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時報
近日,著名結構生物學家Brian Kobilka(布萊恩·克比爾卡)教授受聘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同期GPCR(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即G蛋白偶聯受體)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辦。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出席會議並為Kobilka教授頒發聘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施一公教授主持會議。
袁駟對Brian Kobilka教授加入清華大學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Kobilka教授受聘於清華及GPCR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對推動GPCRs研究乃至整個結構生物學的發展都將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Kobilka表示,非常榮幸能成為清華大學這座知名學府的一員,感謝清華大學對自己的支持和認可。他介紹了在GPCRs領域的最新工作成果,希望可以在彼此科研力量結合下,優勢互補,共同做出新的突破。
同濟大學校長裴鋼院士、著名LCP(Lipid Cube Phase)專家,愛爾蘭利莫瑞克大學Martin Caffrey教授分別做精彩報告。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上海應用物理所、上海藥物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數百名的科研人員和學生參加會議。
Brian Kobilka,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理與醫學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以GPCRs結構生物學研究著稱。2007年,Kobilka與科學家Raymond C. Stevens,利用T4溶菌酶融合蛋白方法解析了第一個非視紫紅質GPCR晶體結構:人beta2腎上腺素受體,他還獨立地通過抗體片段介導法解析了人beta2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2011年,Kobilka研究組解析了結合激動劑的處於活性狀態的人beta2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Nature,2011,被引56次)。隨後又解析Gαβγ-β2腎上腺素受體複合物的結構,完整解釋了GPCRs如何被配體激活以及再激活下遊G蛋白從而傳遞信號的過程。
GPCR(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即G蛋白偶聯受體)廣泛參與感知、生殖、發育、生長、神經和精神等多種生命活動以及內分泌和代謝等多種生理過程;與糖尿病、心臟病、腫瘤、免疫和感染性疾病、神經與精神疾病等重要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密切相關。超過50%的臨床用藥物以及正在研發中的藥物都作用於GPCRs。全球20種最暢銷的12種藥物都是以GPCRs作用靶標,每年的銷售總額高達2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