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廚鯊又名白堊刺甲鯊,白堊刺甲鯊是頂級海洋掠食動物,被稱為「白堊紀的咽喉」,大小與大白鯊相當。它長達7.6米以上,尾巴佔身體的一半長,它同時用起伏的身軀和像鰭一樣的腳遊泳,敢於攻擊小型滄龍(未成年滄龍,成年小型滄龍不包括在內),跟現生大白鯊敢於攻擊小型海獅或海豹的情況相似。與滄龍同一個時期;但滄龍的體型在演化中逐漸變得龐大,性格愈發兇猛,科學家推測,一隻成年滄龍可以對抗幾隻金廚鯊,它們不再是對頭,而變成了獵手與食物的關係。
在白堊紀晚期,刺甲鯊是海洋中體積最大的鯊魚,也是最令對手生畏的捕食者之一。它的暱稱為「金廚鯊」,能用象廚房刀具一樣的滿嘴利齒,將獵物切成薄片或小塊。另有證據表明,刺甲鯊還可獵食滄龍、蛇頸龍,甚至本身也屬兇狠食肉魚的劍射魚。
從發現所知 , 白堊刺甲鯊生活於全球的遠洋及海岸 , 包括當時中生代北美的西部內海。堪薩斯州是地球上能讓人類看到為數眾多的鯊魚牙齒化石 , 化石收集者Mike Everhart 於堪薩斯州西部收集了過百顆白堊刺甲鯊牙齒化石 , 顯示這種鯊魚是該地域是非常繁盛 。 Mike Everhart 把這種鯊魚命名為'Ginsu Shark' , 因為這種鯊魚長有刀型內灣的牙齒(長2寸) , 類似現今鯖鯊類 , 牙齒帶有平滑的切邊 , 但較為寬闊 , 笨重 , 齒冠被包上很厚的琺瑯質 , 這種牙齒適合捕食大型 , 活動力強的動物。最近一篇來自古生物學家Kenshu Shimada 披露了堪薩斯州晚白堊紀地層的白堊刺甲鯊形態 , 根據體內剩下的食物殘餘所知 , 白堊刺甲鯊會以有厚重顎骨 , 長達4 . 25米的劍射魚Xiphactinus 為食 , 劍射魚Xiphactinus是長有匕首般牙齒 , 類似大海鰱般的兇猛捕食者 。 根據一些相關的滄龍椎骨化石的齒痕得知 , 白堊刺甲鯊會以海生爬蟲類為食 。這看似白堊刺甲鯊是以大型遠洋硬骨魚類為食 , 同時也以幼滄龍為食 , 甚至偶然以長脖子蛇頸龍為食 。 Shimada總結白堊刺甲鯊類似現生的大白鯊佔據著相當高的捕食者位置 , 儘管有著可怕巨型的體型 , 白堊刺甲鯊於9000萬年前~8000萬年前間完全滅絕了。
由於鯊魚是由軟骨構成,並不能完全陳腐成為化石,目前人類所知大都來源於其茂密堅硬的牙齒。刺甲鯊的牙齒光滑且呈弧狀,長度超過2英寸,撕咬痕跡和齒內獵物骨殘留表明它吞噬獵物時非常野蠻兇殘。從保留至今為數不多的金蘇魚軟骨組織來看,它們的身長可達24英尺,與現代的大白鯊相近。儘管本身兇猛,刺甲鯊仍淪為更巨大的滄龍的獵物,殘留的腐肉則是當時小型鯊魚角鯊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