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者//人間小Q
影視劇的潮流,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思想導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影視劇潮流的不斷轉型,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人們思想的發展。
當年,一部《還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是多少人童年的白月光。各大衛視一天不間斷轉播,這部劇也成為了趙薇、林心如、蘇有朋等明星的成名之作。
趙薇的調皮可愛,大膽搞怪,給我們增添了很多歡聲笑語;林心如的溫婉善良,知性和富有文化氣息的說話語調,也是當年太多人的女神;皇后和容嬤嬤的狠毒,也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據說當年飾演容嬤嬤的演員李明啟老師上街買菜都會有人喊打喊罵。
是當年入戲太深,還是當時淺薄無知,數十年後,我們被自己打了臉。
身份來歷不明的格格,在宮中不斷挑戰權威的街頭小混混,對任何一個皇后來說,都是不能容忍的吧。曾經我們單純的以為這是一部宮廷劇,長大以後被解說成宮鬥劇。
皇后和令妃的各項操作,極具宮鬥氛圍,白月光令妃娘娘也成了最大的贏家,究竟是當年沒有看懂,還是過度解讀?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人生觀、思想觀和價值觀本就會不斷的變化,電視劇情節沒變,變得是我們。
而這種變化,是令人欣喜的,說明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再是曾經那個任由別人牽著思想走的。或許,這就是成長的意義。
女性作為影視劇的最大消費群體,影視劇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夠說明女性社會思想的轉變,今天,我們從影視劇的潮流發展來分析一下女性身份地位和思想的轉變。
01
曾經一度,青春偶像劇閃亮熒幕,霸道總裁和灰姑娘的故事,為女性群體築起愛的城堡。
上初中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女同學的書桌裡會有明道的明星片,現在看來廉價的紙張和並不高超的列印技術,卻是那時候女生的夢。
明道和陳喬恩作為當時臺灣偶像劇的御用男主角,在我們的童年當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當年的《王子變青蛙》、《天國的嫁衣》、《放羊的星星》、《惡作劇之吻》、《流星花園》等等偶像劇作品,都是在迎合當時女性群體的品味。
這些作品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霸道總裁愛上我,正處在青春懵懂期,愛做夢的女生,心中都有一個霸道總裁。
而在之後,一部《一起來看流星雨》更是紅遍大江南北。
「溫柔的星空, 應該讓你感動,我在你身後, 為你布置一片天空」,劇中的歌詞直到如今一直不絕於口,而當時的華爾茲舞蹈,也成為校園男生女生模仿的對象。
青澀的年紀,手牽手都會臉紅,這樣一部的存在,揭開了男生女生之間的那層若有若無的紗。
影視劇最大的影響力,就是讓人模仿,那時看起來並不成熟的髮型和穿著,在當時卻受到了一種好評,更是潮流時尚的標誌。那時候,對時尚沒有太大的認知,比起內在的美,外在的酷更能吸引大眾。
偶像劇的大火似乎已經不能再滿足觀眾的幻想心理,於是穿越劇應運而生。
穿越劇的大火並非是突然而至,早在之前,穿越劇小說就受到一眾女性群體的喜愛,藏在被窩裡看小說的那些人中,一定會有你一個。
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穿越劇的存在,但真正的大火卻是從《宮鎖心玉》開始。《宮》的出現,不僅帶火了楊冪,更引領了穿越劇的潮流,之後的《步步驚心》更是受到廣大女性同胞的追崇。
很不幸的是,因為穿越劇影響力太大,很多女生沉迷到去模仿劇中的穿越情節,幻想穿越到皇宮之中,邂逅一段美麗情緣。
這一時代,我們對於影視劇的追求在於傻白甜,很多明星直到現在依舊處在其中出不來,而聰明的明星,早就開始轉型。
穿越劇就像空中的煙火,一瞬即過,但卻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02
