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雖然已經立冬12天了
但是最近樂山的天氣
基本表現為
曬太陽熱
不曬太陽又冷
四川氣象
13時發布氣溫實況排行
樂山氣溫21.9℃與資陽並列第二
剛剛
發布哥
收到氣象最新消息
天氣即將有大轉變
日平均氣溫將累計下降7~9℃
高山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
樂山市氣象臺11月19日14時15分發布強降溫藍色預警:
預計,明天午後開始到22日,我市將有一次明顯降溫降雨天氣過程,日平均氣溫將累計下降7~9℃,冷空氣影響時普遍有3~5級偏北風,高山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高海拔的道路將有道路結冰。
請密切關注此次降溫降雨天氣過程,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預防疾病的發生,並隨時了解最新天氣預報信息。
樂山24小時天氣預報
預計,今天晚上到明天白天,我市天氣為多雲轉陰,傍晚沿山有小雨;明天晚上到後天白天,陰有小雨,並伴有3-5級偏北風;24小時最低氣溫12-14℃,最高氣溫18-20。
防禦指南:
1.注意添衣保暖;
2.對農作物等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
3.妥善處置易受降溫和大風影響的動植物;
4.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注意防寒防風。
面臨強降溫天氣
請大家做好防寒保暖預防措施
掌握健康知識應對突襲的寒潮
↓↓↓
一、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期間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關注?
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腦中風、冠心病等)、呼吸系統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長時間在戶外工作或活動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氣影響,需要特殊關注。
二、為什麼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對老年人影響更大?
老年人較年輕人更怕冷,由於老年人體力漸衰和活動能力減弱,代謝功能降低,產熱相對減少,體溫調節功能差,以致在低溫環境或接觸寒冷後,很容易發生寒顫,出現身體失溫,因此在寒冷的季節,特別要警惕老年人身體失溫的發生。
三、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的敏感性疾病有哪些?
(1)心腦血管疾病:低溫刺激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環境溫度的驟變會加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導致高血壓患者血壓急劇上升而發生腦卒中;也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而導致心肌梗死。
(2)呼吸系統疾病:冷空氣可使鼻咽部的局部黏膜變得乾燥,以致發生細小破裂,病毒、細菌容易乘虛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發,氣溫驟降可以誘發哮喘等疾病的加重。
(3)其他疾病:長時間在寒冷地帶工作、生活或氣溫驟降期間長時間在室外工作和活動的人群, 容易引起凍傷、使腰腿痛和風溼性疾病病情加重;對孕婦和胎兒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四、身體失溫的脆弱人群有哪些?
(1)沒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設備的老人;
(2)睡在室內低溫環境下的嬰兒;
(3)長時間停留室外的人群——流浪者、徒步旅行者等;
(4)飲酒後的人。
五、身體失溫發生時,會出現哪些症狀?如何防護?
成人:寒戰,虛脫;混亂,摸索手;記憶喪失,言語不清;睡意。
嬰幼兒:皮膚鮮紅色、發冷。
如果發現存在這些信號中的任何一個,請及時測體溫,若體溫低於35℃,立即就醫。當不能馬上獲得醫療救治時,請按以下方法升高體溫:使其進入溫暖的房間或住所;及時脫掉潮溼的衣服;採取相關措施溫暖身體的核心區域——胸部、頸部、頭部和腹股溝;服用熱飲料幫助提高體溫,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飲料,同時也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服用,情況緩解後,需儘快就醫。
六、寒潮天氣或氣溫驟降時有哪些防護措施?
(1)當氣溫發生驟降時,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別是要注意手、臉的保暖。
(2)關好門窗,固緊室外搭建物。
(3)外出當心路滑跌倒。
(4)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病人、呼吸系統病人等慢性病患者應注意保暖,加強營養,適度鍛鍊,減少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疲勞。
(6)採用煤爐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氣中毒。
(7)大風天氣,外出注意高空墜物。
(8)關注天氣預報,關注相關部門發布的寒潮消息或警報。
七、脆弱人群對寒冷天氣風險感知能力差,如何應對?
寒冷天氣(寒潮)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尤其對於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脆弱人群。但這些脆弱人群,對於寒潮風險的認識並不高,自身防護意識不強,在寒潮來臨前或寒潮期間,應加強對脆弱人群寒潮風險的科普宣傳,提高脆弱人群自我防護意識。
友情提示
氣溫要下降咯
別繼續穿今天這麼少了喲
「雙十一」採購的裝備
可以安排上了
樂山發布綜合樂山市氣象臺
往期精彩回顧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樂山發布強降溫藍色預警!日平均氣溫將累計下降7~9℃》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