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攜人機協同中樞-KaaS平臺
首次公開亮相警博會
由公安部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於11月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本屆警博會以「聚焦科技最前沿、智領警務新時代」為主題,為期4天,將集中展示國內外警用裝備最新發展成就,展會規模創歷屆之最。
在本次警博會上,雲從科技以「智慧公安 人機協同」為主題參展。中國警察網就人工智慧如何服務智慧警務、雲從科技如何理解智慧警務等相關問題對雲從科技智慧治理行業總經理李夏風進行了專訪。
Q
面對智慧警務的建設需求,人工智慧如何服務智慧警務?
李夏風: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人機協同將成為人工智慧的主流方向,對智慧警務的建設也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首先,人工智慧技術在經歷快速發展後,在近兩年已經步入技術成熟度曲線中所謂的「低谷期」。過去幾年興起的深度學習與大數據技術,天然存在一定缺陷,人可以在複雜的環境、很小的樣本下做出創造性的決定,但是機器一定要做成千上萬次的試錯才能做出決定。雲從的主張是將專家知識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發揮人與機器的長處。
比如 2008 年金融危機後,為避免再次發生世界性危機,全球最頂級的金融人才開始修訂《巴塞爾協議》,如果交給 目前最強的人工智慧GPT-3,起碼要經歷千百次金融危機它才能會學會。
同時,基於「十三五」期間的探索與沉澱,人工智慧產業在智慧警務中的表現正在隨著技術本身穿過「低谷期」,步入非常成熟的大規模應用階段。
其次,人機協同對智慧警務建設的促進,概述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工具型應用伴隨體驗流暢的智能交互技術在智慧警務建設中將進一步加速普及。智能算法準確率和計算效率進一步提升,在實際應用中的準確度和規模化將隨之增長。越來越豐富的人工智慧算法將應用於智慧警務建設中,在視頻智能識別領域,步態識別、行為理解、場景識別等技術將在視頻解析應用中廣泛應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將應用於人機互動、文本信息處理等領域。人工智慧技術不僅服務於警務實戰,也將對廣泛應用於應用體驗等各個方面。
這將快速提升行業、場景智能化水平,實現工作環境一鍵式部署與操作,降低操作門檻。
二是搭檔型應用將在智慧警務建設中將起到發掘規律、拓展認知的作用。基於知識圖譜、數據建模等大數據技術的數據智能技術,將實現經驗轉化為模型,模型沉澱為知識的過程,廣泛應用於態勢預測、線索推薦、智能檢索、關聯串並等方面。
同時理解行業信息並推薦解決方案,對人工修正信息記錄並學習,實現自學習。
三是專家型應用將人工智慧技術與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融合,對專家知識進行結構化並進行批量複製,實現平臺化與服務化。人機協同將以服務的形式,向各個業務應用系統提供能力服務,以技術促進應用的升級,助力智慧新型警務模式創新。
Q
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業內各服務廠商是如何應對的?
李夏風:整個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對業內各類廠商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前,各類廠商都在積極尋求技術與業務的智能化升級與轉型,為適應當前的行業變革積極做出調整。
傳統安防設備廠商,一方面,基於自身硬體設備製造優勢,研發各種智能化的前端設備;另一方面,加大在人工智慧算法、平臺和應用系統的投入,構建完整解決方案。
軟體平臺廠商基於自身對公安業務的理解與積累,依託智能化算法與平臺能力,實現應用系統的智能化升級,基於豐富的智能化的算法研發更為豐富的實戰應用功能,助力人工智慧技術在業務應用中的落地。
人工智慧廠商依託在智能算法領域的積累和優勢,向智能晶片和作業系統兩個方向拓展。部分廠商發力智能晶片領域,通過算法與算力資源的耦合,提升算法的計算效率,以專用伺服器的方式提供智能能力服務;部分廠商持續拓展智能服務能力,推動智能算法在更豐富的應用場景落地,通過廣泛適配各種計算資源,打造人工智慧作業系統和應用系統,構建鬆耦合、高性能和高兼容性的整體解決方案。
雖然各類廠商在發展策略的選擇上各有不同,其共性在於,在智慧警務建設發展的趨勢下,面向警務實戰,提供更為優質、高效和智能化的服務。
Q
雲從科技如何理解智慧警務?
