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噸的昆蟲大遷移,可不只是壯觀那麼簡單

2020-12-05 果殼網

幾千噸的昆蟲大遷移,可不只是壯觀那麼簡單

昆蟲中最著名的遷徙莫過於黑脈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超過4000公裡的「生命接力」了。黑脈金斑蝶又叫帝王蝶,是一種生活在北美大陸的蛺蝶科蝴蝶,這些生命周期只有十幾天到幾十天的蝴蝶需要三代到四代來完成一次完整的遷徙。每年千百萬隻帝王蝶在北美大陸從南飛到北,又從北飛到南,可謂大自然的一大奇觀。

黑脈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圖片:陳華燕。

當然,有遷徙習性的昆蟲絕非僅此一家。科學家已經發現很多昆蟲都有遷徙或遷飛的習性,而且昆蟲遷飛的個體數量可能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近期發表在《科學》上的一篇文章揭示,英格蘭南部天空中每年的昆蟲遷移量達3.5萬億次,把這些昆蟲個體加起來總重量能夠達到3200噸。單就質量來說,相當於在英格蘭和非洲之間遷徙的3千萬鳴鳥總重量的7倍還要多。

經歷長距離的飛行後,黑脈金斑蝶成群地在樹枝上休息。 圖片:Steve Corey / Wikipedia

遷徙的動物對生態系統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動物的季節性遷徙通過匯集大量的捕食者、獵物和競爭者直接對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大量的能量、營養物質和病原體隨著遷徙動物的轉移能夠間接地影響生態系統。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揭示了脊椎動物的遷移對生態系統過程和生態服務功能的影響。然而,儘管昆蟲的遷徙從數量上遠超過其它高空遷徙的動物(如鳥類),大多數昆蟲跨緯度遷飛的數量還沒有被定量研究過。

水裡的鱷魚正等待著這一年一度的角馬大餐。圖片:Andy Rouse / photoshot.com

為了了解昆蟲的大量遷徙對生態系統過程和生態服務功能的影響,來自中國南京農業大學的胡高博士和英國洛桑試驗站的科學家們對收集了10年(2000年-2009年)的監測數據展開分析。數據通過兩種監測方式獲得:垂直監測昆蟲雷達監測和網捕監測。

垂直監測是通過雷達收集一定範圍內飛過昆蟲的相關信息。網捕監測是通過掛在離地平面200米左右的捕蟲網收集春、夏和秋季飛入網中的昆蟲。經過對十年的監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科學家們發現蟲子的遷移量有很大的季節變化。大量的昆蟲在春季往北遷移,在秋季則往南遷移

馬來氏網:昆蟲學研究中常用的野外採集工具之一,也是長期監測昆蟲種群動態和多樣性的有效工具之一。圖片:陳華燕。

昆蟲本身富含各種營養物質,每年如此大量的遷移量,其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被監測的昆蟲中很多種類能夠提供重要的生態服務並且維持生態系統的健康,如傳粉作用,作物害蟲的捕食和寄生作用,以及為食蟲的鳥類和蝙蝠提供食物。它們的遷徙可能會影響到其它物種的種群變化甚至生態系統平衡

許多種類的蜜蜂都承擔著為植物傳粉的重要任務,是生態系統中關鍵的一員。圖片:Rushenb / Wikipedia

另外,昆蟲的遷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行為,是經過上百萬年演化的結果,並且對氣候條件非常敏感。一方面,近年來熱議的全球氣候變化可能會造成很多昆蟲種類遷飛現象的衰退,因為氣溫的升高會使一些昆蟲原來的棲息範圍不再適宜它們生存。

另一方面,一些具有高適應性的昆蟲由於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其分布範圍不僅不會縮小,反而可能擴大。分布範圍擴大意味著它們可以到達原來沒有到達的地方,吃到新的農作物而變成當地的害蟲;即使範圍不變,由於其它害蟲或天敵減少了,它們就可以吃更多的農作物而變成更厲害的害蟲

蝗蟲群幾乎可以將所到之處的綠色植物一掃而光,給農業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圖片:Iwoelbern / Wikipedia

洛桑試驗站的這個發現對研究昆蟲遷徙對態系統過程和生態服務功能的影響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如果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遷徙昆蟲中的大部分被阻礙,這將對生態系統有災難性的後果

生物的生態,進化和保育等方面的研究涉及生物的歷史信息,而這些信息一般只能通過長期的監測獲得。這個發現可以說是長期生物監測產生重大發現的又一成功案例。

黃盤誘集法:利用昆蟲對黃色的趨向性而收集掉入裝有肥皂水的黃盤中的昆蟲,是採集和監測各種生境的昆蟲群落最高效的方法之一。圖片:陳華燕。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的主導作者胡高博士來自於南京農業大學,進行此項研究時正在英國洛桑試驗站做訪問學者。這再一次說明,中國學者毫無疑問也能做出高質量的研究。但為什麼很多中國學者的高水平研究都是在國外的時候做出的呢?

