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寶山區陽曲路1388弄小區出現了一條
身長兩米的蛇,
嚇得居民都不敢出門了
小區物業和業委會第一時間聯繫了公安、消防和野保單位,找了整整兩天,沒有發現蛇的蹤跡。
10月31日,這條大蛇終於自己現身,出現在小區的非機動車停車場內,一名保潔人員和兩名熱心居民將其制服。
目前,野保單位將蛇帶走,初步判斷被打死的蛇為眼鏡王蛇,不屬於上海本地品種,可能是居民家養,蛇的具體品類仍需要專業鑑定。
2米1大蛇驚現地下停車場
早上9點,寶山區陽曲路1388弄小區的保潔員張師傅,結束打掃工作,剛走進非機動車地下停車場,他就看到一條大蛇蠕動前行,鑽到了消防栓的後方。
這條蛇已經在小區裡,出沒了近三天時間了。最早是10月29日下午,兩位居民在小區的中央花園處首次發現,還拍攝下了蛇頭豎立的照片發到了業主群內,一時間小區居民都嚇壞了,擔心會發生蛇傷人事件。
「突然看到這個蛇,心裡還是有點慌的。」張師傅說,自己在安徽老家,雖然也常見到蛇,曾經也有過打蛇的經驗,但面對這條將近兩米,與嬰兒手臂差不多粗的蛇,心裡還是有點害怕。
▲被制服的大蛇
與張師傅同在地下車庫的還有兩名業主孫先生和梁先生,看到蛇的那一刻,兩名業主也有些慌神,「但是我們聽說這個蛇很不好找,如果當下不把它制服了,就不知道要找多少天了。
三人分工,孫先生和梁先生找了一把掃帚,看住消防栓後的蛇,張師傅趕快跑到保安崗亭,拿了一把鐵鍬,便開始了「擒蛇」。
梁先生和孫先生先是用掃帚捅了幾下消防栓,把蛇引到空曠的區域。
「搞了十幾分鐘,蛇還有點害怕,我們捅一下躲一下的。」梁先生說,最驚險的是當他們把蛇引到空曠位置後,蛇把頭豎了起來,嘴裡還吐出了信子。
▲小區提醒居民綠化帶內有蛇出現
接下來就是張師傅出馬了,以前有過捕蛇經驗的他,按照「打蛇打七寸」的說法,抄起鐵揪往距離蛇頭一掌的位置敲去,看到蛇的動作變緩了,又連擊數下,直到蛇頭扁了才停止。
事後,張師傅等人拿尺子一量,這條蛇全長竟然長達2米1:「回想起來整個過程還是蠻嚇人的,還好沒有出意外。」
初步判斷蛇不是本地品種
物業和業委會的工作人員隨後趕到,趕快聯繫野保單位,讓其到現場進行處置。物業方面告訴記者,經初步判斷被打死的蛇為眼鏡王蛇,不屬於上海本地品種,可能是居民家養的,蛇的具體品類仍需要專業鑑定。
其實,早在29日發現蛇蹤跡的時候,小區物業就聯繫了派出所和消防到現場勘查,但幾次尋找都沒有找到蛇的蹤影,之後又向草叢噴灑了驅蛇粉。
除此之外,小區還聯繫了野保單位的專業人士,向其尋求幫助。野保工作人員根據圖片,在蛇初次出現的位置為中心向周邊展開搜索,但未發現蛇的蹤跡。
▲小區業主梁先生和孫先生
經專家初步判斷介紹:該蛇為熱帶動物,溫度下降後會躲入鼠洞或下水管道,很少暴露於空曠區域,靠搜索的方式很難主動發現。
當時,物業特地在小區告示欄和電子屏上告知了蛇出沒的事情,提醒住戶們防範,一樓住戶要關好門窗。
▲捕蛇的關鍵人物——保潔人員張師傅
專家還預測,蛇可能在溫度相對較高時段出現,小區保安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白天進行巡查,一旦發現,要第一時間聯繫野保部門。
鑑於該蛇危險性較大,必要時可以直接打死。
雖然現在已經抓到了蛇,但是居民仍有一些小擔心:「因為聽說這個蛇很可能是別人養的,所以擔心還有別的蛇類可能會跑出來。」
對此,小區物業也在告示欄上提醒廣大居民,謹慎飼養冷血動物,特別是有毒的品種。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眼鏡王蛇屬於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禁止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因科學研究、人工繁育、公眾展示展演、文物保護或者其他特殊情況,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批准,並按照規定取得和使用專用標識,保證可追溯。
來源 | 新聞晨報·周到app記者 榮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