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民族最多」城市,是世界十大城市,還是印度第一大海港!
遠洋巨輪一聲笛響,乘風破浪地從阿拉伯海往東向南亞次大陸駛來。黛青色大陸漸漸浮現在眼前,藍天白雲底下,如海市蜃樓般屹立著一座城市。它高樓林立巍然入雲,海港碼頭綿延數公裡,巨輪或在繁忙裝卸貨物,或鳴笛起航前往世界各地。它就是被稱為小印度的孟買。
從海上來到孟買,首先看見海濱上聳立著一座氣勢宏偉壯觀的拱門建築,它面對著浩瀚的印度洋,背後則是幅員遼闊的印度原野。這座建築就是蜚聲全球、象徵印度國門的印度之門,人們一邁入印度之門,就標誌著已經踏上了印度的國土。
早在300年前,孟買還是一個高裡族漁民居住的海島小村莊,它距離大陸16公裡,不被人們所關注。1534年,葡萄牙人佔領這裡。1664年,葡萄牙公主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孟買作為嫁妝轉讓給英國,自此成為英國統治印度的重要據點之一。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孟買成為來自西方遠洋貨輪的第一個停靠站,它的地位日漸重要,曾為英國海外最主要的貿易中心之一。
孟買最初是由大小七個島嶼組成,市區最初建在65平方公裡的盂買島上,隨著城市擴展及墾荒規劃的實施,於19世紀將鄰近的7個玄武巖小島由堤道、防洪堤聯成一體。其後,市域北展至撒爾塞特島及特洛姆買島,並通過撒爾塞特島與南亞次大陸相連接,成為伸入阿拉伯海中的半島—大孟買。
今日的孟買已躋身世界十大城市之列、印度第一大海港,它集中了印度全國15%的工業,成為印度主要的金融中心和工業基地。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 Maharashtra)的首府,面積603平方公裡,人口1500萬。
孟買是印度西海岸最有活力及最具國際性的大城市,號稱印度「西大門」是外來文化與傳統的南亞文化最初結合地,它以古老而新穎的風韻展現在世人面前。除本國民族外,孟買還有大約60多個國家的僑民,人們通過貿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動把世界各地的語言和風俗帶進了這裡,使孟買不僅包容了整個印度的文化風貌,而且超出了印度的範圍,所以,人們給孟買冠以「小印度」的稱號。
早在20世紀初期,孟買就存在有62種語言和方言,隨著區域的擴大,語言也不斷增多,現在孟買3/4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它9種主要語言,如英語、印地語古吉拉地語、坎那達語、康卡尼語等,居民使用的方言和土語更是多不勝數。
至今,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孟買一樣有如此眾多的宗教、民族和複雜的文化,因此,人們稱孟買是「人類心理學的博物館」。孟買半數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孟買市內,印度教廟、伊斯蘭教清真寺、基督教大禮堂,還有佛廟隨處可見,比比皆是。
孟買還是拜火教的聖地,雖然拜火教分布於全世界,但教徒極少,全世界不過10萬教徒,而其中孟買就有6萬。多少年來,生活在這座海濱城市的不同宗教的信徒們,一直堅持保留著自己的宗教特色,他們儘管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孟買始終沒有成為一個「熔爐」,將他們「熔」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