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在夜空中的這種氣球,炫不炫?偶然看到,我立刻被收粉,一直念念不忘。
不曾想,再次看到它的消息,卻是:
1.
網紅氣球爆炸致四人傷
11月27日,南京,4個年輕人帶著網紅氣球坐車,其中一名男子抽菸,火星濺到氣球上,6個氣球接連爆炸,造成4人面部和雙手不同程度灼傷,其中兩個人比較嚴重,程度據稱「最重達二度燒傷,可能會留疤」。
炸臉、炸手可真不是小事!
那二度燒傷,是什麼程度呢?
燒傷分度,主要根據皮膚受傷的深淺分為四度。
起水泡的,基本上就是二度燒傷,還可分為淺二度和深二度。
深二度:表皮和真皮深部,特點是白色大水泡,皮膚神經末梢受損,疼痛反而輕,會留下明顯疤痕。根據上面的報導,被網紅氣球燒傷的應該是這一級別。
這是記者現場採集的照片。
這樣的傷口會什麼變化,知乎的帖子《燙傷前後皮膚的具體變化是怎樣的?》,大多是類似的深二度燙傷,有大量演變過程的圖片。為避免大家反胃,就不放上來了。
2.
氫氣爆炸的慘案還有很多。
2015年10月29日,溫州某中學門口,攤販用氫氣瓶充氣球時,氫氣瓶突然發生爆炸,攤販當場遇難。
這是被炸爛的氫氣瓶。
同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化學系實驗室,使用氫氣做實驗導致爆炸,博士後學生當場遇難。
這是爆炸後的實驗樓,附近窗戶玻璃均震碎,陽臺護欄掉落,牆體都已燻黑。
2014年3月,湖南安鄉某民居內,氫氣瓶發生爆炸,正在灌裝氣球的老人當場遇難。
這是被炸飛的氫氣罐碎片。
3.
為什麼會爆炸呢?
那就得知道,氣球為什麼飄在空中。是因為氣球裡面充入比空氣輕的氣體,常用的有氦氣和氫氣。
氦氣:最常見,日常狀態下化學性質穩定,不容易爆炸,但成本高。因為它無法工業製造,只能提純。
氫氣:便宜,在家都能製造。但極易爆炸,空氣含量在4%-80%(也有說96%),遇到火星就會爆炸。(那大於80%呢?氧氣不夠了呀。)
4.
充氫氣的網紅氣球爆炸,是什麼樣呢?
浙江寧海消防局做了演示。(切勿模仿!)
用打火機靠近氣球,氣球外層爆照起火,形成一個火球。
(氣球還在旁邊,是怎麼回事?這是起火的瞬間,氣球內的氫氣從破口處噴出,但氣球尚未塌陷。過幾秒,氣球便被燒成一團粘粘的物質。)
5.
氦氣和氫氣球能不能區分呢?
不能。從外觀上完全不能,除非等到後果發生了。
不光是網紅氣球,市面上常見的這種氣球呢?
我常順手買一個,拴在身上讓氣球跟著走,很好玩。一般是15塊錢一個,砍砍價10塊能拿走。
這裡面是氫氣還是氦氣呢?誰也不知道。
萬一濺上火花呢?萬一路過吸菸呢?萬一碰上高壓線呢?
也就意味著,除了自己,誰也沒辦法為後果負責。
6.
一旦燒/燙傷怎麼辦?(成人及兒童都包括)
不只是氫氣球爆炸,日常燒/燙傷也很常見,比如開水、熱油、電熨鬥(都是我經歷過的)。
網上說法很多,但有誤區,比如塗牙膏、醬油。(至少目前醫學上沒證明有效,還會增加感染機率、影響醫生對傷情判斷)
【美國權威循證醫學網站建議】
簡單清理傷口上異物:洗乾淨手,將緊貼傷口的異物小心去除,如衣物、器皿碎片。
常溫水冷卻灼傷:常溫的清潔水(冷卻的白開水、常溫自來水都行),但不能用冰水。
避免損傷創面:損傷創面會增加感染風險。避免搓破水泡!(能不能刺破,無明確結論。我個人經驗:水泡很小且保證清潔的基礎上,可用乾淨針刺破、擠出滲液,但切勿破壞水泡外皮!我是擔心水泡張力太大,容易不小心蹭破,但即使刺破,滲液還是不斷有。)
預防感染:用乾淨的不粘繃帶蓋住,每天更換一次或兩次繃帶。
治療疼痛:將燒傷部位抬到比心臟高。比如燒傷了腳,試著躺下來,腳撐在枕頭上,減緩血液流向該地區,可減少腫脹、緩解疼痛。
【什麼情況需要去醫院】
傷及臉、手、腳、生殖器
創面在關節上或關節附近,如膝蓋或肩膀(一旦惡化,瘢痕形成,可能會影響關節功能)
傷及長條區域(如手臂或腿部)
創面大於3英寸(7.6釐米)
引起發燒(38°C及以上)或其他感染跡象
比皮膚的表層更深,且5年以上沒有破傷風
【日常小細節】
蠟燭、火柴和打火機遠離兒童
任何熱物體遠離桌子或爐灶邊緣(例如食物,或鍋碗瓢盆的手柄)
避免長時間打開蒸汽(如掛燙機)
讓孩子遠離熱爐、壁爐及烤箱
安裝煙霧探測器
棉質衣物相對不易著火的衣服
洗澡水溫設置不高於49°C
太陽下曝曬的汽車,用布蓋住座椅和安全帶
太陽下曝曬的人,用防曬霜(曬傷也不容小視)
菠菜:醫學博士,致力於年輕人愛看的醫學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