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隨著秦生祥兼任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主任的消息確認。軍委機關15個職能部門主官,全部亮相了!
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軍委機關把總部制改為多部門制,原來的總參、總政、總後、總裝等4個總部,改為7個部(廳)、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
15個新部門級別高低不一
調整組建,並不只是數量上增減,還意味著部門級別的變化。
今年1月29日,《解放軍報》第6版刊載《軍委機關適應新體制考題四解》一文說,改革後,機關的等級降低了,領導職數減少了,「軍委機關帶頭精簡,局以上減少一個領導層級,普遍降低機構等級,大量壓縮機構數量和人員編制員額」。
長安街知事此前也曾介紹過,軍委機關職能部門成立之初,出任部門主官的將領級別就各不相同。從目前公開報導的情況來看,部門級別也各不相同,這裡面有大區正,也有大區副,而且大區副單位還佔有一定比例。
相對於原先四總部的級別,這15個新職能部門,級別普遍降低了。
部門架構「看齊」中央部委
軍改前的軍委機關,大致分總部、二級部、局、局以下參謀四個層級。軍改後則形成了部、局、處三級架構,與中央各部委架構一致。
比如年初的中華醫學科技獎2015年度頒獎大會上,李清傑以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局長的身份出席並頒獎,此前他是總後勤部衛生部部長。軍改後出任軍委裝備發展部合同監管局局長的曾佑銘,此前曾擔任總裝綜合計劃部預研局局長等職務。
從兩位將軍職務名稱變化可以看出,他們所在機構原來的總部、二級部、局隸屬關係中,二級部這一層次已經消失。軍委機關的管理架構也更趨向「扁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