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投影機頻道原創]對近視的小夥伴們來說,眼鏡就跟孫悟空的緊箍一樣,戴上就拿不下來了。小編現在深恨第一個寫「戴著眼鏡文質彬彬」這句話的人,如果不是這句話,我也不會作死的戴上眼鏡,從此在近視的世界中越滑越遠。近視小夥伴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看看用景深效果拍出來的照片中那模糊的背景就知道。一個深度近視的小夥伴丟失了眼鏡,就相當於正在打仗的士兵弄丟了武器一樣可怕。所以如果你的身邊有一個近視眼敢不戴眼鏡跟著你出門,請一定要珍惜,這說明他/她是真的信任你。
如果把近視當作一種病的話,那相信現在很多人已經無藥可救了。據調查,現在我國的近視人口已經達到4.5億,而且近視人群正在向著低齡化發展。原因是什麼?看看現在抱著手機、平板不放手的小孩子們就知道。玩一個小時手機讓眼睛休息十分鐘?臣妾做不到啊!少玩手機多運動,合理膳食少熬夜?臣妾更是做不到啊!那麼產生的結果便只能是近視度數越來越高,眼鏡鏡片越來越厚。難過的不光是眼睛,還有無辜躺槍的鼻子。
佩戴眼鏡就如同是對鼻子上刑
近視者眼中的世界
隱形眼鏡推出之初,很多近視眼小夥伴都激動萬分,以為會是近視的終結者。不過事實證明,雖然隱形眼鏡能夠「隱形」,但是不論是佩戴方式還是佩戴時長都是一大痛點。在佩戴隱形眼鏡的過程中,大眼睛的優勢又一次顯現出來,而對擁有眯眯眼的小夥伴們來說,與其「享受」眼睛中進沙子的感覺,還不如讓鼻子受點兒罪。並且我們的眼角膜同樣需要呼吸,一旦損傷就會直接影響視力,所以「隱形」雖美,但是有風險喲!
隱形眼鏡成為當下近視人群的新選擇
這麼多年來,與近視人群激增的數量成反比的,是止步不前的近視眼治療法。很多人以為雷射治療能夠一勞永逸,幫助自己徹底擺脫眼鏡,但其實雷射治療是直接通過削切和磨鑲角膜來實現視力的快速調整,「急功近利」的治療形式帶來的必定是一系列的危害,這也是雷射治療法需要謹慎選擇的原因。日前,加拿大一家科技公司開發出一款高仿生鏡片,據說可以在10秒內幫助近視者恢復視力,不知會不會是近視人群的福音呢?
● 10秒內恢復視力可不可信?
據開發這款「神器」的科技公司介紹,這種能夠10秒恢復視力的高仿生鏡片不但能夠矯正近視眼,而且還能夠讓視力恢復到1.0以上。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只需戴上仿生鏡片,用生理鹽水衝洗一下,便能夠讓仿生鏡片在眼球上擴散開來,迅速矯正視力。而整個安裝過程也只需要八分鐘,非常簡便,並且不會給佩帶者帶去任何不適感。
高仿生鏡片
該科技公司已經於今年4月份在某權威眼科會議上公開了這項頂尖技術,並表示會進行相關測試,如果測試成功,這項高科技產品將會在2017年面市。同時開發者也表示,雖然這款產品不會對眼睛產生任何副作用,也不會導致有閃光或者夜盲症等問題,但是僅限25歲以上的成年人使用,因為只有超過這個年紀的人,其眼睛結構才是完全成熟的。
據稱這款仿生鏡片可以10秒恢復視力
隱形眼鏡與這款仿生鏡片的外觀相似
感覺這麼一介紹,這款聽起來很高大上的產品似乎是又一款隱形眼鏡的誕生。看,同樣的外觀,同樣的佩戴方式,甚至是同樣的效果,憑什麼這種高仿生鏡片就能夠號稱「10秒恢復視力」?10秒內恢復視力究竟有沒有可能?
● 從投影角度來看眼睛
10秒內恢復視力是否可信?從眼球的結構來分析也許不是很好理解,所以咱們就從投影的角度來分析這種可能性的大小。如果把眼球的結構立體化,那咱們的雙眼其實就如同是兩臺高清投影機,我們所看到的180度畫面則相當於是兩臺投影機進行無縫拼接融合所投影出的畫面。所以眼睛這款「投影機」的性能如何,還要從投影的鏡頭成像原理開始分析。
投影機的投影鏡頭類似凸透鏡
投影機的投影鏡頭類似凸透鏡,在投影機中形成的圖像經過凸透鏡形成物體倒立、放大的實像,再經過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其在屏幕上成像。人眼的成像原理與此相同,眼球中的晶狀體就相當於是一個可變焦距的凸透鏡。導致近視眼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人眼中的晶狀體腫大,過度折射光,使人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遠處的景象則模糊一片,相當於投影機中的失焦現象。
凸透鏡成像原理
眼球成像原理
很多投影機出現失焦現象是由於機身內部散熱能力不足影響鏡頭調焦能力而產生的。鏡頭調焦能力不足,投影圖像就會落在鏡頭前方,呈現在投影幕上的畫面就會顯得模糊不清。想要在短時間內改善失焦現象,需要讓鏡頭重新變得靈活,而對應到人的眼睛,則是需要晶狀體在10秒內恢復其靈活伸縮性,對於目前的醫學技術來說,還不能夠做到這一點。所以10秒內矯正並恢復視力這一說法,貌似不太可信。
● 僅僅是開掛的隱形眼鏡?
上面我們從投影的角度分析可知,在10秒內恢復視力的可能性太小。不過加拿大的那款高科技仿生鏡片,是否僅僅是隱形眼鏡的升級版呢?國內有眼科專家指出,這不是隱形眼鏡,而是一種多焦人工晶狀體,在使用過程中比雷射手術的風險更大。
晶狀體在調焦過程中的形態變化
人工晶狀體在醫學中早有使用先例,主要是用來治療白內障患者。而使用人工晶狀體恢復視力則需要以手術的形式實現:在患者的眼球上劃開一個1.8毫米的小口,將人工晶狀體注入眼球中,10秒鐘內,人工晶狀體就會在眼球中擴散開來。而這種手術的最大風險在於,需要先將眼球中的一部分晶狀體取出再植入,而人工晶狀體的生理調節功能絕對是遠遠趕不上自然晶狀體的。這種光聽聽就覺得眼睛疼的手術,要說完全沒風險絕對是騙鬼的。
這種手術光想想就眼睛疼
保護視力還是健康的用眼習慣更重要
所以想要一勞永逸、徹底治好近視的小夥伴們恐怕又要失望了。咱們目前能夠做到的就是愛護自己的眼睛,從實際生活細節中保護視力。能夠真正以科技手段無副作用恢復視力的方法,其探索完善之路還很長。
總結:
我們都是取經路上的孫猴子,「緊箍」戴上容易摘下難,高仿生鏡片的推出確實激動人心,但是從原理上分析就會發現不太現實。眼睛是我們身上不可替換的「投影機」,也是我們了解世界的最直觀的途徑,保護視力、愛惜眼睛,還是從良好的生活習慣出發比較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