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的理論
關於外星人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如果你問費米,會發現無論答,存在或不存在都是不成立的。
羅賓·漢森提出了大過濾器假說,試圖回答費米悖論。大過濾器就像文明的推進器,一個毫無生機的荒蕪之地發展到星際文明需要經歷9個階段:
科學家認為,宇宙除了我們空無一人,是因為這9個階段中,有一個階段是難以逾越的,這個難以逾越的鴻溝就被稱為「大過濾器」。
「大過濾器」是什麼?是生命的誕生?還是智力的形成?還是星際殖民?我們目前尚不知曉,如果大過濾器在人類目前的階段之前(第8個階段前),我們應該慶幸,只需慢慢等待科技的發展。如果大過濾器尚未到來,人類也不應該感到沮喪,因為還沒有外星人來到地球,說明還沒有文明達到了第9個階段。
目前人類不應該向外發射信號尋找外星人,而是沉默,低調前行。就像在《三體》中說的:宇宙如同一個黑暗的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一個獵人,誰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就會被群起而攻之。在我們沒做好充足準備之前,保持沉默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語言預示著生機,但沉默同樣可以像對話或聲音中充滿活力的詩句一樣富有表現力。一個人在回答問題時的猶豫表明了內心的衝突,他們會緊鎖眉頭,或許只是偶爾眨一下眼睛,試圖把一個個精準的單詞組織成句。我們可以從一件事物的存在和不存在中學到同樣多的東西,這是貫穿大過濾器理論的主要觀點之一。
圖:太空飛船發現外星人的廢墟,效果圖
當我們在寂靜的宇宙中穿梭時,我們是如此的孤獨與寂寞,我們聽不到嘰嘰喳喳的聲音,看不到植物的繁花似錦與成群結隊的動物。只有空洞的、旋轉的行星,美麗的風景,卻很少能找到說話的對象。外星生命沒有給我們任何信息,也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廢墟。就目前所知,人類在宇宙中是孤獨的,面對的只有地球的聲音和語言,我們被孤獨的寂靜包圍著。這種平靜是有意義的,由於目前找不到外星人,所以大過濾器是人類巨大的挑戰,它阻止了整個宇宙生命的繁榮。
我們的生存依賴於不發現任何外星生命的蹤跡
圖:一顆巨大的恆星坍縮成一個黑洞。在坍塌過程中,能量以伽馬射線爆發的方式釋放出來。這些射線足以摧毀附近世界的生命,生命形式的進化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宇宙環境,就像現在我們所享受的地球穩定性一樣。
從生命起源到星際殖民,有一系列的步驟。人類首先始於太陽系的形成,包括了合適、穩定的恆星,合適的軌道位置,充足的能量,有機物和水,這是地球人類的生活背景。
圖:地球生命的起源,海底火山口
數據顯示,僅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類地行星就有數十億之多。因此,宇宙中似乎並不缺少肥沃的土地。但是,即使像這樣肥沃的土地,也不能保證簡單的單細胞生命必然會從噴濺的海底火山口出現。
圖:米勒尤列實驗,模擬原始地球環境,發現地球在短期時間內可以自然形成胺基酸
實際上,生物起源於非生物,這已經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是自然發生的。初始的地球環境具備了複製分子(RNA)的條件,這些分子可以存儲信息,有時候這些分子在複製自己的時候會發生突變,從而出現了進化。因此形成了簡單的細菌如單細胞真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生物,它們聚在一起繁衍生息。
線粒體在被生物體吸收之前其實是一個細菌,它的犧牲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革命性事件之一。線粒體為生物體提供能量,反過來生物體保護線粒體。這些額外的能量讓宿主生物在複雜的生命進程中進化,而有性生殖則產生了多種形式的多細胞生命。
