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中央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更加紮實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進一步把中央、自治區、自治州脫貧攻堅舉措宣傳好,使全州參與脫貧攻堅的各級幹部熟練掌握脫貧攻堅基本政策措施,特制定脫貧攻堅應知應會手冊。脫貧攻堅應知應會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部署和要求相關內容;第二部分:自治區黨委關於脫貧攻堅政策措施相關內容;第三部分:自治州補充脫貧攻堅配套措施內容。
脫貧攻堅應知應會內容
一、中央關於脫貧攻堅部署的應知應會內容
1.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是什麼?
答: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2.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部署的「123456」分別指什麼?
答:一個目標:補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兩個確保: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
三個格外:對各類困難群眾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
四個切實: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好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
五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中央「五個一批」脫貧舉措
| 自治區「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脫貧舉措 | 自治州「五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脫貧舉措 |
發展生產脫貧一批 | 轉移就業扶持一批 | 轉移就業扶持一批 |
發展產業扶持一批 | 發展產業扶持一批 | |
轉為護邊員扶持一批 | 轉為護邊員扶持一批 | |
生態補償脫貧一批 | 生態補償扶持一批 | 生態補償扶持一批 |
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 | —— | |
易地搬遷脫貧一批 | 易地扶貧搬遷扶持一批 | —— |
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 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兜底一批 | 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兜底一批 |
發展教育脫貧一批 | 加大教育扶貧力度 | 加大教育扶貧力度 |
加大健康扶貧力度 | 加大健康扶貧力度 | |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
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3.黨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1)堅持黨的領導,夯實組織基礎。
(2)堅持政府主導,增強社會合力。
(3)堅持精準扶貧,提高扶貧成效。
(4)堅持保護生態,實現綠色發展。
(5)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
(6)堅持因地制宜,創新體制機制。
4.中央確定的脫貧攻堅基本方略是什麼?
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5.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不斷提高脫貧攻堅成效要解決好哪4個問題?
答:要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這4個問題。
提示要點:扶持誰(扶持對象: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誰來扶(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脫貧攻堅是全黨全社會共同責任,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援疆扶貧、社會扶貧大扶貧格局);怎麼扶(中央「五個一批」脫貧舉措;自治區「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脫貧舉措;自治州「五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脫貧舉措);如何退(貧困縣摘帽達到「三率一度一接近」標準,貧困村退出達到「一降」「五通七有」標準,貧困戶脫貧達到「一超過」〈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年度國家扶貧線〉、「兩不愁三保障」標準〈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6.貫徹精準扶貧要求的「四個明確」是什麼?
答: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舉措明確。
7.黨中央提出的深度貧困特徵是什麼?
答:「兩高、一低、一差、三重」。「兩高」即貧困人口佔比高、貧困發生率高;「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一差」即基礎設施和住房差;「三重」即低保五保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重、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脫貧任務重、貧困老人脫貧任務重。
8.黨中央提出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是什麼?
答: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
9.黨中央提出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八項具體要求是什麼?
答:一是合理確定脫貧目標;二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三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攻堅戰;四是區域發展必須圍繞精準扶貧發力;五是加大各方幫扶力度;六是加大內生動力培育力度;七是加大組織領導力度;八是加強檢查督查。
10.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答: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大扶貧工作格局,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和現行扶貧標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突出問題導向,優化政策供給,下足繡花功夫,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著力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獲得感,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
11.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任務目標是什麼?
答:到2020年,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12.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工作要求是什麼?
答:一是堅持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準;
二是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
三是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
四是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五是堅持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
六是堅持脫貧攻堅與錘鍊作風、鍛鍊隊伍相統一;
七是堅持調動全社會扶貧積極性。
13.每年的「扶貧日」是哪一天?
答:經國務院批准,從2014年起,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2018年是我國第五個「扶貧日」。
14.十八大以來,我國實現多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下降到多少以下?
答:六千多萬;百分之四。
15.「兩個不掉隊」是指什麼?
答:不讓一個少數民族掉隊;不讓一個地區掉隊。
16.深度貧困地區的「三區三州」是指哪裡?
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三區」);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三州」)。
17.黨中央要求扶貧工作五級書記一起抓,指的是哪五級?
答:省、市、縣、鄉、村。
二、自治區黨委關於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和要求的應知應會內容
1.自治區黨委提出的「1+3+3+改革開放」工作要求是什麼?
答:㈠ 「1」是緊緊圍繞總目標、抓好反恐維穩工作,扎紮實實推進「一年穩住、兩年鞏固、三年基本常態、五年全面穩定」的工作規劃;
㈡ 「3」是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抓好「三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和汙染防治);
㈢ 「3」是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抓好三項重點工作(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旅遊產業發展);
㈣ 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用好穩定紅利,發揮新疆勞動力成本低、能源資源豐富等優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吸引國內外各類企業來疆投資興業。
2.自治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任務是什麼?
