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高齡、58年黨齡、46年村幹部、38年村支書」、「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一個人、一輩子,一條渠,克服艱難困苦,創造人間奇蹟」。他就是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被譽為「當代愚公」、「年份英雄」、「時代楷模」的黃大發同志。6月28日上午,黃大發先進事跡報告會在省委大禮堂召開,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諶貽琴,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慕德貴等省領導出席報告會,慕德貴主持報告會。
會上,參會人員集中觀看了《全國「時代楷模」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跡宣傳片》。觀看過程中,鐵錘鑿壁的聲音在會場久久迴蕩,全體參會者無不為其精神所感染、所振奮,更為老人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共產黨員氣質所深深折服。
隨後,新華社貴州分社記者陳嬙、遵義市播州區平正鄉黨委書記張文富、黃大發同志外孫女陳燕、水利局原副局長黃著文、宣傳部長張雪梅用真摯的感情和生動的實例為大家講述了原草王壩村支書黃大發同志率領群眾,歷時36年,靠著風鑽、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之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歷史的感人事跡。報告中,報告人幾度哽咽,聽講的人也紅了眼眶,掌聲陣陣疊起,鮮活的黃大發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奮進。
最後,黃大發同志在大家的敬仰和掌聲中走上主席臺,用充滿驕傲和自豪的聲音重溫了入黨誓詞,體現了一名老黨員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聽著這鏗鏘有力的誓言,心情澎湃,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使每一名參會者的心靈再次受到震撼。
諶貽琴在聽完報告後作重要講話,她要求各級黨組織要把開展向黃大發同志學習活動與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緊密結合起來,大力宣傳黃大發同志的感人事跡,弘揚其崇高精神。廣大黨員幹部要帶頭以黃大發同志為榜樣,學習他矢志不移、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質,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學習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戰天鬥地的愚公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幹、低調務實埋頭幹,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實踐中主動作為、主動擔當,貢獻力量;學習他牢記宗旨、心繫群眾、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時刻牢記黨的根本宗旨,以實際行動辦好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學習他不忘初心、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黨員本色,以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辛福指數,自覺踐行黨的宗旨,爭做人民滿意的好公僕,把不忘初心的承諾鐫刻在貴州大地上,書寫出屬於這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為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校師生代表50人參加了此次報告會。報告會後,教師代表表示要學習黃大發對黨忠誠和對人民的深厚情感、學習他對事業的熱情和愚公移山的精神、學習他釘釘子的精神,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認真踐行貴州教育精神,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為貴州教育貢獻智慧和力量。學生代表表示會將黃大發精神轉化為勤奮學習的動力,腳踏實地,努力成才。
據悉,黃大發所在的草王壩村是一個被層巒疊嶂的山峰藏得死死的村莊。千百年來,這裡的人祖祖輩輩吟唱著一首心酸的民謠:「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黃大發從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一個人、一輩子、一條渠,克服艱難困苦,創造人間奇蹟。
文/圖 趙利平 審核/鄒曉青
諶貽琴作重要講話
黃大發重溫「入黨誓詞」
陳嬙分享採訪故事
陳燕分享黃大發家庭故事
張雪梅發言
報告會現場
我校師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