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者近日從北京市了解到,北京市紀委將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協等市級黨和國家機關新設7家派駐機構,並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全市黨和國家機關派駐機構的全覆蓋。
新華網北京5月24日新媒體專電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了解到,北京市紀委將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協等市級黨和國家機關新設7家派駐機構,並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全市黨和國家機關派駐機構的全覆蓋。
繼中央紀委在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全國人大機關、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協機關等中央和國家機關新設7家中央和國家機關派駐機構後,北京市的此輪改革被認為是地方深化紀檢派駐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進展。
有專家認為,隨著地方紀檢派駐改革的深化,實現對「重要部門」紀檢派駐「全覆蓋」進程或將提速。
紀檢監督向「重要」部門進一步延伸
北京市紀委負責人介紹說,參照中央做法,北京市選擇部分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市級黨和國家機關,設立市紀委派駐紀檢組,以切實加強對有關部門和部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監督,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
據了解,在北京市新設的7家派駐機構中,市人大機關和政協機關實行一對一的單獨派駐,其他5家單位實行歸口派駐,共涵蓋37個部門和單位:駐北京市委辦公廳紀檢組負責歸口監督市委辦公廳、市委研究室等5家單位;駐北京市委組織部紀檢組負責歸口監督市委組織部、市編辦等6家單位;駐北京市委宣傳部紀檢組負責監督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等11家單位;駐北京市委統戰部紀檢組負責監督市委統戰部、市臺辦等10家單位;駐北京市政府辦公廳紀檢組負責監督市政府辦公廳、市政府法制辦等5家單位。
北京市委要求,北京市級黨和國家機關各部門積極做好涉及本部門的紀檢機構改革、人員劃轉和服務保障等工作,各駐在部門和歸口監督單位領導班子,要把支持新設派駐機構工作作為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重要內容,自覺接受派駐機構監督。
紀檢派駐「全覆蓋」或將提速
據記者了解,北京的改革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尚屬首次,與此同時在湖南等多地,類似的改革也正在醞釀之中。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等專家認為,從北京市紀委向市委等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組的情況來看,新的方案中明確紀委可向同級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重要部門派駐紀檢組,這有利於制度上實現監督的全覆蓋。
湖南省商學院副院長、制度反腐研究學者王明高則認為,紀檢監督向黨和國家機關等「核心、重要」部門延伸是紀檢體制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北京市的改革既是響應貫徹中央的規定,也有利於拉近監督的距離,從制度設計上進一步防範出現「燈下黑」,其做法值得向全國推廣。
王明高等專家認為,從去年年底中央紀委向中辦等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組,到此次北京市紀檢派駐改革的跟進,不難看出從上而下的紀檢派駐制度改革正在加速推進,實現紀檢派駐「全覆蓋」的進程或將進一步提速。
強化「同級監督」還將繼續發力
反腐專家和基層紀檢幹部認為,隨著紀檢派駐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未來地方更多省份的紀委或將向省級黨委派駐紀檢組,黨內監督將延伸至更多領域。同時解決「同級監督」的問題,還需進一步深化改革持續發力。
長期以來,由於紀檢派駐人員與所派駐單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監督難免有所「顧忌」。與此同時,紀檢派駐機構的中心任務不明確,紀檢組長不僅要搞好主業,有的還要分管工會、扶貧、老幹部工作等其他業務,成了班子裡的「萬金油」,很難專心覆行監督職責。
王明高等專家認為,紀檢派駐機構在實現全覆蓋的同時,更要明確賦予其同級監督的應有責任,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在紀委書記副書記、紀檢組長副組長的提名考察等環節上進一步落實改革措施,有利於紀檢幹部進一步硬起腰杆、板起臉來開展監督執紀問責。
汪玉凱、王明高等專家還建議,改革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紀檢部門的自身監督,強化紀檢幹部責任擔當,強化紀檢機構和紀檢幹部的法律意識和規範意識,以期監督效果最大化。(參與採寫記者:譚劍 烏夢達 陳曉波 梁軍 陳文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