僅就這個案例而言,是因為我們國內沒有數據供研究者使用以完成這樣的發現。縱觀近年來昆蟲學乃至生物學上的原創性發現,多是基於對生物現象進行長期監測的結果。類似的發現沒有出現在中國,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缺少這樣的長期生物監測,所以根本就沒有數據可用

可喜的是,中國的這種狀況有好轉的趨勢。例如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從2004年開始組織建設了中國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2015年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的基礎上提出建設中國生物多樣性監測與研究網絡,將建立10個專項網和1個綜合監測管理中心。

不是都在呼籲做創新性研究嗎?那就請從建立長期生物監測網做起吧。(編輯:婉珺,lava)


本文首發於果殼網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歡迎轉發,轉載請加微信:Iceclover2011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可愛」的橋梁:專門為4500萬隻螃蟹而建,場面壯觀!
    螃蟹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種最熟悉不過的美食了,因為在我們中國將螃蟹作為美食,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很多人喜歡吃膏肥肉美的螃蟹,卻從來不會了解螃蟹他們是如何生活的,所以對於螃蟹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根據以往的統計,這個島上大約共有4500萬隻螃蟹,這樣的樹木非常的巨大,大家完全可以試著想一想,如果這些螃蟹同時在公路上行走的話,那個場面真是壯觀到不行了。過馬路本身對於紅蟹來說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而且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們的出行,是當地的工作人員看到了此情況,在公路旁邊都設置了路障,螃蟹大遷移的時候爬到公路上去。
  • 化繭成蝶:昆蟲變態的秘密
    但擁有「完全變態」(holometabolism)這項神奇技能的,可不只是蝴蝶。  在已知的昆蟲裡,包括蜂、甲蟲、蒼蠅和飛蛾,多達75%的昆蟲一生中會經歷四個階段:卵、幼蟲、蛹和成蟲。完全變態最令人驚訝的地方在於,幼蟲和成蟲的外表和行為截然不同。
  • 原來昆蟲翅膀上的紋理不只好看那麼簡單
    今天,我們來聊聊昆蟲翅膀上的紋理——翅脈。原來小編一直以為這種紋理就像其他花紋一樣,只是為了好看。但事實證明,翅脈裡可是大有文章。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動物。不同昆蟲的翅膀種類不同。
  • 青海430噸隕石落點確定?恐怕沒那麼簡單,撿隕石的風險太高
    430噸青海隕石最近幾天,青海玉樹的火流星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火流星的主角其實就是來自地球以外的巖石、金屬等物質的聚合物,通常稱為隕石。隕石是宇宙中最常見的物質,但在地球上要找到也並不容易,多數隕石在進入大氣層後,都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的摩擦而燃燒,溫度可達幾千攝氏度。
  • 一「臭果樹」,種子幾千元1噸,撿棵種在花盆裡,人稱「公孫樹」
    一「臭果樹」,種子幾千元1噸,撿棵種在花盆裡,人稱「公孫樹」!這一種能夠產生不可描述氣味的果樹,其實就是銀杏樹,是一種非常美觀的綠化樹種,同時也能夠結出有名的白果。銀杏樹結出的果實氣味並不像他的外表一樣,能夠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反而成熟掉落在地的銀杏果實它的氣味10分的怪異,不喜歡的人,每次路過都會被臭暈過去,但是殊不知,把銀杏樹的種子取出來能夠賣到幾千元一噸呢,而且把果核埋在花盆當中,還可以養成著名的公孫樹盆景哦!為什麼把銀杏樹盆景叫做公孫樹呢?
  • 蜥蜴可不簡單!即便是最毒的眼鏡蛇,都害怕它!
    蜥蜴可不簡單!即便是最毒的眼鏡蛇,都害怕它!-18 14:13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蜥蜴可不簡單
  • 昆蟲世界那麼大,你該去看看《MOVE圖鑑 昆蟲》
    文/石墨楊1879年世界上第一本有關昆蟲的生物學著作誕生,距離今天已經141年過去了。這本書叫《昆蟲記》又稱《昆蟲世界》《昆蟲學札記》,它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 恐龍和遠古昆蟲都體型巨大,和當時空氣含氧量有關嗎?不只是這樣
    我們都知道很多恐龍的體型都十分巨大,比如侏羅紀時期的腕龍和梁龍類恐龍,其體長可達30~60多米,體重可達30~100噸,是地球生命史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陸生動物。食肉的霸王龍體型也很巨大,體長可達13米,體重可達7~15噸,比如今的非洲象還要大一些,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肉食性陸生動物。
  • 是誰在幾千年前就設計出了「飛機」?又是誰設計的金字塔?
