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好萊塢有一部電影叫《時間規劃局》,故事發生在未來,那時人類壽命都量化成了精準到秒的時間顯示在手上。通過每天的勞動,底層的窮人可以獲得額外的生命時間來延續壽命,而在社會最高階層的富人,不用任何勞動就可以享有源源不斷的時間,即永恆的生命。
電影雖然是虛構,但無疑揭露了人類社會一個血淋淋的發展趨勢,即對於窮人而言,看不起病的他們只能靠硬捱或聽天由命,而富人卻能通過高級醫療服務來延續自己的生命。
並且,這種現象如今就已經初現端倪。譬如今天筆者要說的這位美國億萬富豪,他原本應該定格在90多歲的年紀,但因為6次心臟移植,成功讓他活到了101歲。
這名美國億萬富豪叫大衛·洛克菲勒,看到洛克菲勒這4個大字,想必國人都不會陌生,其便是美國大名鼎鼎的財團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
而洛克菲勒家族到底有多有錢呢?他們幾乎壟斷了整個美國八成以上的煉油工業和油管生意。而石油的價值無需多言,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自然也是可以用「日進鬥金」來形容。尤其大衛·洛克菲勒還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族長,換顆心臟的開銷,對這種頂尖富人而言不過是毛毛雨。
有意思的是,大衛·洛克菲勒這位頂著石油望族頭銜的頂級大亨,重心卻不在石油上。1915年,大衛·洛克菲勒出生於美國紐約,從小他家就已經坐擁億萬美元財產。但父親為了培養大衛的金錢意識,一直採取的是嚴格的窮養方式。
所以,大衛的童年生活過得相當清貧,甚至還得靠打工掙零花錢,不過,他卻因此練就了一身獨特的理財本領。
後來在1932年,大衛順利考入哈佛大學,師從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熊彼得學習金融,無疑讓他的理財技藝又精進了一個水平。而從哈佛畢業後,由於二戰爆發,大衛還上前線當過2年戰地情報員。直到二戰結束,他才正兒八經地進入金融機構。
1945年,大衛進入大通銀行工作。10年後,曼哈頓銀行和大通銀行合併,大衛則直接晉升副總經理,主管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他上位後,利用自己多年累積下來的金融學知識,親手將曼哈頓銀行送上了全美最大銀行的寶座。由於他是洛克菲勒家族從石油轉型金融的關鍵人物,父親將家族新一任族長位置傳授於他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這樣一位縱橫商界的傳奇,自然也逃不開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90歲那年,大衛·洛克菲勒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心臟還出現了衰竭。對於這樣一位處在社會最頂端的富人,自然對世間充滿留念。此外,由於他還沒有物色出合適的接班人,必然不會輕易死去。
於是,自2006年開始,大衛·洛克菲勒便請來專門的醫療團隊幫他更換心臟。不過,有一定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對於大衛·洛克菲勒這種年紀的老人,心臟移植最多也就只能讓他多活2到3年。
所以,大衛·洛克菲勒為了能延續更長的壽命,先後一共換了6次心臟。眾所周知,心臟移植手術歷來是所有醫療手術中最貴的,加上購買合適的心源,以及美國本身高昂的醫療體系,這6次心臟移植手術一共花了大衛·洛克菲勒上億美金。
那麼,這上億美金的效果如何呢?還是頗有建樹的,直接讓大衛·洛克菲勒從90歲活到了102歲。2017年,看著身邊的故友一個個與世長辭,再加上接班人已確定,大衛·洛克菲勒對世間再無留念,最終放棄了第七次心臟移植手術。其實,再來第七次成功率也不會很高,因為前6次手術早已讓大衛的身體不堪重負。
2017年3月20日,換了6次心臟的大衛·洛克菲勒終於與世長辭,享年102歲。筆者也不得不陷入沉思,在當下,大衛·洛克菲勒這種億萬富豪能通過6次心臟移植延續12年的壽命。倘若在醫療技術更加發達的將來,富人豈不是可以通過金錢實現永生?
若是如此,那金錢、倫理、道德、醫療以及社會貧富公平的邊界和底線又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