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站臺》講述一個不太遙遠的「反烏託邦」公民自願將自己監禁起來,並承諾釋放後將增加社會流動性,但由於被囚禁,他變得如此激進,以至於不惜一切代價乘坐一張單程票上的魔鬼送菜升降機來保護「義大利奶油布丁」。要理解這條軌跡,我們需要了解他的監獄:監獄坑——一個「圓形監獄」的令人興奮的排列方式 ,成百上千的平臺被垂直堆疊起來,從中間被掏空。每天,一個裝飾著奢華盛宴的平臺從塔頂向下延伸。它會在每一層停留幾分鐘,讓靠近頂層的人吃得飽飽的,而位於底層的人則在為吃剩的食物而戰——如果還有剩餘的話。隨著對這種囚禁本質的噩夢般的細微差別的進一步顯現,這個平臺穩步地展示了自己作為對電影中科幻監獄神殿的最顯著貢獻之一,以及一個深刻的寓言。
獲得第61屆坎城電影節的短片《下一層》暗示複雜,結局的朦朧,引起了散發思考。它像是一則古老寓言,雖然我們看懂了寫的什麼,但我們深究文本的第二層「內涵」結構時,卻很難明確。與《下一層》相似的《飢餓站臺》,使用了一樣的手法。不過它在改編加擴寫。《飢餓站臺》與《下一層》的不同的地方在於《飢餓站臺》所展現的人性變化更為豐富和徹底,更加現實。而相同點在於,建築設計的相似性、以進食為象徵、同樣下降的餐桌、同樣的雙層結構文本處理。
當初看到《飢餓站臺》的預告時,便驚喜於這個設定的優秀,一層層向下載滿食物的平臺,每一層越來越飢餓的人們,上層與下層之間因為人類最基本需求而陡然生發的矛盾。這個人世間的明喻太過顯然,也有太多可以去討論的地方。電影沒有浪費這樣的題材,對其進行了一些探索,世間只有三類人,一類高層人,一類底層人,還有一類正在墜落。但只有選擇墜落,才有可能再次上升。
在營造氛圍這一塊,這片子做的很不錯。偏青白的色彩很好的包容了畫面裡骯髒的部分,讓本該髒兮兮如豬圈的監獄空間看起來不至於太過黏膩,這樣的色彩中,哪怕是把掛著血沫肉沫的屠刀擱進去,看起來也是鋒利感多過令人作嘔的感覺。時不時穿插進去的純紅色場景,增添了很多視覺刺激的同時,還很好的渲染了罪惡癲狂的情感,似乎在那樣赤紅混亂的情景下,觀者也能很好的入戲了。
重複的剪輯手法和截斷式的轉場方式也很好的幫助到了整體影片的敘事,讓故事的敘述詳略得當,那種機械數字和重複語言的疊加有種層層遞進,逐漸歇斯底裡的遞進感。
這種赤裸裸的諷刺社會階級並且通過一種人吃人的叢林野獸形式反應出來的電影風格,一開始有些地方還沒太看懂,後來看了一些介紹才知道真正的結尾藏在影片中間,而且在333層也沒有小女孩,是主人公的幻想,因為在中間的影片結局中送上去的是那個布丁,但是可悲的是廚師長竟然認為送上去的原因是布丁有一根頭髮,與古代晉惠帝的「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對統治階級與共產主義明目張胆的諷刺。
電影裡大部分底層人吃不飽飯咒罵上面的人浪費食物祈求可以剩點給自己,但換自己到上面也浪費不會省著吃,就像一部分人先富了然後讓子女帶著錢離開中國移民海外,因為疫情回來了因為中國有免費醫療資源,有的人罵著他們佔盡便宜卻也做著移民夢,人性自私優先自己合適。
為什麼不給下面人留點,因為他們生死跟我無關,不信試試下面住著自己爸媽媳婦兒子以及各種家族直系旁系成員,還會不會不給他們活路,人性冷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但人性也有無私和熱心,比如男主和老黑放棄六層舒適生活,一路守護著蛋糕,尋找希望。
大量的隱喻和象徵也可以帶給觀眾不一樣的體會和解讀,深刻但不艱澀,絕望但也能讀出希望。個人感覺這片子想表達的內容直白乾脆,沒怎麼故弄玄虛,從頭到尾的貫徹一種迷幻邪門的感覺。階級和欲望,是最突出的倆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