因此我們有了長著羽毛會唱歌的鳥,留有鬍鬚的非洲猴子,水下的巨鯨,生長在沙漠的仙人掌,生命展現了巨大的差異性和一次次驚人的變化。
圖:單個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
在這些生命形式中,只有人類嚴重依賴於工具,利用工具來推進文明並確保人類的生存。生物學家認為工具的使用是智慧生命形成的重要一步,我們的智慧來自於複雜又碩大的大腦。大腦需要大量的能量和保護,這種缺點意味著大腦並不值得在大自然中再造。大腦消耗的能量比其他任何器官都多,約佔人體總能量消耗的20%,我們身體五分之一的能量流向了一個佔我們體重不到2%的器官。由於這些原因,地外生命發展智能的方式可能與我們天差地別。
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多細胞生物嚴重依賴工具和大腦來處理信息。
大過濾器已經出現
如果大過濾器是過去的自然發生、是RNA、是大腦的形成,那麼我們的未來將充滿希望。目前人類發現的大部分星球是貧瘠的,這是好消息,表明生命的起源或許就是大過濾器。當然也有反對的聲音,例如科學家認為火星隕石表明火星上曾存在簡單生物體,並且我們還沒有潛入太陽系中最有希望的衛星(土衛二),衛星的化學成分表明適合生命存在。
圖:火星隕石,預示著生命的存在
人類的下一個階段就是擴張到附近的行星,最終擴張到附近的星系,這就是殖民大爆炸。
但是為什麼沒有其他的生命形式能夠殖民我們周圍的世界呢?生命的本質就是要填滿每一個可以利用的環境,任何一個文明的都會想要擴張。隨著文明的發展,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也會增長。
圖:戴森球包裹恆星
如果有一個文明開啟了星球殖民,我們應該能看到外星文明收集恆星光線,或者把小行星撞開,然而目前我們並未發現這種現象。
同樣,人類的文明一直在探索,收集其他星球的材料,為的是使自己變得更強大,希望比其他尚未發現的宇宙競爭對手活得更久,或者只是為了自己星球發生自然災害,而找一個備胎。因此,人類不可能永遠呆在地球上,想長久繁衍的外星人也不可能在一個地方紮根幾十億年。
大過濾器尚未出現
人類的技術正在改變地球,氣候變化正在破壞生態系統,減少我們未來的糧食供應。我們用武器互相威脅,這些武器(原子彈、氫彈、核)能量的釋放可能會使世界大部分地區變得更寒冷,甚至成為死亡地帶。人工智慧或許有一天會在智能方面超越我們,基因工程和全球旅行可能會導致致命的流行性疾病,粒子物理實驗有可能會失控(例如奇異物質)。即使我們真的能倖存下來,星際飛行仍然存在一個問題,我們是否真的有能力建造可以星際旅行的大型飛船,是否真的有能抵禦外星人攻擊地球。
前面還有很多很多的挑戰,隨著技術發展會星球會被破環,變得不再適合居住,或者核武器和人工智慧也可能毀滅文明。
圖:電影《乘客》中,一艘星際飛船載著沉睡的乘客前往遙遠的世界,這艘船不斷地旋轉,為其5000人提供引力。如此巨大的飛船,需要在太空中進行組裝,從周圍的行星上收集資源。星際旅行的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挑戰。
有的時候,我們認為人類的進化是必然的。生命很容易從早期地球的環境中誕生,自然選擇造就了我們這樣的物種,我們肯定會活上幾十億年,因為我們聰明、意志堅強。然而人性也是脆弱的。人類的其他物種在過去幾乎滅絕了。隨著人類的發展,我們面臨的危險會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大過濾器或許曾經在我們的過去,就像它或許在我們的未來,一個似乎比生命誕生更苛刻的地方阻撓著我們。如果我們還沒有迎接這一挑戰,我們是否能夠克服導致數十億潛在文明滅亡的因素?
總結
由於這個原因,沉默才是金。我們對外星生命的了解越少,我們的未來就越光明。在這種寂靜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也許有些東西會讓許多人感到沮喪,因為我們希望聽到地球之外的一些聲音,來回應我們發出去的、飄忽不定的信號。寂靜是孤獨的,但這也是一個希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