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蝌蚪五線譜
如果這種青蛙與它們的現代近親的習性相似,它們將非常具有威脅性。考慮到它們的巨大體形,不僅蜥蜴、哺乳動物或者小型青蛙會成為它們的美食,甚至剛出生的恐龍幼崽都將淪為它的獵物。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世界已經變成二次元的了,各種動漫及其周邊產品似乎不再是兒童的專利,擁有更多財力的中青年反而成為了動漫消費的主流人群。比如提起馬達加斯加,我們會想到什麼?老虎,企鵝,長頸鹿,馬戲團……很明顯,這是被美國康拉德·弗農導演的《馬達加斯加》系列動畫電影洗腦的結果。那麼,提起蟾蜍呢?年紀大一些的人可能會想到一些童年在泥地抓蟾蜍的經歷,但是在當今較年輕的一代人中,他們可能首先就會想到日本動漫《火影忍者》中的「蛤蟆文太」。
《火影忍者》中的「蛤蟆文太」
《火影忍者》被岸本齊史創作以來,一直更新了15年,直到2014年才完結,它承載了無數人的青春記憶。在這部動漫中,「鳴人」(動漫人物)的通靈獸「蛤蟆文太」,其叼著一根煙的「大哥範兒」形象也深入人心。然而,文太那樣的巨型蛤蟆在無數動漫迷的眼中也不過是作者的一次有趣創作而已,現實中當然不會存在一躍能翻山,喜歡抽菸的大蛤蟆了。但是,肚子餓了能把恐龍當點心吃掉的蛤蟆卻是真實存在的,怎麼樣?動漫迷們想要學習通靈術了嗎?
魔鬼蛙
這種巨蛙的「通靈術」可不是源自「自來也」(動漫人物)的學習,想要拜師的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古生物學者戴維·克勞斯才是正確的選擇。1993年開始,克勞斯就在馬達加斯加島上搜尋著異常巨型青蛙的骨頭碎片,經過不斷的探索發掘,克勞斯和他的研究小組才終於尋找到足夠多的青蛙骨頭碎片,並將這些碎片拼接起來,基本確定了巨蛙的形態和樣貌。
非洲巨蛙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青蛙是非洲巨蛙,它可以長到30釐米左右長,重3公斤多。若是將它的兩腿拉開,身長可達1米多。但克勞斯發現的這種巨蛙有4.5公斤重,40.6釐米長,可謂是「蛙中之王」,並且,化石表明這類蛙有張大嘴,下顎有力,長有牙齒,其骨頭上的起伏則顯示它可能有某種骨質「甲冑」。科學家給這種奇特的遠古巨蛙起名「魔鬼蛙」,由希臘文的「魔鬼」和拉丁文的「青蛙」組成。「魔鬼」這樣的稱謂總是讓人覺得有些不寒而慄,不就是一種比現代蛤蟆大一點的蛤蟆嗎?就算有牙齒、鎧甲,又能有多可怕呢?
根據挖掘出來的化石推測,「魔鬼蛙」生存於距今7000多萬年前的恐龍時代末期(即白堊紀後期)。原本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魔鬼蛙應該是處於慌忙逃竄,流離失所的狀況才對。可是魔鬼蛙卻無畏強權,常常喜歡「在太歲爺頭上動土」,它和當今世界的青蛙不一樣,它不以蝸牛、蚊蟲等小動物為食,反而通常都把蜥蜴,小恐龍當作美餐。這一點跟它籤下「通靈契約」的克勞斯就曾證實過:「如果這種青蛙與它們的現代近親的習性相似,它們將非常具有威脅性。考慮到它們的巨大體形,不僅蜥蜴、哺乳動物或者小型青蛙會成為它們的美食,甚至剛出生的恐龍幼崽都將淪為它的獵物。」不僅食性不同,科學家們認為魔鬼蛙的棲息環境和當今的青蛙也有差異,「魔鬼蛙」通常不生活在水生環境中,也不像當今的近親那樣在睡蓮葉子上跳來跳去。相反,它們通常生活在半乾旱環境中,利用環境偽裝自己,然後突然躍起,從而捕食獵物。
魔鬼蛙
然而體型巨大、習性差異卻不是科學家們如此關注魔鬼蛙的全部原因,魔鬼蛙的「族譜」在科學家間也是一個饒有趣味的話題。科學家們發現,魔鬼蛙出現於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而它的現代近親卻生活在南美洲。難道魔鬼蛙真是蛤蟆文太的現實版嗎?它可以一躍跳過印度洋和大洋洲?
魔鬼蛙
比起「二次元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對於生物化石專家來說,「魔鬼蛙」化石的發現促使他們重新思考遠古時代的大陸板塊究竟是如何連接的。美國科學家在2008年2月18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文章說,這種巨蛙的發現可能有助於對地球板塊漂移學說的研究。在以前關於地球板塊遷移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認為馬達加斯加在大約1.6億年前與非洲大陸分離,但與印度、南美洲、南極洲和澳洲仍連接在一起,在約1.2億年前,馬達加斯加和印度板塊與其它大陸板塊分離,到了8800萬年前,馬達加斯加又與印度板塊分離。
魔鬼蛙
但有關「巨蛙」的最新發現則表明,馬達加斯加和南美洲之間曾經由一條大陸橋連接,直到恐龍時代後期消失。研究人員隨後在馬達加斯加島發現了很多與魔鬼蛙同時代的動物化石,與它們在南美洲的近親也非常相似,更加證實了「馬達加斯加和南美洲之間曾經由一條大陸橋連接」這一結論。魔鬼蛙出現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而它的現代近親卻生活在南美洲,這也成為了馬達加斯加與南美洲以及南極之間曾經存在一條大陸橋的最新證據。
人們常常講「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不知道岸本齊史君在創作動漫人物「蛤蟆文太」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科學家們會發現「文太」在現實世界中的原型呢?(文:吳任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