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安小鮑,今天聊聊「MSDS」,這「MSDS」可不是「沒事嘚瑟」的拼音首字母,而是《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的英文簡稱。
對於危化品從業人員來講,這個東東可不是擺設,用處老大了。對於安全監管人員來講,在檢查的時候,不光要看企業產品上「MSDS」有沒有,寫的對不對,還要檢查員工會不會使用,否則「MSDS」可就真成了擺設和沒事嘚瑟了。
「MSDS」書面上的定義是一份關於危險化學品燃爆、毒性和環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洩漏應急處置、主要理化參數、法律法規等方面信息的綜合性文件。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這個說明書拿到手裡,就能知道化學品有什麼特性,有什麼毒性危險性,有什麼健康危害,如何去安全使用,如何去應急洩漏處置,怎麼去轉移廢棄。「MSDS」很重要呦,特別是在危化品事故應急處置的時候。
可有人說了,一份「MSDS」裡包含了16項內容,字母符號專業術語一大堆,這藥店裡藥的說明書,都看不太明白,一些產品的「MSDS」有一大沓子厚,這怎麼看呢,更別提用了。在《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中,有2828種危化品,這一累積,對於危化品從業人員,特別是安全監管人員來講,買噶den了我就!難度太大,直接放棄,或者乾脆忽略。
別著急也別上火,16項內容看起來多,可使用起來有個特簡單的竅門,完全可以對症下藥,事半功倍。這可不是安小鮑沒事嘚瑟,而是人們的一個誤區,用咱安科院副總工程師王如君王老師總結出來的實戰經驗,把這層窗戶紙一捅,就明白了!
王老師表示「MSDS」實際上由四個部分構成,回答了四個問題,要想方便快捷的使用,首先得看你想幹什麼。以氰化鈉的「MSDS」為例:
如果事故剛發生,想知道是什麼化學品,有什麼危害,直接看第1、2、3部分。該不該撤離,要不要戴防毒面具,一看就明白。
如果危險情形已經發生,需要緊急處置,直接看第4、5、6部分。該用什麼滅火,洩漏怎麼處理,上面寫的一清二楚。
如果想要知道如何預防和控制危險發生?請看第7、8、9、10部分。
如果想了解其它一些關於危化品安全的主要信息,就看剩下的第11、12、13、14、15、16部分。
如此梳理,便於快速查閱了解掌握相對應的內容,能夠節約時間,還可以根據不同的人群突出重點。
說白了,「MSDS」就是一本字典手冊,需要的時候,隨手就能查閱。「MSDS」的關鍵就在於一是會使用,二是隨手就能找得到。危化品事故應急處置最讓人抓狂的就是現場找不到「MSDS」,不知道有什麼化學品,不知道這種化學品該如何處置。特別是在救援意見產生分歧的時候,一份「MSDS」的說服力無可替代,第一時間就能統一救援意見,一看就知道該怎麼去做,從而減少事故損失。
我們平常看一份東西,老習慣從頭看起,從頭講起,按部就班,而在看「MSDS」的時候,心裡要有個數,要有針對性的查找,要看最重要的信息,要清楚最需要的信息在哪。
企業應該認識到,「MSDS」並不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是要方便隨時查閱,它是危化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和產品形影不離,就像「口袋書」一樣,要讓員工隨時查閱。安全監管人員在檢查時,不光要看「MSDS」有沒有、對不對,還要考考員工會不會快速查閱,這點很容易被忽略,但卻十分重要。
良心之作,求點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