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地球的「入侵者」?基因序列中的「37」,或是一種暗示

2021-01-10 使者說史

導讀:人類是地球的「入侵者」?基因序列中的「37」,或是一種暗示。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於科學問題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入,思考範圍也從眼前的雞毛蒜皮延伸到宇宙的盡頭和生命的起源。

生命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我們這億萬年來又是怎樣從一粒單細胞生物,一步步演化成為如今的「龐然大物」?

關於這個問題,19世紀的達爾文曾經給過我們答案,他用《物種起源》這本書,向人們展示了幾十年來,他研究出的生物進化的理論結果。

《物種起源》出版於1859年,此書一出,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引起了人類思想上的劇烈震蕩。

它以自然選擇為中心,從自然選擇和適應能力等方面論述了人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人,不是由神創造,而是不斷進化、適者生存的結果。

毫無疑問,這學說遭到了天主教徒的攻擊、甚至一些保守的科學家還對達爾文冷嘲熱諷。不過,這一切絲毫沒有影響「進化論」在自然科學界的地位,它甚至還與細胞學、能量守恆定律並成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

《物種起源》全書共有15章,前面還有史略和緒論。大體結構上來講,全書可分為三個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書的整體核心部分,也就是所謂的理論。

達爾文在這部分提出了隨機變異的自然選擇理論,確立了自然選擇學說的存在。第二部分就是作者站在反對者的角度提出疑問,並且針對這些疑問一一作出了解答。

第三部分則是以自然選擇理論為核心,列舉進化論在世界演變中各種能夠令人信服的實例,以此來支撐這個學說。

以此為依託,1901年荷蘭生物學家許霍·弗裡斯在研究DNA時發現了「基因突變」,這很好地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進化,並且為什麼進化前後會有很大的差異。

總之,基因突變成為支持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重要支柱。1976年,理察·道金斯出版一本叫做《自私的基因》的書。

這本書表達了一個觀點,人體不過是一種承載著DNA的器皿,我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讓DNA更好的延續下去而已。這也是一種「適者生存」—只不過是微觀層面的。道金斯的說法被稱為新達爾文主義,也是自然選擇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追求真理的道路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達爾文的進化論受到科技水平、客觀條件的制約,並沒有那麼完善。

微生物學家琳·馬古利斯發現,單細胞生物的功能都特別單一,一種單細胞生物只具備某些特定的功能。在某些特定情況中,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就會和具有其他功能的單細胞生物合作,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這個過程中,兩個單細胞動物融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原生生物。而人類,就是由原生進化而來的。

由此她得出一個完全有悖於達爾文物種之間相互競爭的結論,她認為,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的關係應該是「共生」,是互利與互惠。

所謂的進化論,也不是為了單一物種能夠生存下去,而是為了整個生態系統能夠存在下去,在必要的時候,會犧牲某些物種。

用這個角度看食物鏈,就會發現狼吃兔子,也許不是弱肉強食,而是彼此制約,以此來維護生態界的穩定。

傳統意義上的進化論不斷地收到更新與挑戰,甚至有的生物學家根本不相信「物競天擇」那套理論。日本的一位生態學家金希就完全地否定了物種之間的「競爭」關係。

他通過觀察,發現了一種生物間的「分棲」關係,即兩個相似物種之間,不會因為爭奪資源而頭破血流。相反,他們會和平相處,尊重彼此的存在。

進化論的權威性在不斷地遭到挑戰。誠然,這個學說中有很多地方非常合理,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可以用實驗的方法證實進化論的真實性。

更何況,《物種起源》還存在著一些並沒有經過科學實驗,只憑想當然就得出的偽科學結論。這些點觀點逐漸被後世的科學家們注意到,並針對這些觀點進行了嚴謹的實驗。

而且,進化論強調的「弱肉強食」原則帶有太多那個時代的印記了。想當年,英國正靠著無恥的三角貿易和海盜掠奪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而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思潮過後,「人」這個概念被無限放大。

弱肉強食這個觀念應運而生。然而,那時達爾文不知道,為了名利功祿而同族殘殺的只有人類而已。

還有很多人提出了更有意思的觀點:人類是移民來的這個星球。

比如說人類體毛很少,無法像動物一樣依靠皮毛保暖度過寒冷的天氣,而皮膚長時間暴露在室外也容易被紫外線灼傷皮膚。

而且,作為地球上唯一直立行走的動物,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我們時常會腰疼,得脊椎病等等。而四肢落地的動物卻沒有這種困擾。

難道人類真的來自其他星球?