答:把脫貧質量放在首位,通過2018—2020年三年集中攻堅行動,確保一年一個新進展、三年全面完成攻堅任務,到2020年如期實現143.44萬人脫貧、2054個貧困村退出、25個貧困縣市摘帽,夯實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的基礎,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其中:2018年45.48萬人脫貧,510個貧困村退出,3個貧困縣摘帽;2019年60.61萬人脫貧,807個貧困村退出,12個貧困縣市摘帽;2020年37.35萬人脫貧,737個貧困村退出,10個貧困縣摘帽。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主要有:貧困地區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硬化路,貧困村全部實現通動力電,全面解決貧困人口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貧困村人居環境達到乾淨整潔的基本要求,切實解決義務教育學生因貧失學輟學問題,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如期完成全面脫貧任務。
3.新疆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是什麼?
答:新疆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是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及所轄的192個深度貧困鄉鎮、1962個深度貧困村和162.75萬深度貧困人口。
4.自治區黨委脫貧攻堅「七個一批」舉措是什麼?
答:一是通過轉移就業扶持一批;二是通過發展產業扶持一批;三是通過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四是通過轉為護邊員扶持一批;五是通過實施生態補償扶持一批;六是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扶持一批;七是通過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兜底一批。
5.自治區黨委脫貧攻堅「三個加大力度」舉措是什麼?
答:一是加大教育扶貧力度;二是加大健康扶貧力度;三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6.自治區黨委脫貧攻堅「九個進一步」指什麼?
答:一要進一步壓實壓緊責任。
二要進一步明確目標標準。
三要進一步落實精準要求。
四要進一步強化督查巡查。
五要進一步深化專項治理。
六要進一步提升扶貧能力。
七要進一步注重扶志扶智。
八要進一步嚴格考核評估。
九要進一步做到統籌兼顧。
7.自治區黨委脫貧攻堅「九個清」指什麼?
答:一要意義清、統一思想認識;
二要底數清、摸清貧困底數;
三要路子清、找準脫貧路徑;
四要標準清、實事求是脫貧;
五要風氣清、加強監督執紀;
六要資金清、提高資金效益;
七要動力清、轉變思想觀念;
八要責任清、層層傳導壓力;
九要目標清、實現統籌兼顧。
8.自治區提出「四位一體」大扶貧格局是什麼?
答: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協調發展,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援疆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
9.自治區脫貧攻堅「五個一」全覆蓋包聯指什麼?
答:每個貧困村至少有1個上級部門單位結對包扶、1個援疆省市幫扶共建、1名縣級領導幹部定點聯繫、1名第一書記駐村領導、1個「訪惠聚」工作隊駐村工作,實現所有貧困村包聯幫扶全覆蓋。
10.「訪惠聚」駐村工作「1+2+5」目標任務是什麼?
答:「1」是維護穩定,是總綱、是重點、是主線,其他工作都要圍繞這個「1」來開展;「2」是兩項重點任務,即脫貧攻堅、群眾工作;「5」是五個具體要求,即建強基層組織、落實惠民政策、拓寬致富門路、辦好實事好事、壯大黨員隊伍。
11.自治區提出的「一抓兩促」指什麼?
答:指抓黨建、促穩定、促脫貧攻堅。
1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扶貧開發條例》何時頒布實施?分多少章多少條?
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扶貧開發條例》2018年8月1日頒布施行,共8章61條。
13.貧困戶識別條件是什麼?
答:貧困戶以整戶為單位進行識別,戶主必須是農業戶籍人口。
14.貧困戶識別標準是什麼?
答:主要包括六個方面:一是識別年度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國家扶貧標準;二是識別農戶家庭吃飯是否有保障;三是識別農戶家庭是否不愁穿衣,有換洗的衣服;四是義務教育是否有保障,有學上、上得起學、不輟學;五是基本醫療是否有保障,有地方看病、方便看病、看得起病;六是住房安全是否有保障。
提示:收入是重要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識別貧困戶,既要看收入情況,還要看「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
15.貧困戶識別程序是什麼?
