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80後和90後的童年回憶裡,《終結者》系列一定有一席之地。「州長」阿諾·施瓦辛格在《終結者2:審判日》當中扮演的機器人T-800代表著強大又可靠的保護力量。片尾施瓦辛格的那句「Hasta la vista, baby」(後會有期,寶貝),更是成為20世紀百年影史當中的經典臺詞。
我還記得小時候,熬著夜在電影頻道的《佳片有約》欄目看完了《終結者2》後的激動心情。可以說,《終結者》和世紀末的一大批優秀的科幻電影一起,構成了我們這代觀眾對於未來、對於科技的浪漫想像。我們就在這種既充滿期待,又有些擔憂害怕的心情下,聽見了新世紀的鐘聲敲響。
甚至連《流浪地球》的郭帆導演,在與卡梅隆對話時也表示,15歲時看的《終結者2》讓他萌生了拍出中國科幻片的想法。這個經典系列如此有魅力,就算靠VCD和簡陋的放映廳,也俘獲了一代中國青少年的心。
所以,當聽說《終結者:黑暗命運》即將上映的消息時,我立刻申請了這次採訪。更令我意外的是,《黑暗命運》的劇情直接承接《終結者2》,那部記憶中的童年經典。《黑暗命運》當中,卡梅隆導演也強勢回歸,擔當了製片和編劇。難怪電影未上映,就已經有評論說「這才是《終結者》系列的正統續作」。
正當我還在好奇導演是誰的時候,已經看到了蒂姆·米勒(Tim Miller)的大名。漫威粉們應該還沒有忘記,《死侍》在漫威系列裡是怎樣一部劍走偏鋒的作品,其導演正是蒂姆。他也在前一陣刷屏的《愛,死亡和機器人》當中執導了一集。導演本人是不是也是一個科幻粉?我立刻在採訪小本上記下了這個問題。
當天的採訪果然證實了我的猜想。在我問到導演「是不是對科幻題材特別偏愛」時,導演非常坦率地回答,「絕對是!」。
「我很想知道未來將會發生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但科幻總讓我覺得是有希望的。你可以去看看《星際迷航》系列,還有很多科幻作品,它們都來自於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雖然有點幼稚,但我覺得科技才是最終能夠把人類從自身的泥潭當中解救出來的辦法。人類能自救的話當然更好,但我認為我們做不到。科幻就能穿越時間,直到科技可以讓所有事情變得更好(而不是更糟糕)的那個時候。」
導演的想法居然跟大家非常眼熟的隔壁AI不謀而合(瞄)。畢竟整天叫囂著拯救人類就靠它,但只要拔掉插頭就會乖乖閉嘴。
這段回答讓我對成片的質量又多了一些期待。雖然蒂姆·米勒已經靠《死侍》和《愛、死亡、機器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但總感覺這些作品和經典的《終結者》系列有不同的內核。《死侍》像一部瘋狂玩梗的搞笑漫畫,《愛,死亡和機器人》中對科技的想像則更為奇詭。《終結者》系列和它們比起來,需要更為穩重的敘事和對經典的傳承。在院線商業片面前,蒂姆雖然還是一名新人導演,但也是一名充分吸收了經典科幻作品裡的營養而成長起來的導演。相信他執導的《終結者:黑暗命運》也能平衡好個人色彩和經典劇情之間的關係。
既然問到了執導影片,另一個不得不關心的問題就是和詹姆斯·卡梅隆的合作了。蒂姆也坦言,和卡導的合作「很有挑戰」。
「詹姆斯是臭名昭著地嚴格。在這部影片上尤其如此,因為他很在意《終結者》的版權。(註:《終結者2:審判日》之後,這個系列的版權就旁落了,直到《終結者:黑暗命運》才回到卡梅隆手中。)但還行,我很堅強,可以自己承受下來。
我也喜歡去賭。我們都不知道最棒的點子是什麼,但我不介意討論一下。最好的創意一定會勝出的。……大多數時候吧。(笑)」
看來卡導也沒少跟蒂姆導演「討論一下」。一位是名作傍身的大導演,一位是天馬行空的新人導演,可以想像電影製作過程中也會有碰撞和取捨。這正是電影有趣的地方——即使是同樣的導演,組建起不同的團隊,也會使電影成片有不同的呈現。兩位導演的合作究竟碰撞出了怎樣的火花?還是電影院裡見吧。