科學家不久前發現了潛藏在人體裡的一個大秘密。數字37。

科學家發現,在人類的基因序列中,出現最多的一個數字就是「37」—人體內大約有37萬億個細胞;人類的基因密碼中,原子碼總質量的倍數也是37,甚至就連人體中胺基酸的分子核數量,當它除以2後,最終得到的結果也是37。

這一切難道真的只是巧合?又或許是「刻意」標記在人體內的特殊符號,為的是將我們與地球上其他物種區別開來,使人類成為地球上唯一特別的存在。

有人說,人類是地球的「入侵者」?基因序列中的「37」,或是一種暗示。

不過,在我看來,無論是進化論,或者是「外星移民」,在事情尚未定論之前還有很多可探討的空間。

總之,科學需要進步,這種進步是破舊立新,是一場又一場的革命,在尋找到最後的真理之前,我們也只能通過實驗和嚴密的邏輯,對真理進行盲人摸象般的探索了。

——END——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與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人類是「外來物種」?我們體內的「37號」基因,或已暗示
    ,而是在那段空白期裡突然降臨,因此有人說人類是地球的「入侵者」。無論是人類來源於其他星球,還是人類「入侵」了地球,對於人類的起源至今都還停留在推理和猜測的階段。直到科學家開啟了對人類基因的探索,在人類的基因工程探索中發現了一些可能與人類起源有關的蛛絲馬跡。人類是「外來物種」?我們體內的「37號」基因,或已暗示。
  • 人類是「天外來客」?基因序列中發現重要線索
    無疑,這樣的觀點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將達爾文看成瘋子或是異類,並且嘲笑達爾文就是猴子。誠然,直到今天為止,達爾文的進化論也難以被證實,因為在達爾文的研究中,猿猴進化到人類這一形態的關鍵化石沒有被找到。
  • 人類基因中的37,與眾多研究數據重合,這是外星人的某種信號?
    人類基因序列中的數學比率異常一種可能是,我們與地球最原始的生物是一脈相傳的,只不過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受到了更加高級的文明的影響,他們通過向地球投放特殊的物質改變了人類的基因,從而成就了基因突變也無法達到的結果。
  • 人類基因中的37,與眾多研究數據重合,這是外星人的某種信號?
    然而有一天,如果地球變成了我們永遠的故鄉,身在其他星球的人類又將會作何感想呢? 人類基因序列中的數學比率異常,或許是某種信號 一種可能是,我們與地球最原始的生物是一脈相傳的,只不過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受到了更加高級的文明的影響,他們通過向地球投放特殊的物質改變了人類的基因,從而成就了基因突變也無法達到的結果。
  • 或是你繼承了遠古人類的特殊基因
    在該團隊破譯的序列中,有一個基因負責製造一種名為Nav1.7的蛋白質,位於神經細胞膜內的Nav1.7起著研究人員發現,在尼安德特人基因組中編碼NaV1.7蛋白的SCN9A基因發生了突變,會改變蛋白質中的三個胺基酸。而且,幾乎所有的尼安德特人都有這三種突變,這暗示著該基因在他們的群體中普遍存在。為了確定這些變化是否會對Nav1.7的功能造成很大影響,研究人員將序列插入青蛙卵和人類腎臟組織中。
  • 或是你繼承了遠古人類的特殊基因
    在該團隊破譯的序列中,有一個基因負責製造一種名為Nav1.7的蛋白質,位於神經細胞膜內的Nav1.7起著鈉離子通道的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在尼安德特人基因組中編碼NaV1.7蛋白的SCN9A基因發生了突變,會改變蛋白質中的三個胺基酸。而且,幾乎所有的尼安德特人都有這三種突變,這暗示著該基因在他們的群體中普遍存在。為了確定這些變化是否會對Nav1.7的功能造成很大影響,研究人員將序列插入青蛙卵和人類腎臟組織中。
  • 科普帖:人類基因組中大量不具有指導合成蛋白質的序列存在的意義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先回顧一下上世紀90年代由美、英、法、中等六個國家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這個計劃,簡單講就是用一種叫做基因測序儀的儀器來分析人類約30億對鹼基序列。繪製出「人類基因組圖譜」,並再此基礎上試圖找出基因序列與蛋白質之間的對應關係,當然也包括對某些遺傳性疾病對應的基因進行定位。
  • 人類起源於外星?數字37或是外星人留下的證據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發現了可以證明人類生命是外星人在地球上有意培育的證據。哈薩克斯坦科學家馬克西姆•馬庫科夫稱,地球生命來自外星人的說法已經不新鮮了,但他們在人類的基因代碼裡找到了一個信息可以作為確鑿證據,它就是數字37。
  • 《滅絕》:人類VS外星人,誰才是真正的入侵者
    《蟻人》中的「嘴炮哥」麥可·佩納飾演的皮特這次擁有了未卜先知的「超能力」,他早在夢境中不斷地預見這場危機,並試圖說服身邊人,然而他的妻子(麗茲·卡潘飾)卻一度認為他精神出現了問題,直到真的被來自地球外的入侵,才明白丈夫做的噩夢開始正式發生。皮特的夢究竟是撬開真相的鑰匙,還是災難爆發的根源?劇情錯綜複雜扣人心弦,相信揭曉答案之刻會讓觀眾大呼過癮。
  • 或是外星文明修改了基因!人類被「監視」
    DNA中的核苷酸中鹼基的排列順序構成了遺傳信息,該遺傳信息可以通過轉錄過程形成RNA,然後其中的mRNA通過翻譯產生多肽,形成蛋白質。後來科學家在研究DNA時,發現了一種神秘的數字密碼。弗拉基米爾·什切爾巴克和馬克西姆·A·馬庫科夫通過仔細觀察人類DNA計算和測量中出現的各種數學比率、分數和常數,他們發現了人類的DNA中隱藏了大量十進位符號,其中數字「37」起著突出的作用
