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水土國際數據港,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 (騰訊供圖)
重慶日報消息,這是一個數位化的時代。人們每天工作、刷微信、玩遊戲,企業每天的生產和經營,都將產生大量數據,也需要從網上、「雲端」調用大量數據。
成千上萬個人、成千上萬家企業時時刻刻產生的數據,就構成了大數據。再強大的手機或電腦,都不能滿足大數據的存儲、處理和調用需求。那麼,這些大數據「住」在哪裡呢?
它們「住」在一個對普通人來說頗為神秘的地方——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是什麼樣子的?大數據的「居住環境」如何?日前,記者來到兩江水土國際數據港,走進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進行打探。
大數據「住」得很舒服
在經過數道智能門禁後,記者獲準進入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一期項目現場。
當日,天空飄著小雨,氣溫在16℃左右。但記者剛一進入「大數據住所」的外圍區域,就感覺到一陣陣熱風襲來——「這裡有上萬臺伺服器在高速運行,會產生大量熱量,所以『大數據住所』外的熱通道溫度在30℃以上。」騰訊IDC平臺部西南數據中心經理劉垚解釋道。
但進入「大數據住所」內部就非常舒服了:室內溫度由智能空調系統自動調節,嚴格控制在22℃左右。
整個數據中心都是模塊化的,也就是說,大數據「住」的地方跟一個個小房間一樣。記者看到,「大數據住所」室內閃爍著幽幽的藍光,科技感十足。每個「房間」裡18個機櫃,排列得整整齊齊,單個機櫃可容納20臺伺服器。
每個「房間」還裝備了智能供電系統,因為伺服器是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所以絕不能斷電。為此,騰訊數據中心專門裝備了柴油發電機組,作為這些伺服器的備用電源。
「環境纖塵不染、24小時享受空調、永不斷電,大數據的『居住環境』是非常舒服的。」劉垚笑著說。
10萬臺伺服器提供強大算力
這個數據中心,其實非常強大。
據介紹,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是騰訊在西南地區的第一個大型自建數據中心。該項目可為整個西南地區乃至全國提供「一體化」的大數據、雲計算服務。
2018年,該數據中心一期建成投用,可容納10萬臺伺服器,為西南地區的個人、企業和其他單位提供大數據運算、存儲、容災、備份、恢復、安全等全套解決方案。
據了解,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一期自投用以來,已為百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提供雲服務,通過提供高性能計算力和網際網路科技能力,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動力。
這樣一個龐大的數據中心,如何維護?
「數據中心很『聰明』。除了空調系統、供電系統等實現智能化運維以外,設備的故障預警、診斷、分析及處理等,也都是智維平臺在掌控。」劉垚說,至於人工,日常只要幾名運行維護工程師就管得過來。
2022年建成西部最大的單體數據中心
如今,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多棟大樓已具雛形。
騰訊西南總部總經理胡旭駿介紹,該數據中心二期工程建築面積達7.4萬平方米,預計2022年建成投用。屆時,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將達到20萬臺伺服器的存儲和運算能力,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單體數據中心。
當前,國內不少城市都在加速布局建設數據中心。這些數據中心,不僅是存儲大數據的地方,更是大數據、雲計算產業的基石,也是當地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化轉型的底層基礎。
今年6月,市政府發布《重慶市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提出加速數據存儲體系建設,謀劃建設數據中心,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兼容、上下聯動、平滑擴展的數據存儲基礎設施體系。
為此,重慶加速布局數據中心:除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外,9月16日,全國首個運營商級「同城三活」高端數據中心——重慶聯通智·雲「同城三活」數據中心宣布竣工;9月25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中的重大項目之一——萬國數據重慶數據中心在兩江新區開工建設……
胡旭駿表示,這些越來越「聰明」、功能越來越強大的大數據中心,將為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和轉型升級提供動力,為重慶發展數字經濟夯實基礎。
重慶日報記者 付愛農 向菊梅
原標題:探秘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大數據的「住所」長啥樣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