答:按照「農戶申請、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評議、村審查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縣(市、區)覆審公告」程序確定,2017年6月底,增加縣級行業部門大數據比對,概括為「一申請兩評議兩公示一比對一公告」。一是農戶申請,農戶自願申請,向村委會遞交貧困戶申請書;二是第一次評議,村級召開村小組會議和村民代表大會對遞交貧困戶申請書的農戶按照識別標準進行評議;三是村審查公示,村級對第一次評議擬定的貧困戶名單在村級公開欄上和村民活動相對集中的地方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四是鄉鎮審核公示,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上報的初選名單進行審核確認,將擬定貧困戶名單在鄉政府公開欄上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後報縣市區扶貧辦;五是數據比對,縣市區扶貧辦將擬定的貧困戶名單提交組織、公安、財政、人社、民政、交通、工商等部門進行數據比對,將比對結果反饋縣市區扶貧辦;六是鄉鎮核實,縣市區扶貧辦推送比對結果,由鄉鎮進行核實;七是第二次評議,村級召開村小組會議和村民代表大會對比對結果進行評議,評議後逐級報縣市區扶貧辦審定;八是縣市區公告,縣市區扶貧辦對審定的貧困戶名單在縣級媒體進行公告。
16.貧困戶按屬性分類:一般貧困戶、低保貧困戶、特困供養戶(五保貧困戶)。
17.貧困村識別條件是什麼?
答: 貧困村以行政村為單位進行識別,必須是民政部門批覆,有行政區劃代碼的行政村。
18.貧困村識別標準是什麼?
答:貧困村識別標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行政村貧困發生率原則上比全區貧困發生率高一倍;二是行政村2013年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低於全區平均水平60%;三是結合深度貧困攻堅對象確定原則,將南疆四地州2016年行政村中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納入深度貧困村。
19.貧困村識別程序是什麼?
答:按照「行政村申請、鄉(鎮)審查公示、縣(市、區)審核公示、地(州、市)公示審報、自治區審定公告」的程序識別。概括為「一申請、三公示、一公告」。
20.應納未納貧困人口是什麼?
答:應納未納貧困人口包括原有貧困家庭中的新增人員,也包括符合貧困識別條件的整戶遺漏家庭。符合貧困識別條件的遺漏家庭可以進行識別,具體按照《關於印發<關於做好農村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的方案>的通知》(新扶貧領字〔2017〕12號)要求執行。
21.貧困戶脫貧指標是什麼?
答:貧困戶脫貧指標概括為:「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一超過」,即: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年度國家扶貧標準;「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有保障。
22.貧困人口脫貧標準「兩不愁、三保障」: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標準是該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2300元,2010年不變價)且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2014—2018年的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脫貧線(現價):2014年2800元、2015年2855元、2016年3026元、2017年3130元、2018年3318元,到2020年達到4000元左右。
23.貧困戶人均純收入計算方法: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工資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支出/家庭總人口(注意:不扣除農戶生活消費支出、醫療支出和教育支出等)
24.貧困村退出指標是什麼?
答:修訂後的貧困村退出指標13項,分為主要指標和參考指標,概括為:「一降五通七有」。
主要指標:「一降」,即: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
參考指標:「五通七有」。「五通」,即:通水、通電、通路(砂礫路、柏油路、瀝青路)、通廣播電視、通寬帶或通訊;「七有」,即:有村「兩委」班子且發揮作用、有支撐穩定增收的產業、有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村級黨組織陣地(辦公場所)、有雙語幼兒園(中心幼兒園)、有便民服務中心(文化體育活動場所)、有衛生室。
25.貧困縣摘帽指標是什麼?
答:修訂後的貧困縣摘帽指標5項,分為主要指標和參考指標,概括為:「三率一度一接近」。
①主要指標。「一率」,即: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
②參考指標。「二率」,即:脫貧人口錯退率低於2%,貧困人口漏評率低於2%;「一度」,即:群眾認可度接近90%;「一接近」,即:全縣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26.貧困人口退出程序是什麼?
答:退出工作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按照「民主評議、核實認可、公示確認、公告標註」的程序進行。
27.貧困村退出程序是什麼?
答:縣(市、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貧困村退出工作,按照「提出申請、核查公示、公告標註」的程序進行。
28.貧困縣摘帽的程序是什麼?
答:貧困縣退出工作在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按照「提出申請、組織初審、驗收評估、退出公示、批准退出」的程序進行。
29.扶貧資金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主要包括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行業部門用於扶貧的涉農資金,援疆扶貧資金,金融資金(扶貧信貸資金)和企業投資,社會捐贈扶貧資金和物資,定點扶貧、對口幫扶、協作扶貧資金,其他用於扶貧的資金等。
30.扶貧項目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就業扶持、易地扶貧搬遷、住房保障、教育發展、醫療保障、文化建設、科技支撐、生態環境改善等。
31.扶貧資金絕對禁止九項負面清單是什麼?
答:一是行政事業單位基本支出;
二是交通工具及通訊設備;
三是各種獎金、津貼和福利補助;
四是彌補企業虧損;
五是修建樓堂館所及貧困農場、林場棚戶改造以外的職工住宅;
六是彌補預算支出缺口和償還債務;
七是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
八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扶貧;
九是其他與脫貧攻堅無關的支出。
3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扶貧開發條例》對履行扶貧開發工作職責的公職人員失職瀆職行為的處理作如何規定?
