高性能、高質量的合金薄帶,達到可以剪切加工。國內企業積極進行技術改造,基本解決非晶制帶的技術關鍵,一旦實現真正產業化,電子變壓器界的同仁們所擔心的衝剪問題就不存在了。
   5.2非晶納米晶合金粉末及粉末製品的開發應用
  非晶納米晶合金粉末及粉末製品的研究開發拓寬了該類合金材料在電子技術領域的應用,用作各種高頻電源的濾波電感、貯能電感和PFC技術中電感器件的磁粉芯產品已經產業化、系列化,其磁導率μe在100以內,基本滿足高頻電感器件的需要。
  由於目前非晶納米晶合金粉末大多是以非晶薄帶破碎制粉,在粉末製備及納米晶化處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難以採用常規粉末冶金工藝解決,如非晶粉末顆粒硬而扁平,成形加工難等。但如藉助納米科學技術及快速凝固技術有可能獲得球形或近球形非晶納米晶粉末顆粒,這對粉末製品的製備很有利,且可以大大提高粉末磁芯性能。這類材料的研發在電子變壓器行業至少存在下列潛在應用市場:(1)電子變壓器用粉末磁芯,國外已有磁導率μe達到6000的粉末鐵芯的報導,如這類粉末鐵芯用作電子變壓器磁芯,就像目前鐵氧體生產那樣製備粉末鐵芯,但其性能遠遠優於鐵氧體材料,其影響可想而知。(2)納米磁性液體的磁介質,納米磁性液體用作電子變壓器磁芯的研究開發工作正在引人關注,非晶納米晶合金具有優異的軟磁特性,加工成粉末不可能改變其本徵磁性能,因而成為非晶納米晶合金等。
   5.3非晶納米晶薄膜材料
  非晶納米晶薄膜材料的生產方法不同於我們現在使用的快淬技術,但作為對未來電子變壓器有著深遠影響的新型納米晶材料,值得同仁們關注。
  隨著表面安裝技術、器件集成化技術和微製造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子設備的小型化、輕量化、薄型化及微型化前進了一大步,實現上述要求的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它的工作頻率。傳統軟磁鐵氧體材料中的電阻率高,但飽和磁感太低,工作頻率只能達到5MHz~10MHz,超過這一頻率,其晶界將出現部分「短路」,磁芯損耗急劇增加,導致磁性下降,因此超過上述頻率後大都使用金屬薄膜材料,研究應用新型具有高電阻率和高飽和磁感的薄膜磁芯材料也就有了應用市場,這也為非晶納米晶薄膜、顆粒膜等材料的開發應用提供了空間。另外,由於目前研製的高電阻率和高飽和磁感的薄膜磁芯材料基本上都是採用濺射或電鍍等工藝製備,這些工藝和設備早已應用在大生產中,這也將大大有利於非晶納米晶薄膜材料、顆粒膜材料等的產業化。

本文出處:http://www.feijiu.net/

相關焦點

  • 軟磁材料基礎知識連載(一)-電源管理-電子工程世界網
    軟磁材料是由鐵、鈷、鎳三種鐵磁性元素組成,主要分為矽鐵電工鋼、鎳基和鈷基合金、非晶和納米合金、軟鐵四大類。  1.2軟磁磁性能特點軟磁材料的基本特徵是易磁化和退磁,反映在磁滯回線和磁化曲線上的特徵為磁導率μ高,矯頑力Hc小,高飽和磁感應強度和低的磁滯損耗。因此軟磁材料廣泛應用於各種電機、變壓器、繼電器、磁放大器、電磁鐵極頭及各種測量儀器中的傳感器等。
  • 非晶材料如何賦能未來
    目前,納米晶已成為無線充電的主流材料。」12月9日,在於河北省唐山市召開的非晶合金材料新技術新應用新市場研討會上,上海藍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負責人分享了國內外電子產品使用納米晶的應用場景和發展趨勢,引起了與會嘉賓的熱烈反響。無線充電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電動牙刷等領域,且越來越多的產品正在加入到無線充電的陣營,包括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及醫療應用等。
  • 電源用軟磁材料
