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外表硬邦邦,看起來是個黑盒子,一般廠家只會給出輸入輸出端子接線圖,根據端子接線圖就可以了。而電路的本質還是要形成迴路,每個輸入端對應一個迴路,同樣每個輸出端也對應一個輸出迴路,只要迴路閉合,就會產生電流,輸入或者輸出狀態變化了,就會產生外邊電路和PLC之間實現連接,請關注:機電貓
普通開關量I/O接法
實際上PLC有很多個獨立的開關點輸入和輸出,同時會有一個公共端COM(或者S/S等),每個開關量輸入對應一個端子比如X0(或者I0),每個開關量輸出也會對應一個端子比如Y0(或者O0),比如把要輸入的開關量的一段接X0,另外一端接公共端COM,開關動作時候,就會讓X0信號的狀態發生改變。
現在的PLC基本上不管輸入信號是NPN還是PNP類型的,都可以接受了,因為使用了雙向類型的光耦,裡邊有兩個方向的發光二極體,電流可以兩個方向流動,只要你接對線就好。
早期一些日系的PLC只可以接受NPN信號,也就是輸入信號只能是低電平進來,這樣電流是往外「漏」的,所以是所謂的漏型輸入,漏型的輸入公共端COM(S/S)是接地的.
而另外一種是只可以接受PNP型號的,也就是輸入信號只可以是高電平進去的,這樣電流是通過外部電源流入的,所以叫源型輸入,源型的輸入公共端COM(S/S)是接正極的。
同樣道理,電晶體輸出也會面臨這個問題,因為電晶體輸出,一般也是有NPN或者PNP這類型的三極體(或者類似結構的場效應管)來給外圍電路。
比如上圖是NPN類型的輸出示意圖,一般PLC都會有了內阻的上拉電阻(如果沒有的要外加),output信號線,就是PLC輸出端子上的(Y0或者O0之類),而且使用時候要留意最大的輸出電流,計算負載這邊的阻抗,不然可能會燒掉。
同樣也會有PNP類型的輸出結構,裡邊核心就是一個PNP型三極體,對地會有個下拉電阻,而output信號線,同樣對應PLC輸出端子上的(Y0或者O0之類)。
至於繼電器輸出,是無源觸點,所以沒有方向之分,不用考慮什麼共地或者共陽問題,隨便接都沒有問題。
其他功能模塊
比如高速計數埠,因為考慮到高速光耦比普通的貴,而且很多單片機只有某些埠是可以高速響應的
同樣模擬量模塊也是一個道理,也會指定一些I/O有這些功能,也需要看手冊來接。而且需要注意輸入模擬量的範圍,還有信號的性質是電壓還是電流類型,有些需要外加電阻來轉換的。
不管是何種功能,接線的方法和普通I/O沒有本質區別,只要形成迴路就可以了。不過這些特殊I/O或者外加的功能模塊,因為傳輸的數據量比較大,頻率比較高,往往需要使用頻率線或者雙絞電纜之類來完成,避免信號受到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