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凝膠」被認為是「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它是優良的熱絕緣體,能夠隔絕極端溫度;它又是「最佳海綿」,可以用來過濾汙水。在南京,有一位90後小夥,蝸居家中一年,默默進行著氣凝膠的製備工作,並獲得了成功。近日,他把自己的故事發上了微博,立刻引發了網友的強勢圍觀,還被贈予「勵志帝」的封號。
氣凝膠真的很「神奇」 做睡袋、保溫杯都很贊
「看,這是我花了一年的時間,用自己的方法在家做的氣凝膠,成本很低!羨慕吧!」「dan婷的小丑」在新浪微博上寫道。記者點開他提供的視頻,所謂的「氣凝膠」只是白色的粉末,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不過,把它們裝在一個透明袋中,慢慢抖動,就會看到一陣陣白煙在袋中彌散,對著太陽光,還會呈現藍色。把氣凝膠抹在手上,用水輕輕衝洗,水珠立刻如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四散開去。
看到視頻後,記者與「dan婷的小丑」取得了聯繫。在南京市東邊的龍潭鎮,記者終於見到了他。在他的專屬「實驗室」裡,記者發現了比視頻內容更多的東西,原來將氣凝膠放入鍋中,並打開煤氣灶加熱,過了一會兒,用手觸摸氣凝膠,竟絲毫感覺不到燙。「氣凝膠的保溫效果很好,所以能用來建房,長途旅行的人可以用它來做睡袋,更可以用它來做保溫杯,用途好多啊!」丁濤笑著說。
希望在專業上有所作為 所有原料都是網購所得
在與丁濤的閒談中,他告訴記者,自己1990年出生,畢業於省內某專科學校的「化學材料」專業,「非常喜歡化學。」
念書期間,有一次丁濤看到一則新聞:美國國家宇航局的「星塵」號飛船帶著「氣凝膠」在太空中收集彗星微粒。氣凝膠是什麼?它有什麼用途?出於好奇,丁濤查閱了許多資料。對氣凝膠的了解日漸深入後,丁濤發現,氣凝膠是世界上最輕的物質之一,保溫性、疏水性都特別好,可以被利用到太空衣、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板、機艙隔熱層、石油化工管道中。關於它的製備,國內已經趨於成熟,還有一些專業的文獻。丁濤對製備氣凝膠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雖然研發成本非常高,但他還是想試一試。
2012年,專科尚未畢業,丁濤就開始了氣凝膠的製備。他用平時省下的生活費在網上買了乙醇、矽酸乙酯等試劑作為研製的材料,又買了真空泵、攪拌機等儀器。後來考慮到就業問題,丁濤決定一邊找工作,一邊製備氣凝膠。儘管丁濤想進入專業的化學機構,但因為學歷問題,他最終只覓得了一個銷售的職位。工作後,丁濤仍舊在進行他的「研究」,實驗失敗了無數次。丁濤常常在想,算了,花那麼大力氣搞這些無用的東西幹什麼?還是好好工作掙錢吧。儘管有這種想法,但看到已有的「成果」,現在就放棄太可惜了,丁濤決定另闢蹊徑。實驗過去三個月後,丁濤在化學論壇上通過和其他「同行」交流並買來了國內現有的一些成熟的樣品——「氣凝膠氈」,繼續研究。
南京小夥決定自主創業 網友稱其「勵志帝」
終於,在實驗過去4個月之後,丁濤的實驗有了進展。「之前使用的原料很貴,我在想能不能用更便宜的材料。既然氣凝膠的基本材料是矽,那麼我的關鍵就是尋找合適的矽源。」通過論壇上的交流,丁濤想到了價錢非常便宜的水玻璃。水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矽,但是雜質很多,要去掉雜質,就得用很多方法,花很多時間。
繼續還是放棄?丁濤的矛盾,父母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小孩自己想做材料,我們就支持他。」丁濤父親說。在家人的鼓勵下,他辭去工作專心研究,又把工作以來攢下的錢投入進去。接下來,他沉浸在自己小「實驗室」裡。在一次次的總結之後,一種以水玻璃為矽源、常壓製備氣凝膠的方法終於被他摸索出來了。對於未來的發展,丁濤告訴記者,氣凝膠用途廣泛,但因為價格昂貴,還沒有廣泛應用到生活當中,他打算開發自己的產品,自主創業。
丁濤將他靜心一年,在家研製氣凝膠的故事發到微博上之後,立刻引起了網友的強勢圍觀,還得到了「勵志帝」的稱號。不過也有網友質疑,光看圖片,怎麼能判定丁濤做的就是氣凝膠呢?
帶著網友的疑問,記者將丁濤的氣凝膠樣品帶到了南京大學化學實驗室。經檢測,其密度為0.0523克/立方釐米,是水的密度的二十分之一。實驗室的老師和同學告訴記者,丁濤製備的的確是矽氣凝膠,製備技術在國內已經趨於成熟,也有專業的公司從事相關的工作。但能運用價格便宜的水玻璃,長時間製備,的確非常難得。(揚子晚報記者 朱威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