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遙遠的未來,黑星和他的罪惡軍隊為了控制整個地球而發動戰爭,他們唯一的對手是科學家詹姆斯·查格爾博士和他的精銳勇士。他們在一起,是不可戰勝的,他們在一起就是麥克瑞一號。」這段激動人心的開場白來自經典電視動畫片《麥克瑞一號》,《麥克瑞一號》曾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星球大戰》這個片名在我國電視臺播出。
本文提到的八十年代譯製動畫片《星球大戰》,和喬治·盧卡斯執導的美國科幻電影《星球大戰》(Star Wars)沒有任何關係。譯製動畫片《星球大戰》的國外原版片名是《麥克瑞一號》(Macron 1),這是一部美國1986年播出的26集電視動畫片,《麥克瑞一號》在國內的播出時間早於另一部經典電視動畫片《變形金剛》,1987年北京電視臺將該片改名為《星球大戰》,並在「國際動畫片展播」節目裡試播了其中的6集,1988年北京電視臺播出了完整版動畫片《星球大戰》。
《麥克瑞一號》並不是一部正宗的美國動畫片,當年美國薩班公司(Saban Productions)製作了兩版電視動畫片《麥克瑞一號》,分別是美版和國際版。其中美版《麥克瑞一號》是根據兩部日本動畫片《戰國魔神》和《亞空大作戰》重新剪輯編寫的動畫片。國際版《麥克瑞一號》則是僅將《戰國魔神》重新剪輯編寫。我國八十年代播出的動畫片《星球大戰》其實就是國際版的《麥克瑞一號》。
《麥克瑞一號》的大致劇情是,在遙遠的未來,科學家詹姆斯·查格爾博士創造了麥克瑞一號來對抗邪惡勢力黑星。這部動畫片中的人物形象鮮明,其中包括,代表正義方的麥克瑞一號小組成員:查格爾博士、飛行員凱茜、飛行員加森、飛行員斯科特、超級計算機雨果、還有片中的小主角內森·布瑞之和他的機器人保姆安迪。小主角內森在片中是科學家威廉·布瑞之博士的兒子,布瑞之博士雖然在該片第一集裡就過早身亡,可是他的貢獻很大,他不僅發明了「遠程傳真技術」,他還從流星裂變中研製出了動力,從而解決了傳真飛船(麥克瑞基地)的動力問題。
麥克瑞一號小組的目標就是要把邪惡的黑星勢力趕出地球。本片的反派人物塑造也各具特色,其中包括:反派頭目黑星、手持紅玫瑰的阿漢王子、大塊頭的加洛旦、獨眼龍布萊特上尉、骷髏機器人等。該片的故事並不複雜,每集都是正邪兩方的較量。只是該片的結局讓人頗感意外,片中的反派人物之一阿漢王子最後棄惡從善,加入了反抗黑星的陣營,他還愛上了麥克瑞一號成員凱茜。
《麥克瑞一號》為了適應美國市場,整部動畫片在日本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從該片劇情、人物姓名、人物配音以及背景音樂全部重新編寫,僅僅保留了《戰國魔神》的畫面部分,最終成片和原作《戰國魔神》對比起來就是兩部內容完全不同的動畫片。《麥克瑞一號》捨棄了原作的日本配樂,改為更具節奏感的美式流行樂,曲目從麥可·傑克遜的經典歌曲《Beat It》到電影《比佛利山警探》主題曲《Axel F》,包含了眾多八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金曲,這些超燃且動感十足的配樂在片中非常出彩。
《麥克瑞一號》片中的一些劇情理念在當年比較超前,例如瞬間遠距離傳真、三機合體機器人等,這些科幻情節讓成長於八十年代的孩子們大開眼界。就拿片中的三機合體機器人來說,巨大無比的戰鬥機器人麥克瑞一號體內可以容納三架戰機,這三架戰機分別藏身於麥克瑞一號的胸部和雙腿,同時這三架戰機還可以組合成一個小型戰鬥機器人。片中的麥克瑞一號威力無比,無論遇到什麼對手,最終總能大獲全勝,《麥克瑞一號》是當年電視機前孩子們心目中的最酷炫動畫片。
小夥伴們,你們還記得這部八十年代的科幻動畫片嗎?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