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天力之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對比《守望先鋒》的英文翻譯時,我發現了一個細節。不論是臺服還是國服,都統一將那個一身黑色裝扮、可以進入幽靈形態、並用著兩把地獄火霰彈槍的角色譯作「死神」,但他英文原名卻不是Death或Azrael,而是Reaper(意為收割者)。
事實上,我們常常接觸到的西方死神形象,不管是影視劇還是遊戲,都有著黑色長袍、長柄鐮刀、骷髏面目的典型形象。
不過,你真的了解它嗎?
黑夜鬥篷
黑袍加身,死亡如影隨形。
死神的來源和演變的始終很難說清楚,要追溯文明的傳播,文化交流的歷史。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宗教和文化當中。死神擁有各種名稱,收割者的形象只是死神的一個代表,而且它的形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但總逃不過黑色、紅色和白色,似乎變成了構建死亡這一主題的代表色。黑暗與死亡,鮮血和白骨,古人們讓收割者披上黑色的鬥篷可不是心血來潮之舉。
早在文字未發明之前,有關於死亡的形象於祭祀儀式、或是墓地壁畫等都廣泛的存在。即使是在書寫的紀錄方式出現之後,人類對於生與死的探討也不曾間斷過。圖像所表達的死亡,仍舊是最豐富,也是人類在面對這個終極關懷之時最直接反映出自我的呈現。每一個人都將有面對死亡的一刻,卻沒有機會再回頭描述這個經歷、紀錄所謂死亡的過程,只能用已知世界來想像這未知的將來,以熟悉的形式使無形的死亡具體化。而最終呈現給我們的,便是各文化中形態迥異的死神形象。
但黑色的主旋律從未變過。
大部分想像中人死後所在的冥界往往位於地下或一個暗無天日的地方。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冥王哈迪斯就被描繪為坐在四匹黑馬拉的戰車裡,手持雙叉戟。他使命之一便是檢查是否有陽光從地縫射進黃泉。
我們往往認為光代表了生命、希望和正義,那與之相反的黑暗就成了死亡與邪惡的標誌。這是人對無光環境的恐懼所表現出一種變體,讓我們的祖先遠離黑暗、逃離可能躲藏其中的捕食者。正因為光一直是我們觀察周遭的必要條件,所以人會本能地恐懼黑暗、遠離黑暗。
塔納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夜神之子,睡神的兄弟,喜歡披著黑鬥蓬,有著黑色的羽翼。他的形象體現了古人對黑夜、死亡與睡眠三者的看法,死亡不過是另一種安眠,當人闔上雙眼自然只能看見一片漆黑。
披著黑色鬥篷的收割者用一身寬大的袍子掩蓋了身形,兜帽下的臉藏在陰影下或露出慘白的骷髏。你永遠不知道鬥篷下是什麼,死亡是未知的,而人們最恐懼的正是未知。
骷髏與骨
即使暴雪做過調整,但大部分人都看得出,死神的白色面罩有著明確的骷髏元素存在。他的技能圖標也充分反映了骷髏作為死亡的代表形象清晰又明確,是非常合格的標誌。
雖然死亡之不可避免的本質不會因著時空而改變,但是由想像力來呈現這無法想像之事的結果當然會在不同的時代、文化環境、民族人種之間產生不同面向的表現。神話、宗教、民間傳說、藝術、文學等等,都留下許多關於死亡的描述。
但不管在哪一個文化,哪一個地區,骷髏永遠都和死亡緊密相連。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對遊戲中的骷髏進行和諧的現況發生,防止玩家產生關於死亡的不良聯想。但當你去進行科學的解讀後,骷髏無非是沒有皮肉、毛髮的全副骨骼或頭骨,卻偏偏有著奇異的驚悚感。
有人小時候什麼都不懂時,不知道骷髏是人的一部分,甚至不明白死亡是什麼,但是第一次看見骷髏的圖片就感覺很害怕,覺得骷髏很恐怖。這便是人的本能。
骷髏有著帶來恐懼的優勢,它的出現本身就代表著一次曾經發生的死亡,也與腐爛密不可分,由生命淪為無生命,到達希望的終點。
這麼看來,無非是人把過去的、發生在別處、別人身上的死亡藉由骷髏形象來表達自己對於死亡的恐懼,骷髏成為死亡的符號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死神鐮刀
鐮刀不僅僅是農具,也是對一種彎曲的劍的稱呼。
在西方藝術與文學的領域中,古希臘羅馬神話對創作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希臘神話中的第二代眾神之王克洛諾斯(即宙斯之父)正是通過「鐮刀奪位」, 推翻了他父親的統治。這裡所用的鐮刀就是一種武器,類似彎刀的劍。
但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死神與鐮刀並無關聯,前文提及過的塔納託斯(Thanato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死神,羅馬神話中名為Mors。他是個美少年,住在冥界,手執寶劍,銀色的長髮,身穿黑鬥篷,有一對發出寒氣的黑色大翅膀,他會飛到快要死亡的人的床頭,用劍割下一縷那人的頭髮,那人的靈魂就會跟著被攝走。這和收割者的形象是類似的,只不過是用寶劍取走將死之人的靈魂。
在西方文化符號的另一個重要源頭《聖經》中,有作為上帝信使,拿著沙漏、頭戴皇冠、持有長劍的死神;也有出現在末日來臨之時四騎士之一,騎在馬上的死亡騎士;當然,也包括了收割者。
靈魂收割者揮舞手中的鐮刀,像在麥子裡收割麥子一樣收割人的生命,鐮刀對於收割者來說形象氣質就非常符合了。
帶著一個大長柄大鐮刀的骷髏骨架、穿黑色鬥篷與兜帽的形象,第一次普遍出現是在14世紀英格蘭,而「the grim reaper」的名字是在1847年被首次承認。收割者作為死亡的化身,其形象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最後,展示一下在不同文化中的死神:
希臘神話:Hades(哈迪斯)
北歐神話:Hela(海拉)
巴比倫人:Ereshkigal(埃列什基伽勒 )
佛教:Yama
伊斯蘭教:Azrael
迦南人:Mot
凱爾特人:Morrigan
中國人:閻羅(Yama 的音譯)
古埃及人:Ancient Egypt - Anubis and Osiris
芬蘭人:Tuoni, his wife and children
印度人:Yama
伊博人:Ogbunabali
日本人:Enma (Yama 的音譯)
毛利人:Hine-nui-te-pō
瑪雅人:Ah Puch
墨西哥人:Santa Muerte or Saint Death
挪威人:Odin and Freya
羅馬人:Pluto
上面羅列的是通常意義上我們認為的冥王和死靈之主,與收割者的形象有所不同。類比來看,靈魂收割者的角色和黑白無常、勾魂使者的功能類似,但他並不是冥界之主。
也正因如此,他富有侵略性的形象被廣泛運用在影視作品和遊戲之中,成為了最常見的死亡化身。
(天力之與/文 洛特之劍/編輯)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當金牌作者,開網易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詳情請看這裡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如果您希望看到更有趣,更專業,更好玩,更深度的內容,或是想要欣賞自己的投稿大作。請掃下列二維碼下載愛玩APP,訂閱我們的《百萬投稿每日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