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作為十二生肖中唯一一個人盡皆知又不實際存在的生物,它有著神秘的背景和無限的魅力引得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和想像。
十二生肖最早最完整記載十二生肖且與今相同的是東漢王充的《論衡》: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醜未亦土也,醜禽牛,未禽羊也。木勝土,故犬與牛羊為虎所服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水勝火,鼠何不逐馬?金勝木,雞何不啄兔? 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土勝水,牛羊何不殺豕?巳蛇也,
而在這之前,西周時期的《詩經·小雅·車攻》裡也有記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只不過跟現在的十二生肖略有些不同。
也就是說在西周之前,龍這種生物就廣為人知,應該是現實存在,不是無中生有的。
就跟人一樣,根據外表分黃白黑三種人,龍也不例外。
按顏色主分為,青龍,白龍,黑龍,紅龍,黃龍等等。
其中青龍為祖龍。
《易經》有雲: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所以這四象對應到動物身上就是:青龍,白虎,玄武,朱雀。
是以在祖龍青龍的繁衍生息下,如同人類一樣為了適應環境為了更好的生存開始基因變異,因此有了其他各色的龍,例如前面提到的:白龍,黑龍,紅龍,黃龍。
再加上找的老婆不同,混血後生出來的下一代龍子就更是形形色色。
最出名的莫過於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囚牛,龍和犀牛結合生下的龍子,黃色,頭上長著小角,性格繼承了母親犀牛的溫順,不弒殺也不逞強鬥狠,是龍中的謙謙君子,最喜好音律,時常伏在琴頭欣賞音樂,所以人們投其所好將它的形象雕刻在琴頭樂具上。
睚眥,龍和豺狼結合生下的龍子,大大遺傳了母親的基因,樣子肖母,只不過長了龍角,怒目,雙角向後緊貼背部。樣子肖母,脾氣習性自然也一脈相承,心胸狹隘,小氣記仇,又喜戰好殺,吃不得虧。這也是睚眥必報這個成語的由來。人們根據它這個習性故此將其雕飾在刀柄劍鞘上。
嘲風,龍和鳳凰結合生下來的龍子,外形豔麗,因為母親是吉祥物,高高在上,連帶它也倍受人們喜歡,又因能驅魔鎮邪,所以喜歡冒險的它被人們刻在屋頂殿角之上。
蒲牢,龍和蛤結合生下來的龍子,形似父親,性似母親,喜歡鳴叫。住在海裡,雖然是龍,卻害怕巨大的鯨魚,鯨魚一兇它,它就呱呱大叫,音亮廣,聲馳千裡。人們抓住蒲牢的特點,把它鑄為鍾鈕,把鯨雕在撞木上,只要鯨木一撞,鐘聲就在它的加持下響徹雲霄。
狻猊,龍和獅子結合生下來的龍子,龍頭,身形隨母像獅子,喜靜不喜動,宅男一枚,喜歡煙霧,有耐心,被佛祖收為坐騎,因此常在寺廟的香爐上見到他的身影。
贔屓,龍和烏龜結合生下來的龍子,龍頭,身形隨母像烏龜,又稱龍龜。性調皮,喜負重,常背著三山五嶽遊走,後被夏禹收服,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刻在石碑上讓它自己背著。所以我們常見的贔屓形象都馱著石碑,又稱它為碑下龜,象徵著長壽和吉祥。
狴犴,龍和老虎結合生下的龍子,外形隨母有角。性格也山中之王的霸氣,好管閒事,凡有不平,便仗義執言,而且明辨是非,秉公處理。所以常常出沒於需要公正的地方,如官府衙門和牢獄中。保黎民百姓的公正公平,因此稱其為守護神。
負屓,龍和蛇結合生下的龍子,它長得跟父親最像,雅好斯文,謙謙君子模樣,又喜愛文學,所以常常盤臥在刻了文字的碑上欣賞,也因此跟贔屓成了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好哥們。
螭吻,龍和魚結合生下來的龍子,龍頭魚身。電視劇《香蜜沉沉燼如霜》裡,夜神就是龍和鯉魚生下的龍子。螭吻喜好吞吐水,噴浪降雨,可避火災,祛除邪魅,因此和嘲風一樣被雕刻在殿頂脊梁上看護宅院。
當然九並不是單指九個,這裡是泛數,說明龍子比較多,只摘些特殊緊要的記錄而已。
凡事單一就簡單好處理,多了如果沒有規則,就會像麻線一樣亂了套。
無規矩不成方圓,龍子也一樣。都有龍的血脈,誰聽誰的誰也不服啊?