  • 人類身體中神秘的DNA遺傳基因,證明人類被某種外來力量改造過
    報告中指出,在人類的DNA中有一個隱藏的遺傳密碼,密碼中包含著精確的數學模式和一種未知的象徵性語言。而且這種情況如果是隨機產生的話,概率僅僅是10萬億分之一,所以他們認為這種排列很可能是被操控過的,當然這種情況肯定不會來自人類,因此研究人員推測高等文明的生物可能在數萬年前就造訪過地球,並改變了人類的DNA,並將遺傳密碼序列留在了人體的DNA中。
  • 當基因可以編輯,可以為人類帶來什麼?
    編者按:小小的基因背後隱藏著人類身體的無限奧秘,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已經了解到基因對於人類遺傳所起的重要作用。那麼,基因缺陷的人是否可以通過修改基因使下一輩獲得健康?基因編輯技術到底是什麼?本文帶你探索基因編輯的奧秘。「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這句話出自德國哲學家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
  • 人類是「流放者」?科學家發現DNA中的數字「37」,有何意義?
    生物學家也曾經提出過自己的看法,在人類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DNA的序列是沒有辦法連續改變的,這其實就意味著古猿是沒有辦法進化成人類的,但是人類已經出現,這是否說明,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真的出現了某種神秘力量呢?人類是流放者?
  • Nature Genetics:人類基因組中複製區域的進化起源有
    這些核心是人類基因/轉錄革新的焦點。     他們發現,人類基因組中不是所有的重複片段的重要性並不均等。一些核心複製子似乎與人類基因組中的近期的遺傳變異有關。研究人員給出了14個這樣的複製子。     重複序列的分類:    真核生物細胞基因組中重複出現的核苷酸序列。
  • 日本決定重點解析人類基因鹼基對序列
    新華網東京3月6日專電(記者張可喜)日本經濟產業省近日決定集中力量解析構成人體基因的鹼基對序列,並重點研究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功能。  根據人類基因組研究的進展情況,日本經濟產業省決定,本年度內將集中力量解析構成人體基因的鹼基對序列。
  • 基因組學新紀元:科學家首次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序列
    不過,現在科學家們已經首次從一端到另一端(「端粒到端粒」)地確定了一條人類染色體的完整序列,填補了所有空白,而且精確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對基因組學研究者來說,7月14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人類X染色體端粒到端粒完整序列是一個裡程碑。
  • 染色體證實與黑猩猩同源 人類基因序列破譯完成
    袁婷 據法制晚報報導,近日,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宣布,對人類第2號、第4號染色體的詳細破譯工作完成。「這不僅標誌著人類基因組項目的分析、測序工作已全部完成,也是人類基因研究的重大突破。」日前,中國科學院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董偉博士對記者說。
  • 章魚的基因序列和地球生物截然不同,難道真是外星人!
    「 章魚擁有33000 組基因,較之人類大概多10000 組,這讓它們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區別開來。
  • 【你知道嗎】章魚最具外星範兒:基因序列和地球生物不同
    科學家最近已經證明,至少在基因上,章魚還真有點兒外星人的範兒。章魚基因計劃(Octopus Genome Project)是一個野心勃勃的龐大研究項目,旨在繪出章魚這種複雜軟體動物的 DNA 結構。芝加哥大學和衝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科學家們主導這一計劃,而且有了驚人發現:章魚的基因序列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太不一樣了。
  • 香蕉為何擁有人類基因?單看DNA序列,你和香蕉的相似度超過60%
    在很多科學實驗中,為何人類會拿小白鼠做實驗,因為它的基因和我們人類重合率很高,實驗結果才有效。在地球上,除了香蕉,我們人類還與哪些動物或者植物基因相似?在2007年,科學雜誌就刊登過一篇關於人類與黑猩猩DNA相似度高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DNA序列公布了對比結果,認為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差異不大,只有5%,但這件事也得到了極少數科學家的反對,其他科學家認為不應該拿DNA序列數據作為參考對象,而是選擇基因,但這種基因差異比較大,科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走上了發展智力的道路,是因為人類和黑猩猩經歷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