已經買票準備去看《終結者:黑暗命運》的人裡,大概99%都想再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州長吧。可以說,沒有施瓦辛格,就沒有《終結者》系列。從當年的健美冠軍,到一代銀幕巨星,又轉身從政,成為加利福尼亞的州長。卸任州長後,施瓦辛格沒有就此休息,不僅復出拍電影,還從事著環保事業。
能親眼見到施瓦辛格本人,確實是件令人手心都冒汗的事情。我印象裡的那個施瓦辛格,還是面無表情又不怒自威的銀幕硬漢。等真的在他面前坐下來才發現,雖然鬍子已經花白,但不間斷的媒體採訪並沒有讓他有任何疲態。很難從我對面的這個傳奇人物的臉上看出來,他已經72歲了。他甚至還朝我微笑點頭,這讓我稍微沒那麼緊張了。
從小就聽說施瓦辛格「不安分」的跨界經歷。特別是他作為一名奧地利裔逐夢好萊塢,甚至還曾被電影製片人吐槽「名字太複雜,不會被觀眾記住」。所以我立刻問了他,這些經歷是來自你的計劃,還是說突然好運爆棚機會降臨。
「每一次跨界,我都需要清晰的眼力和確定的目標。如果你靠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你就是追隨著這個目標,放手去做就是了。別管別人怎麼說。他們可能會說『你會被打倒』、『那是不可能的』。別聽那些。因為不管是健美、當演員還是從政,你都得自己做這些。沒有捷徑,沒有魔法,只是努力、努力、努力。」
這段話讓我感覺好像看到了那個發誓「要成為美國總統」的小男孩時的施瓦辛格。很少有人能在這麼多年後,還記得自己小時候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還在為這種看似有些幼稚的誓言努力。那可能就是我在施瓦辛格身上看到的強大的意志力。
難怪坐在鄰座的琳達·漢密爾頓(Linda Hamilton)也被這個回答折服。
不少人覺得這可能是施瓦辛格的最後一部終結者了,但他當然還沒有停下「折騰」的腳步。拍完電影之後的施瓦辛格要去幹什麼?
「我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回報社會,所以至於我是拍電影,還是做別的什麼,都不重要。為了讓大家感受到鼓舞,我參加健美訓練;為了娛樂大家,我去拍電影;為了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好,我去涉足政壇。有時候這看起來就是一回事,那就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不是只考慮我自己。」
「所以你覺得自己一直都在堅持做這件事。」
「當然。」
短暫的採訪裡,施瓦辛格金句頻出。但我並沒有感覺到他對周圍的人有什麼壓力。同樣的感覺也在飾演反派REV-9的加布裡埃爾·魯納(Gabriel Luna)那裡得到了印證。
「我從沒想到他(對這部電影)這麼投入。他已經獲得了超出常人的成就,但還是很願意加入這部電影,和我對打,什麼事都親自做。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試圖和他對打。你知道的,他很壯。我也不確定,我真的能去推他嗎,我可以這麼扔他嗎?他就說,『只管來打』,『現在就打』。那真的很酷。」
堅實、可靠,好像施瓦辛格戲裡戲外都給人這樣的印象。《終結者》系列裡的他代表了一代美國偶像,無可匹敵的力量感不知道鼓舞了多少人;銀幕外的他也在靠自己的影響力改變世界,正像他自己說的那樣,「當你為別人考慮更多,而不是為你自己,你會變得更富有。」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