那咋辦,用拳頭說話,按能力辦事,分區域而治。
因此有了等級最高的天龍,次之地龍,最末的海龍。
按爪數分,其中能力最強的五爪龍,次之的四爪龍,最末的三爪龍。
按出生形態,又分為卵生龍,胎生龍,溼生龍,化生龍。
這其中卵生龍最次,化生龍最強。卵生龍即是龍蛋破殼而出的龍;胎生龍即是龍媽媽直接生的小龍;溼生龍即是藉助外界環境而生成的龍,類似孫悟空;化生龍即是應天地而生的龍,祖龍青龍就是化生龍。
比如仙俠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裡面的父神就是化生神;東華帝君,鳳凰,就是溼生神;白淺,夜華等等就是胎生神,卵生就太多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同樣有龍的地方也不例外。
為了防止龍多混雜無所事事惹是生非,像龍九子一樣根據喜好劃分職務,開始各司其職。
吞雲的,吐霧的,行風的,施雨的。於是又分為雲龍,蜃龍,火龍,水龍,雷龍,蟠龍等等。
按能力不同,掌管的職位也不同。
比如《西遊記》裡面的,同屬水龍,但四海龍王職位就比井龍王大多了,自然人家能力也更強。
在強者為尊的世界裡,高高在上的霸氣,自然吸引大批的追隨者。
除了上面這些有血脈的先天優勢龍,還有不少其他種族的有志者也想化龍成為強者。
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鯉魚跳龍門,剩下的就是長蟲蛇的家族。
這都是憑努力堅持不懈最終獲得成功的。
也有不思進取,想走捷徑的。進入天上的化龍池,被靈氣一催,直接變成了龍。
這種化龍,跟前面的化生龍可不一樣。兩者簡直就是雲泥之別。化龍池出來的龍,相當於人飼養的牲畜一樣,神仙們吃的龍肝鳳髓就來自它們。
如果說龍分三六九等,這種龍就是連下九流都排不上,算不入流的。
龍和人也一樣,不同形態的生長時期,稱呼也不同。
據《述異記》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
其中,虺(hui)是龍的幼年時期,蛟是四爪龍,龍為五爪龍,角龍是長了角的龍,應龍即長翅膀的龍,也稱黃龍。
而龍的歷史上混的名聲比較響亮的龍有哪些呢?這就跟我們某個姓氏的名人一樣。
比如姓劉的,有劉邦、劉徹、劉秀、劉備等等。姓李的,有李世民、李隆基、李白、李清照等等。
那為人所熟知的龍,到底都有誰呢?
1青龍,祖龍,應天地運勢而生,乃四象之首,正東方,乃東方之神,五行屬木,又稱木神。王力宏歌詞裡,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叫中國。所以中國被稱為龍的傳人的說法由來已久。
2應龍,有翅膀的龍,又叫黃龍。能和風化雨,跟著黃帝大戰蚩尤一戰成名。後來又助大禹治水,幫助禹王擒獲了無支祁。功勞不小。
3燭龍,又名燭九陰,《山海經》記載,他人首龍身,紅皮膚,住在極寒之地, 身長千裡, 睜開眼就為白晝, 閉上眼則為夜晚, 吹氣為冬天, 呼氣為夏天, 能呼風喚雨。
4角龍,應龍的青年時期,少年有為,聲名在外。
5四海龍王,敖氏家族,託《西遊記》的福,人人都知道他們。
6小白龍,白龍馬,唐僧坐騎。
7涇河龍王,被斬了龍頭,向唐皇李世明索命的水龍。
8井龍王,也是因《西遊記》而被廣為人知的。
9龍九子,遍布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見到。
10蟠龍,盤著的龍,主要盤在皇帝宮殿柱子上及建築物上而廣為人知。
還有哪些龍的知識呢?歡迎大家留言,我們一起來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