    變壓器是電源中第一個重要的電磁元件,它對軟磁材料的損耗特別關注,因此低損耗是軟磁材料發展的主要追求。  本文對電源中應用的主要軟磁材料作一介紹,並進行一些分析。5非晶和微晶合金  20世紀60年代末及以後研究出用快速凝固技術製造的各種非晶合金軟磁材料,以及再退火晶化技術製造的各種微晶材料,成為當代電磁元件用軟磁材料研究開發的方向。  非晶合金沒有形成結晶粒晶格,而形成類似玻璃那樣的一種合金,因此商品名叫「金屬玻璃」。
  • 汕尾非晶鐵芯性能
    (5) 用於各類儀器儀表度量電流互感器磁芯,精密檢測零序電流互感器磁芯 軟磁材料的應用甚廣,主要用於磁性天線、電感器、變壓器、磁頭、耳機、繼電器、振動子、電視偏轉軛、電纜、延遲線、傳感器、微波吸收材料、電磁鐵、加速器高頻加速腔、磁場探頭、磁性基片、磁場屏蔽、高頻淬火聚能、電磁吸盤、磁敏元件(如磁熱材料作開關)等。
  • 淺析軟磁屏蔽材料在無線充電中的作用
    ,磁性材料有不同的選擇,有鐵氧體、非晶、納米晶等。隨著厚度的增加,充電效率在不斷提升,但納米晶不是越厚越好,到0.1mm時基本飽和,因此,在設計無線充電模塊時,納米晶導磁片不需要做的太厚,會增加材料成本。鐵氧體的規律與納米晶類似,磁導率越高,充電效率越高,厚度越厚,充電效率也越高,但在同等充電效率下,納米晶磁片的厚度僅為鐵氧體的一半。
  • 非晶及納米晶--崛起中的高端製造核心材料
    納米晶合金是在非晶態的基礎上,通過特殊的熱處理,讓它形成晶核並長大,但控制晶粒大小在納米級別(100 納米以內),不形成完全的晶體,這時形成的結構就是納米晶,實際上是非晶和納米晶的混合結構。目前用作軟磁材料的納米晶主要是 Fe、Ni、Si、B、P 等組成的合金。
  • 材料頂刊:一種新的納米晶合金設計和結構調控概念
    磁性材料是發電、輸電、能源轉換和信息等電力電子產業的核心材料。提高磁性材料的飽和磁化強度和軟磁性能可促進器件向小型化、安靜化、高效化和低能耗化方向發展。納米晶軟磁合金具有獨特的α-Fe(Si)和非晶基體的雙納米相鑲嵌結構,兼具高飽和磁化強度、優異的軟磁性能和低磁致伸縮係數,其應用是解決矽鋼電器的高損耗,非晶器件的高噪聲和大體積等問題的最佳方案,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 2019深圳國際繞線設備、電子變壓器及絕緣材料展覽會
    2019深圳國際繞線設備、電子變壓器及絕緣材料展覽會 舉辦時間:2019-05-08 ~ 2019-05-10 舉辦地區:廣東
  • 新材料超級軟磁產業化 或將解決無人機續航難
    特別是1988年,日本學者基於的非晶合金軟磁材料發展的納米晶合金材料,更是憑藉著高飽和磁感、高磁導率、高居裡溫度、低損耗等特性,將軟磁材料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日本日立金屬公司取得專利後,即將這種材料產業化,現如今納米晶合金材料已經進入各個應用領域。經過百年的快速發展,軟磁材料已經包含多種品類,各有優劣。
  • 軟磁材料種類有哪些
    在純鐵中加入矽後,可消除磁性材料的磁性隨使用時間而變化的現象。隨著矽含量增加,熱導率降低,脆性增加,飽和磁化強度下降,但其電阻率和磁導率高,矯頑力和渦流損耗減小,從而可應用到交流領域,製造電機、變壓器、繼電器、互感器等的鐵芯。
  • 電子變壓器基礎知識解析
    在電源技術中的應用電源裝置中的電子變壓器一般要使用由軟磁磁芯製成的電子變壓器(軟磁電磁元件)。雖然,已經有不用軟磁磁芯的空芯電子變壓器和壓電陶瓷變壓器,但是,到21世紀初期,絕大多數的電源裝置中的電子變壓器,仍然使用軟磁磁芯。
  • 2020-2026年中國非晶材料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非晶態合金是一種高新技術材料,具有卓越的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能,是電力、電子、計算機、通訊等高新技術領域的關鍵材料,市場需求大,產業化前景非常廣闊,而且它的發展和應用可帶動一批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和協同發展。