穿越劇的沒落,代表著傻白甜形象已經不再是觀眾樂意消費的對象,隨之而來的是大女主的熒幕。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影視劇中女性傻白甜的人設已經得不到觀眾的好評,反而是更多的吐槽。觀眾對於影視劇情的設置也不再滿足於浪漫愛幻想的無聊品味。
很快的,影視劇的發展迅速轉變為大女主影視的火爆。
最具代表性的要數《美人心計》,飾演竇漪房的林心如,從《還珠格格》裡的柔弱紫薇到《美人心計》裡霸氣側漏的竇漪房,讓很多人認為這部劇是林心如的巔峰之作。
這部劇一反之前的蠢笨女主靠賣萌得到關愛,靠可憐得到保護的形象,女主竇漪房從草根出身,到一國之後,她憑藉著計謀和心計,成為大漢朝中最有權威的女性群體之一。這種智慧和心計,讓無數觀眾大呼過癮。
而林心如的演技,也在這部劇中得到了認可。
林心如在不斷的轉變,而觀眾亦然,不再滿足於傻白甜女主形象的觀眾,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她們不再做無謂的夢,只有靠自己,才最真實。
《甄嬛傳》的火熱,同樣是一部女性傳奇歷史,從相信愛情到破滅的絕望,塑造了甄嬛的成長。而這部劇,觀眾非常願意為她買帳,一遍又一遍的刷,各大APP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我魏櫻絡天生脾氣暴,不好惹」。一部令妃傳奇史,徹底揭開了人們對於大女主劇的追求。
在這背後,是女性思想的轉變。智慧和獨立,才是新時代女性的追求,她們將自己的希冀寄托在影視劇中,而將其作為模仿對象。
女性群體開始有了更為獨立的意識,不僅是影視劇傻白甜的消失,曾經那個傻白甜的自己,也開始學會面對現實。
那個愛做夢的姑娘,開始變得成熟。
03
直到最近,人們漸漸的發現了雙男主的潛在商業價值。
對於影視劇發展來說,觀眾的喜歡,願意為其買單,就是新的風口。
從朱一龍飾演的《鎮魂》到前段時間《陳情令》的大火,人們逐漸發現了雙男主劇的潛在價值,據傳明年將會有50多部雙男主劇的出現。
在抖音等眾多APP中,也可以看到人們對於這種文化的追崇,這究竟代表著一種怎樣的文化呢?
我們可以發現,對於這類影視的追求,大多還是以女性群體為主,而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其一,顏值。
顏值決定了一切,雙男主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到更多高顏值的男主角及男配角。對於追求顏值的女生來說,這一類劇情可以充分的滿足她們。
其二,情節設定。
對於大部分女生說,顏值只是其一,劇情的發展和討論更能吸引她們。雙男主影視劇,也就是說沒有女主,這就少了很多婆媳關係,三角戀情節,這一類劇情已經太俗套了。
每一個影視劇愛好者,看到這一類情節已經可以用無感來表示了。但是這種情節,又是這類劇避不開的雷點,自然會遭到社會的淘汰。
其三,稀缺度。
不管對於任何一個平臺來說,稀缺度都是會得到偏愛的。
好奇心和獵奇心是人類的共性,隨著思想的開放,我們對於文化的接受能力遠比以前要強,對於一類文化的新興,憑藉著強大的接受力,很快就會成為我們的鐘愛。
當然,也會有很多人擔心這一類劇情的豐富會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在我看來,或許並不用擔心,葉公好龍的典故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對於女性群體來說,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的幻想。
我們看影視劇的發展也會發現,沒有一類劇情會一直長足發展,只有不斷的迎合觀眾潮流的發展,才是影視劇的發展趨勢。
簡而言之,影視劇的發展終究是以人的意向為轉移的,而非影視劇改變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即使方向發生了偏離,當不符合更多人的觀念的時候,這類影視劇也會被叫停,一如曾經的穿越劇。
影視劇的發展,代表著一代人思想的成長。
從傻白甜到大女主,不是影視劇的成長,而是廣大女性同胞思想的成長及社會地位的轉變。
現在讓你看曾經的青春偶像劇,你還能忍住不快進的看完嗎?
我是小Q,一個熱愛文字的90後
微風不燥,遇見你剛剛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