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褲又稱「堅固呢褲」。一種男女穿用的緊身便褲。前身褲片無襉,後身褲片無省,門裡襟裝拉鏈,前身褲片左右各設有一隻斜袋,後片有尖形貼腰的兩個貼袋,袋口接縫處釘有金屬鉚釘並壓有明線裝飾。具有耐磨、耐髒,穿著貼身、舒適等特點。
牛仔褲一般採用勞動布、牛筋勞動布等靛藍色水磨麵料,也有用仿麂皮、燈芯絨、平絨等其他面料製成的,統稱為「牛仔褲」。 最早出現在美國西部,曾受到當地的礦工和牛仔們的歡迎,在當代仍然十分流行。牛仔褲因為耐磨,有的面料柔軟,穿在身上時尚而舒適,廣受年輕人的喜愛。
牛仔褲的故鄉在美國,它最初是美國西部盛行的牧童服裝。由於我國廣東人把牧童稱為「牛仔」,因此,牧童裝便成了「牛仔裝」。而初期美國的華人又以廣東人為多數,因此「牛仔褲」一詞,曾在美國華人當中非常流行。
牛仔褲在美國還有一個美稱,叫作「瓊"(意即「美玉」)。由於牛仔褲- . 般都是藍色的,所以它又被稱之為「藍色的瓊」。
牛仔褲具有悠久的歷史,它誕生距今已有100多年了。現在,公認的牛仔褲創始人是利瓦依.施特勞斯,他最先創製了「瓊」,面料是粗厚的靛藍色斜紋布。利瓦伊.施特勞斯是個17歲的德籍職員。這位猶太人感到在自己的國土上前程渺茫,便遠涉重洋到了美國。 利瓦伊沒一技之長,也無人和他合夥,又只會講幾句簡單的英語,他只好當一名小販。不久他積蓄了-筆錢,聽說加利福尼亞州發現了金礦,他取出存款.帶上了自己所有的貨物,駕駛一條三帆快速船,繞道南美洲來到了舊金山。由於舊金山的物品供應奇缺,他帶去的各種貨物幾乎售而光,他因此賺了三百美元。有幾卷粗帆布被他留了下來,打算給礦工們做帳篷用,但當他聽到一位礦工無意間流露出的一句話,使他突然萌生一念。在舊金山的採礦者日夜來往於這些崎嶇不平的山路上,無法買到足以抵擋巖石的磨損和撕裂的結實衣褲。利瓦伊拿出那幾卷粗帆布,讓裁縫縫製不同尺碼的長褲子。褲子做好了,僅一天工夫就全部售完。當他聽說褲子的口袋常因裝有沉甸甸的石塊和天然金砂而被撕裂下來,他就想法在上口袋的地方用銅鉚釘把它們固定。隨著歲月的流逝,利瓦伊製作的褲子成了美國西部銷路穩定的大眾商品。他建立了如今聞名於世的牛仔褲生產公司,他的名字成了這種褲子的商標名。
當時的「瓊"有5隻口袋,口袋上有銅製的圖釘,是專給美國西部的礦工、農民、牧童等作為工作褲穿的。到了19世紀70年代,牛仔褲才被時裝設計師所看中,很快風靡全球,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