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稱,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消息稱,拉尼娜現象時隔9年已經再次形成,此次表現強度為中等到強。由此國際組織發布嚴重警告,這次災難一旦爆發將會席捲全球。
拉尼娜現象是一種普通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經常與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發生的頻率隨著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有所降低。但是這種氣候一旦發生它的影響將會是全球性的,影響全球降水量氣溫氣候等。目前由今年年初形成的厄爾尼諾現象現已轉化成拉尼娜,據氣候預報數據顯示,今年形成的拉尼娜影響將有可能持續到明年的第一季度。
據世界氣象組織指出,這2種現象帶來的影響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外界因素變化而變化。所以拉尼娜氣候對今年冬季是否會造成重大自然災害,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監測觀察有更多的數據支撐預測推斷。根據機構當前數據研究推測,今年的11月到來年的1月太平洋的水溫可能還會持續下降,直到明年2月才開始衰減,也就是說,此次現象可能會全程影響我國的冬季天氣。我國冬日氣溫可能會變得更低,迎來「冷冬」。
據了解,各國政府部門在應對全球疫情的同時,也在為此現象可能帶來的氣候影響進行積極地應對舉措。由於疫情還在繼續蔓延人數每天都在增加,各國經濟也還在逐步恢復中,拉尼娜所帶來的氣候衝擊很有可能會再次影響國民經濟。一旦發生災難,經濟也會再一次縮水停滯。所以為了把影響程度降低到最小,採取應對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據悉,拉尼娜現象對全球多半國家地區的氣候影響具體表現在美國西部出現乾燥現象,澳大利亞和南美地區可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對於亞洲地區來說日本出現寒冬,我國氣候夏熱冬冷,南旱北澇。而且它不同於厄爾尼諾現象的破壞率,拉尼娜現象所持續的時間更長,這也導致了對農作物生長有著極大的影響。通過數據比對發現,拉尼娜現象期間的糧價浮動遠高於其他氣象時期。
上一次出現拉尼娜高強度現象還是在2011年,這也導致那年的全球糧食價格急速上漲,穩居高價不下。食品價格指數與2019年相比上漲了37%,達到歷史最高記錄,不僅如此全球小麥減產近乎3500萬噸。如果此次拉尼娜現象再次導致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將會再次破壞全球的糧食生產總量,拉高全球糧食價格。導致各個國家內部產業結構再一次受到衝擊。
拉尼娜現象給全世界帶來的影響也不完全都是壞處,有的地區某一產業甚至會在短期內得到快速收益。比如東南亞地區的棕櫚油產業,在中弱強度的拉尼娜現象下總體的產量提高了,得到了明顯的收益。所以世界各國也可以通過合理利用此現象,來為國家帶來一定的效益。
此次現象還在進一步監測當中,後面的走勢如何是否會造成自然災害還未可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現象必定會造成全球氣候的影響。我們不能改變氣候變化發展,但是預防我們是可以提前做好的。各國之間的糧食儲備也應該早早儲備完成,以防後期價格漲幅變動過高,讓經濟發展更加動蕩不利於穩定發展。各種產業發展也要早早規避氣候風險,減小它帶來的衝擊力。只有這樣才能平穩度過這一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