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27 13:55:00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採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矽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而且,這種形式的太陽能利用還有一個其他形式的太陽能轉換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即太陽能所燒熱的水可以儲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陽落山後幾個小時仍然能夠帶動汽輪發電。
原理:
太陽能光熱發電的原理是,通過反射鏡將太陽光匯聚到太陽能收集裝置,利用太陽能加熱收集裝置內的傳熱介質(液體或氣體),再加熱水形成蒸汽帶動或者直接帶動發電機發電。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鏡面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
採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矽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而且,這種形式的太陽能利用還有一個其他形式的太陽能轉換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即太陽能所燒熱的水可以儲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陽落山後幾個小時仍然能夠帶動汽輪機發電。
依照聚焦方式及結構的不同,太陽能光熱技術可以分為塔式、槽式、碟式、菲涅爾式四種。
塔式發電系統為點式聚焦系統,其利用大規模的定日鏡形成的定日鏡場陣列,將太陽輻射反射到置於高塔頂部的吸熱器上,加熱傳熱介質,使其直接產生蒸汽或者換熱後再產生蒸汽,以此驅動汽輪機發電。塔式系統具有熱傳遞路程短、熱損耗小、聚光比和溫度較高等優點,但塔式系統必須規模化利用,佔地要求高,單次投資較大,採用雙軸跟蹤系統,鏡場的控制系統較為複雜。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全稱為槽式拋物面反射鏡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將多個槽型拋物面聚光集熱器經過串並聯的排列,加熱工質,產生過熱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機組發電。
碟式系統也是點式聚焦系統,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碟式系統也稱為拋物面反射鏡斯特林系統,是由許多拋物面反射鏡組成,接收在拋物面的焦點上,接收器內的傳熱介質被加熱後,驅動斯特林發動機進行發電。碟式系統的聚光比非常高,從幾百至上千都可達到,聚焦溫度甚至可以達到1000℃以上,效率較高,對於地面坡度要求也更為靈活。但成本上還缺少優勢,技術上也有待於完善。碟式系統較適用於邊遠地區獨立電站。可以單臺使用或多臺並聯使用,適宜小規模發電。
菲涅爾式發電系統的工作原理類似槽式光熱發電,只是採用菲涅爾結構的聚光鏡來替代拋面鏡。這使得它的成本相對來說低廉,但效率也相應降低。
此類系統由於聚光倍數只有數十倍,因此加熱的水蒸氣質量不高,使整個系統的年發電效率僅能達到10%左右;但由於系統結構簡單、直接使用導熱介質產生蒸汽等特點,其建設和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
光熱發電是利用太陽的直接輻射,採用聚光技術將太陽光聚焦在吸熱器上,加熱吸熱器中的傳熱介質,通過高溫的傳熱介質在蒸發器和過熱器中使水轉變為高溫、高壓蒸汽,再通過汽輪發電機組進行發電。根據電網用電負荷的需要,快速的調節汽輪發電機組的出力,即參與電網一次調頻和二次調頻;根據電網無功功率的平衡情況,參與電網無功功率調解;配置足夠容量的儲能系統,機組可實現24小時連續運行;穩定的電力輸出和良好的調節性能,適於集中大規模建設太陽能發電基地;可替代燃煤機組調節電力系統中風電場造成的發電出力與用電負荷的不平衡,實現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的穩定外送。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