    是誰在幾千年前就設計出了「飛機」?又是誰設計的金字塔?眾所周知,地球人在1903年,才製造出第一架飛機。但是奇怪的事出現了,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古墓,有一件與現代飛機極為相似的「木烏模型」。這些深諳流體力學的卓越設計,怎麼在幾千年前出現了呢?以上所陳列的只是眾多光怪陸離的古代遺物中的少數幾件,人們解不開這些謎時,只好把「功勞」歸於外星人身上了。古代散留的遺物已經讓人頗費猜疑了,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浩大古代文明奇蹟,更讓人驚異,人們的問號更數不清了。是誰在幾千年前就設計出了「飛機」?又是誰設計的金字塔?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有望形成5個人口億級城市群
    原標題:中國人口大遷移文:恆大研究院任澤平 熊柴人口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幾百年來,全球史詩般的人口大遷徙引發了區域興衰、產業更替和霸權更迭。1)決定一個區域人口集聚的關鍵是該區域經濟規模及該城市與本國其他地區的人均收入差距,簡單地講,就是人隨產業走。我們在2016年借鑑提出經濟-人口分布平衡法則作為人口遷移和集聚的基本分析框架,並通過OECD和美日韓的相關數據驗證。在市場作用下,人口流動將使得區域經濟份額與人口份額比值逐漸趨近1。2)工業發展需要集聚,所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人口大規模從鄉村向城市集聚。
  • 上億隻澳洲紅蟹開始春運,場面壯觀,道路封鎖,輪胎被壓破!
    聖誕島 上的獨特風景 這麼壯觀的紅蟹大遷徙 只有在澳洲才能看到 一個叫 通常每年的十月到十一月 紅蟹為了繁殖 就會集體大遷移到海邊產卵
  • 為什麼史前昆蟲那麼龐大,現在的昆蟲卻這麼小?
    引言:如果說世界上哪一類生物的數量最多,那估計不是人類,也不是脊椎動物,而是昆蟲。幾乎在地球上的各個角落都生存著昆蟲,它們體型普遍都比較小,這也是它們具有旺盛繁殖能力的其中一個原因。為什麼現在的昆蟲「長不大」?史前昆蟲又那麼龐大?其中的原因有三。
  • 為什麼幾千伏的電蚊拍電不死人?
    驚蟄節氣馬上到,各種昆蟲又要在我們面前飛舞了。徒手打不到,用殺蟲劑又不夠過癮,想來還是用電蚊拍,一邊聽著啪啪聲,一邊聞著焦糊味才更加過癮。可當我們拿到電蚊拍說明書的時候,不禁嚇出一身冷汗——電蚊拍的輸出電壓,竟然能夠達到2000V以上。難不成電蚊拍能當電棍用?
  • 上億隻澳洲紅蟹開始春運,場面壯觀,道路封鎖,輪胎被壓破
    通常每年的十月到十一月紅蟹為了繁殖就會集體大遷移到海邊產卵到處都是一片紅色的海洋場面超級壯觀:紅色沙灘在接下來的三五天內,這些大眼幼體陸續蛻變,終於成了真正的小螃蟹,開始自由地呼吸,於是勇敢地向著內陸進發了,粉紅的潮水頓時席捲大地——那場面比它們的父母的婚禮還要壯觀
  • 暴飲暴食不只是貪吃那麼簡單
    那麼,今天就想帶著大家一起梳理下與「暴飲暴食」相關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正走在邊緣、或深陷其中的朋友。 今天的文章,希望能達到以下作用: 如果還沒到暴食症那麼嚴重
  • 山東姑娘年售十餘噸昆蟲,帶留守老人養螞蚱致富
    山東姑娘年售十餘噸昆蟲,帶留守老人養螞蚱致富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 宇宙新全景圖面世,看看X光下的宇宙模樣,不只是壯觀哦
    我們都知道宇宙極其龐大,僅可觀測部分的直徑就達930億光年,那麼這麼大的宇宙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 那麼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之外的宇宙全景圖嗎?
  • 宇宙新全景圖面世,看看X光下的宇宙模樣,不只是壯觀哦
    我們都知道宇宙極其龐大,僅可觀測部分的直徑就達930億光年,那麼這麼大的宇宙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那麼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之外的宇宙全景圖嗎這張首度公布的宇宙全景X光片主要展示了銀河系及其附近的可X光譜下的景象,其中有熾熱氣體的精細結構,有帶著熱暈和強烈磁場活動的恆星,正發射著X射線的中子星和黑洞等,太多的神奇景象……不只是壯觀哦
  • 架構大遷移:從Java Spring到ReactJS +API微服務架構
    那麼你請隨著蟲蟲繼續往下走。重構目標首先,我們必須明確目標:擁有一個完成以下任務的架構。移動化:可以處理行動應用程式並輕鬆將其連接到我們的業務邏輯。可維護:可以在不引入錯誤或導致任何問題的情況下對業務邏輯進行更改。
  • 中國人口大遷移:2019
    本文是對2018年報告《中國人口大遷移》的更新和完善,以清晰的邏輯揭示人口遷移的普遍規律,用詳實的數據分析中國人口大遷移的歷史和趨勢。人口遷移的基本邏輯: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從長期和根本看,決定一個區域人口集聚的關鍵是該區域經濟規模及該城市與本國其他地區的人均收入差距,簡單地講,就是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理論上,在完全的市場競爭和個體同質條件下,較高的人均收入將不斷吸引區外人口淨遷入,直至該地區人均收入與其他地區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