答: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其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扶貧開發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二)違反貧困對象識別和退出認定程序,造成結果錯誤,情節嚴重的;
(三)滯留、截留、挪用、侵佔或者套取扶貧開發資金的;
(四)幹擾、阻礙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的;
(五)弄虛作假、隱瞞實情,規避監督檢查的;
(六)其他不依法履行或者不依法正確履行扶貧開發工作職責,對扶貧開發工作造成不良影響的。
33.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主要考核哪些方面?
答: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對扶貧開發成效實行最嚴格的考核。主要圍繞減貧成效、精準識別、精準幫扶、扶貧資金績效等四個方面和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建立完善獎懲機制,實行正向激勵,落實責任追究。
三、自治州脫貧攻堅應知應會補充內容
1. 博州扶貧對象基本情況
建檔立卡貧困村:自治區貧困村3個(溫泉縣安格裡格鎮本布圖村、查幹屯格鄉米裡其格村、哈日布呼鎮棗格圖村)。
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8490戶22145人,2014—2017年實現所有貧困戶脫貧。2019年全州動態管理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7564戶19712人,其中:博樂市3145戶8356人,精河縣1171戶3142人,溫泉縣3248戶8214人。
2.自治州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一是通過轉移就業扶持一批;二是通過發展產業扶持一批;三是通過轉為護邊員扶持一批;四是通過實施生態補償扶持一批;五是通過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兜底一批。「三個加大力度」:一是加大教育扶貧力度;二是加大健康扶貧力度;三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4.「五大抓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訪惠聚」駐村工作組、援疆扶貧、社會幫扶、兵團對口支援。
5.「九大機制」:實施精準扶貧機制、組織保障機制、縱向聯動機制、橫向協同機制、隊伍保障機制、社會動員機制、扶貧宣傳機制、脫貧評估機制、考核督查問責機制。
6.「訪惠聚」駐村包村聯戶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駐村工作隊「五項責任」:指導制定村級扶貧計劃、落實扶貧政策舉措、統籌協調各類扶貧資源、開展脫貧攻堅全過程監督、宣傳發動和組織群眾;工作隊員「五項責任」:幫助貧困戶理清脫貧思路、幫助貧困戶落實入戶項目、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督促幫扶措施落實到位、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7.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小額信貸是專門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獲得發展資金而量身定製的扶貧貸款產品。主要是為貧困戶提供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級建立風險補償金的信用貸款。
8.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包括:扶貧發展資金項目、以工代賑資金項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國有貧困農牧場扶貧資金項目、國有貧困林場扶貧資金項目。
9.扶貧項目庫重點支持方向:產業增收工程(優先發展特色種植業、優質林果業、標準化養殖、基本農田建設、設施農業建設、農副產品加工等)、小型手工業工程、住房安全工程、庭院經濟建設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發展工程、貧困戶就業和技能技術培訓工程。鼓勵推廣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遊扶貧、金融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各類助推脫貧增收的產業發展項目。
10.扶貧項目「兩上兩下」確定程序。「一上」:村「兩委」和「訪惠聚」工作隊在認真分析村隊致貧原因、資源稟賦、資金保障和脫貧需求的基礎上,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廣泛徵求村民特別是貧困群眾意見,確定村級申報項目,提出立項意見,在村內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鄉鎮對村級申報項目的真實性、必要性以及建設內容、資金概算、績效目標、貧困群眾參與情況和帶貧減貧機制、扶持貧困戶實名制臺帳等進行審核後,報縣市項目主管部門;「一下」:縣市項目主管部門對鄉鎮報送項目的科學性、合規性、可行性進行論證核實,並將審核結果下發反饋鄉鎮;「二上」:鄉鎮組織村隊對項目進行修改完善,經公示無異議後,再次上報縣級項目主管部門;「二下」:縣市項目主管部門對鄉鎮報送項目再次論證核實,經縣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批准,下發鄉村組織實施。
11.扶貧項目報備程序:地州扶貧部門要在自治區下達年度扶貧資金計劃文件後40日內,組織完成項目報備工作。縣級扶貧部門在收到地(州、市)轉發的扶貧資金文件後20日內,編制完成年度項目計劃和項目實施方案、組織行業部門評審、報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批。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收到縣級扶貧部門年度項目計劃申請報告後10日內,完成審查批覆並報地州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項目計劃和實施方案。(鄉鎮、村隊申報、縣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行業部門評審、縣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批、報自治州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
12.自治區關於地州、縣市落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的要求:地州黨委和政府至少每兩月一次、縣市黨委、政府至少每月一次專題學習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實施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自治區黨委書記遍訪貧困縣,地州黨委書記遍訪有扶貧任務的鄉鎮,縣市黨委書記遍訪有扶貧任務的村隊,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組織書記遍訪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