  • 「新基建」給非晶合金材料產業帶來新機遇
    其具有耐腐蝕、小型化等許多獨特的性能,尤其是在軟磁性能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如具有高飽和磁感應強度(1.54T),磁導率、激磁電流和鐵損等性能優於其他軟磁材料,可用於製造現代高科技設備或產品中的關鍵磁組件。
  • 非晶合金材料發展未來可期當前需儘快補齊短板
    本報實習記者 趙萍  「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作為我國新基建重要基礎性材料的非晶合金材料,在本身性能、深加工、製造裝備等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需儘快補齊短板,使非晶合金材料有更大的應用空間,如在電力、電子等領域實現更多應用。」
  • 邀請函丨2020深圳國際線圈工業、電源電子變壓器及繞線設備展覽會
    主辦單位廣東智展展覽有限公司香港智展國際有限公司重點合作單位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磁性材料分會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日本電機工業會日本粘結磁性材料協會英國磁學學會嵊州市電機行業協會寧波市磁性材料商會同期活動及展會中國(深圳)國際電子變壓器製造技術論壇深圳國際繞線設備新技術、新產品推介會第18屆深圳國際小電機、電機工業及磁性材料展覽會2020深圳國際粉末冶金及硬質合金展覽會
  • 高端電子變壓器、電感器自動化設備亮相東莞
    ——電子變壓器、電感器行業第三屆自動化生產暨高性能磁性材料技術研討會圓滿落幕  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信息中心
  • 獲數千萬Pre-A輪投資,馭能科技繼續打造新型軟磁材料技術平臺
    而隨著電磁感應無線充電技術的普及,磁性材料成為了一個被更高技術要求推動的新增需求。「無線充電模組中,隔磁片是關鍵材料。它既可以保障智能設備零部件不受電磁場幹擾,也可以提高無線充電的功率和效率。」曾志超介紹道。馭能科技選擇在納米晶材料配方以及隔磁片工藝技術方向上進行開發。
  • 軟磁材料基礎知識連載(一)
    B-H磁化曲線: 軟磁達到飽和之後,無論H怎樣增大,材料的磁感應強度也不再增大。此時的磁感應強度 稱為飽和磁感應強度,用Bs來表示。B-H關係畫成曲線,就是材料B-H磁化曲線。飽和磁感應強度是磁性材料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SI中,磁場強度H單位是安[培]每米(A/m)。
  • 非晶和納米晶合金的比較
    2)鐵基非晶合金磁芯填充係數為0.84~0.86 3)鐵基非晶合金磁芯的工作磁通密度 1.35T~1.40T,矽鋼為1.6T~1.7T。鐵基非晶合金工頻變壓器的重量是矽鋼工頻變壓器的重量的130%左右。但是,即使重量重,對同樣容量的工頻變壓器,磁芯採用鐵基非晶合金的損耗,比採用矽鋼的要低70%~80%。
  • 非晶材料新突破,首次提出超均勻納米晶材料概念,關注2股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蘭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合作,在塊體納米晶和超細晶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提出超均勻納米晶材料的概念,並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分析和實驗論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學科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