李夏風:智慧警務的核心是實現公安業務的智能化升級,提升警務工作效率,提升警務實戰效能,以先進的智能化技術提升各級民警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雲從科技 「提升人類潛能」的使命與智慧警務建設的方向高度一致。
雲從科技是一家自主研發並同時擁有人工智慧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全鏈智能技術企業。公司依託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基於全鏈「感知-認知-決策」人工智慧技術閉環,建設高效人機協同體系,將人類智慧與機器智能融合、重構與共創,實現頂級智慧資源的複製與迭代,推動生產效率的數量級提升。
雲從科技致力於打造KaaS(知識即服務),其核心是對行業知識的識別與聯想,通過對文字內容在語義上進行初步認知和自動抓取,經由知識圖譜對概念間的關係屬性進行聯結、轉換、描繪,是人工智慧從感知走向認知決策,賦予機器知識認知和推理能力的基礎錨點。
以智能解析引擎、數據分析引擎為驅動的KaaS層,作為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中樞,在智慧警務建設中,承載各類專業應用,實現智慧警務的場景賦能,與警務專家通過人機共創,實現專家知識沉澱與創新,並以此為基礎構建豐富的應用與解決方案體系,為智慧警務建設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Q
公安作為雲從科技的戰略市場,是如何沉澱與規劃的?
李夏風:雲從科技的技術能力和產品方案在公安行業內得到了廣泛的支持與認可。雲從科技與公安部緊密合作,積極參與了部級的5大平臺建設,參編了近20個行業標準規範,包括人像、生物識別、視頻圖像分析、道路交通違法等各類標準。公司在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上線實戰平臺,助力公安機關取得戰果超過50000起,在科信、治安、交警、刑偵等警種應用上提供超過27種場景的解決方案。
基於對公安業務的沉澱與積累,雲從科技將持續加強在智慧警務建設中的投入,依託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打造端-邊-雲融合的產品與方案體系,豐富以AI定義場景的「智感」前端,強化連結數據和業務的「智聯」服務,優化場景數據和應用雙閉環的「智算」設備,提升挖掘視圖價值信息的「智萃」能力,深化城市場景廣泛覆蓋的「智防」應用,構建多要素智能關聯、多維度預測分析、多事物決策輔助和多警種能力提升的「智惠」知識服務與解決方案體系。
Q
本次警博會,雲從科技為觀眾展示了哪些重點產品和解決方案呢?
李夏風:本次警博會,雲從科技正式推出服務於智慧警務建設的融智雲知識生成與服務平臺。該平臺以KaaS為核心,以數據倉庫為基礎,將感知智能解析的人臉、人體、車輛、行為、語音、NLP、OCR以及數據分析的知識圖譜、決策引擎、可視化建模、模型工廠等技術相融合,面向公安業務應用,既具備提供人工智慧算法服務、數據服務和知識服務的能力,又具備可視化數據建模和智能算法自動訓練的應用,同時,在語音、文字和手勢等多種方式的人機互動方面進行了用戶體驗的創新。
基於融智雲知識生成與服務平臺構建的30餘種行業解決方案,包括場景方案集和能力方案集兩大類。場景方案集面向社會治理多個細分場景,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雲、邊、端各種設備及平臺功能中,完成智能協同傳遞的同時,實現人工智慧技術場景落地的最後一公裡。能力方案集以全鏈的感知、認知、決策閉環技術服務為內容,攜手行業合作夥伴,共同賦能更多業務場景和應用。
Q
未來,雲從科技將如何持續提升自身競爭優勢?
李夏風:「我們的動作有邊界,思維是沒有邊界的。」 機器人是軀幹和四肢,相當於人類四肢的延展,而人工智慧則是控制「四肢」的大腦,二者要結合才能夠產生更大的效果。
雲從科技在無人機、智能機器等成熟設備之上,建構服務人們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用智能機器彌補人類在體力、經驗、記憶力等方面的局限,從而觸達更廣闊的市場。「每次科技進步都是效率的提升,都是對人的延展。人工智慧就是對大腦的延展,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人的智慧延展出去。」
在智慧警務方面,雲從科技未來將致力於提升城市級的智能解析以及行業級的數據實戰分析能力,並通過海量級的數據開發加工和專家級的知識對外服務,融合公安行業數據資源、算力資源與智力資源,在智慧警務領域構建「一雲+兩智」的人機協同平臺與服務架構。
整體架構通過「三個一」的步驟完成構建。一是依託於智能感知網絡構建智能解析中心;二是構建融合開放的服務於公安業務的知識服務平臺;三是實踐探索一系列面向專業警種的應用與模型,最終實現「警情、案件下降,人民安全感提升」的社會智慧治理目標。
編輯 | 耿寅
審核丨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