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導,截至7月31日,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走上國際舞臺,將與全球137個國家和地區展開合作。我國航天成就還不止於此,中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已經作為我們的黃金名片成功出海,為當地做出了突出貢獻,甚至因此被印在了國家貨幣上。
黃金名片成功出海:中國衛星被印在外國貨幣上
國家貨幣,作為一個國家最直接的名片,不僅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歷史底蘊,也彰顯著本國最突出的成就和榮耀。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27日報導,由於中國衛星及地面站在當地作出突出貢獻,阿爾及利亞將其與印在了阿爾及利亞新版500第納爾面額的紙幣上。
據悉,2017年12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採用東方紅四號公用衛星平臺,成功發射阿星一號,並將該衛星出口至阿爾及利亞。目前,阿星一號已經逐步開始服務於阿爾及利亞廣播電視、寬帶接入、移動通信等多個行業,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了較大貢獻。
今年5月,該衛星還幫助阿爾及利亞開通了國家遠程教育頻道,為該國中小學生提供網上學業輔導,讓當地民眾切實感受到中國技術帶來的便利。
事實上,早在2007年5月14日,我國航天企業就已經實現了整星出口,長江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奈及利亞通信衛星一號送上太空。實力越發強勁的中國航天企業也找到了新的營收之道。
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1-4月,中國航空航天技術出口總額為22.8億美元。此外,中國產業信息網也指出,到2020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市場規模將超4000億元,同時撬動超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這些數據再次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我國航天技術的研發也在不斷前進。
一箭雙星!我國衛星又迎新成就
據中國新聞網9月27日報導,北京時間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在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同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一箭雙星」成功上天。
據悉,這兩顆衛星將接替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的任務,主要用於我國乃至其他國家的防災減災、環境保護,可為地震應急救援、山火蔓延救援等自然災害與環境保護方面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進一步提升了我國抗災救災的能力。
新華社報導指出,在2013年澳大利亞山火期間,中國就曾無償利用本國衛星系統,緊急為澳大利亞提供當地森林大火衛星遙感監測圖片和信息數據,協助救災。
可以說,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提高,中國衛星正改變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據了解,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還可以用於農業生產,可幫助實時監測農作物的實時生長狀態,及時調整施肥、澆水、除蟲等措施,促進糧食的增產。
此外,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獨有的短報文通信功能,有助於救援深陷森林、沙漠等無網絡覆蓋地區的受災人員,提高他們的存活率。
文 | 呂佳敏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 審 | 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