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特工:千星之城》講述人類和眾多外星種族共同生活在一個名為千星之城阿爾法的繁華星際大都市,數百年來,千星之城阿爾法成為各族群和平共處的美妙天堂,它繁榮昌盛。韋勒瑞恩(戴恩·德哈恩 Dane DeHaan 飾)和洛瑞琳(卡拉·迪瓦伊 Cara Delevingne 飾)被選擇成為阿爾法的守護者,他們倆是警衛部的執行人員,被任命去攔截一種稀有物品的交易。這種稀有物品與一個本該在數十年前就消失的稀有族群存在神秘的關聯。然後他們來到了巨大的千星之城阿爾法城,這時他們的指揮官Arun Filitt(克裡夫·歐文飾)在指揮中心遭到綁架,這對搭檔開始意識到手中物品的不尋常價值。二人追尋兇手,發現自己身陷一場正在發酵的星際事件中
影片裡有個很重要的point就是 男主是被那個外星國家的公主附身了的,或者說不算附身,但就是住在他身體裡??我覺得這個設定就很尷尬。所謂住在男主身體裡就是想找個人來幫她和她家族的復興,這也是男主整部片的目的,但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未免太單薄了。雖然木乃伊3那部電影很爛,但那裡的湯姆克魯斯表現得才是附身的真諦:就是在關鍵時刻,宿主會被自己的附身物所控制,會出現幻覺,會鬼使神差幫助附身物。而這部裡,除了一開頭,幾乎沒有任何提示,直接在後面告訴大家,公主附身在你體內。略顯牽強了。建議:如果在一開始男主的很多行動中,他能鬼使神差地做出一些不符合他本人設定的事情,則會更加順利地推動劇情發展以及使附身的說法更有力。
《星際特工》最體現視效奇觀的場景有兩個:珍珠星球的碧海藍天,以及搭載地球遊客的飛船在大市場中光速穿梭。片子裡這些長得很像白種阿凡達的珍珠人,他們的星球實在太美膩,作為沙灘海景房愛好者的我,看到片中棲貝殼而居的珍珠人怎能不心動和羨慕。3D效果加持下的外星大裂谷的景深層次感,大市場商店裡的各色霓虹燈所帶來的炫目感都是非常好的觀影體驗。片中無知且好奇的人類只有佩戴了特製眼鏡,才能看到大市場裡琳琅滿目的一切,這個設定確實很有前瞻性,早在上世紀中期,《星際特工》的作者就已經指出,VR將是人類的未來。
說到「前瞻性」就不得不提科幻題材藝術作品的世界觀。自從科幻題材首次在小說這種體裁中出現,科幻故事裡的人類對待未知外太空的態度一直在左右兩個陣營之間搖擺:一會兒把外太空看作是人類開疆拓土發展旅遊業實現「和平崛起」「宇宙大同」的基地,一會兒又把外太空看作威脅,認為外太空生物是有可能甚至意圖毀滅人類的未知力量。《星際特工》讓我想起了美國經典科幻電視劇《迷離時空》(The Twilight Zone),這兩部作品都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對於宇宙飛船和外星系的設計很相似,二者也都屬於左右兩大意識形態陣營的中間派,不同於近幾年科幻片傾向於採用的冷色系和宣揚外太空未知力量的黑科幻路線,《星際特工》在視聽上弱化了宇宙空間的厚重感和壓迫感,取而代之的是突出了外星生活的輕鬆愉悅,《星際特工》影片本身就像一個大市場,將觀眾帶到一個從沒去過的旅遊勝地,各色奇珍異寶人頭攢動應有盡有。
《星際特工》最核心的故事發生地是一個叫做阿爾法城的星球。和戈達爾的經典科幻片《阿爾法城》一樣,「阿爾法城」這個地理概念成為了對人類社會的高度烏託邦化的概括,這裡有上百萬個不同星球的不同種族和平共處,彼此交換知識和文化。人類和身為外星種族的珍珠人為了全面和解而共同努力,消除極端分子和偏激意見。這是一種超越了現代商業社會財富物質信息交換的概念設定,體現了人類社會各民族徹底消除偏見、實現高度融合的理想,若要實現這個超前的理想,在現實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影片以此為背景,講述了兩名地球特工在執行任務時誤入「珍珠人」的復興計劃,進而引發了一系列故事。這部影片充滿了想像力,科幻中帶點幽默,與傳統的美式科幻片完全不同。那些想從中發掘複雜人性的觀眾,可能會失望。在影片中,呂克貝松展示了未來的VR集市。就是一塊戒備森嚴的空地,可當你在入口處輸入自己的基因密碼,戴上VR眼睛後,眼前立刻出現一個超級大市場,商販在沿街叫賣,成千上萬的店鋪等著你買買買,這簡直就是購物狂的天堂啊!能看、能試、還能直接買。如果取下眼鏡,看到的則是一群人在荒地上漫無目地閒逛。走出集市後,人們只要把購買的物品放進轉換器,就能拿上真實的商品回家了。
隨著故事情節進展到千星之城的邊緣,觀眾還有幸看到一場高科技的變裝秀。《一步之遙》中,在3D技術的加持下那場舊上海的選美大賽讓人眼前一亮,但也只能無限接近現場效果。而蕾哈娜飾演的舞女泡泡,傳神演繹爵士舞者、學生妹、貓女郎等不同角色,5分鐘內變裝10次。而泡泡變裝的技能不僅僅是炫技,卻也推動著後續情節的發展,恐怕只有浪漫的法國人才能將歌舞植入得這麼和諧吧。而觀看這種高科技的變裝秀,除了電影,在真實世界中,我們是絕無眼福的。
《千星之城》的視效很酷,藝術設計也的確天馬行空。但這並不是一部Discovery頻道的28世紀偽紀錄片,而是一部應該有著紮實故事和角色的幻想電影。確實,女主容貌偏男性化,是因為導演特意選的以符合角色的男性氣質。其實,呂克貝松什麼樣的演員找不到,即使是克裡斯汀·斯圖爾特也能找來,但是克裡斯汀雖然容貌也是有些男性化,但是還是偏典雅了,偏古典了,屬於希臘羅馬女神那種,不是那種漫畫氣質。那種有些小壞小痞的氣質,活力又搞怪,導演說她像小豹子或小野貓。如果是克裡斯汀來演,就會違和。其實第五元素中的那個米拉,也是不符合女神氣質的,氣質比較類似女將軍。如果是那種容貌典雅秀美的頂級女神來演,會與整體的黑色幽默氛圍違和。男主比較陰柔和雅痞,也是導演為了凸顯女權,摒棄大男子主義的選擇。男主一臉受樣,全程撩妹。女主一臉攻氣,卻是被動招架。這就是漫畫感,二次元感,黑色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