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輪船依靠螺旋槳的轉動在水中航行機理的啟發,飛機是否也可以依靠螺旋槳在空氣中前進呢?從道理上來講,在空氣中或水中,螺旋槳所起的作用應該是相同的。但實際上空氣的密度僅為水密度的1/8000,因此如要產生足夠的推力,在空氣中使用的螺旋槳必須被製作成具有很大長度,很大面積,很高轉速才行。這又是一個難題。
從第一架飛機誕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幾乎所有的飛機都是螺旋槳飛機。在現代飛機中,除超音速飛機和高亞音速幹線客機外,螺旋槳飛機仍佔有重要地位。支線客機和大部分通用航空中使用的飛機的共同特點是飛機重量和尺寸不大,飛行速度較小和高度較低,要求有良好的低速和起降性能。螺旋槳飛機能夠較好地適應這些要求。
觀察螺旋槳的橫切面,發現它和機翼是相似的,完全可以用分析機翼如何產生升力的方法去分析螺旋槳。機翼穿過空氣向前運動時能產生升力;一旦螺旋槳在與飛機前進方向垂直的平面上運動,它也會產生一個力,只不過運動的方向差了90度,因此這個力的方向也差90度,機翼產生的是向上的升力,那麼螺旋槳產生的力就是向前的推力了。
螺旋槳和機翼一樣也有迎角,當把空氣壓向後方時就能增加推力,迎角越大,產生的推力也就越大。與機翼不同的是,機翼上各點在飛機飛行時做平行運動,它們的速度是一樣的,迎角也是相同的;而螺旋槳是在做旋轉運動,其根部運動速度慢,產生的推力小,受力也小;而其頂部,運動速度快,產生的推力大,受力也大。這種現象很容易使螺旋槳的頂部受到損壞甚至折斷。設計師們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就把螺旋槳根部的角度做得大一些,由根部到頂部,迎角逐漸減小,這樣就能使螺旋槳整體在長度方向上所產生的推力大致各點相等,螺旋槳就結實耐用了。螺旋槳在形狀上也就必須變成麻花狀,這就是大家現在所看到的螺旋槳。
要想使螺旋槳產生更大的推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加長槳葉。可是槳葉越大,尖端運動的速度也越大,槳的尖端部分受的力也越大,從而帶來強烈的噪聲。受材料強度及控制噪聲要求的限制,飛機使用了長度較短,而葉片較多的螺旋槳,以便儘可能地增加推力,減少噪聲。小型飛機通常使用兩個葉片的單個螺旋槳;大型飛機上使用多臺發動機,每臺裝有三個葉片以上的多葉片螺旋槳。(文/張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