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法國《歐洲時報》10月18日報導稱,法國《快報》於當地時間10月18日公布該國最貧窮十大城市名單。這10個城市都位於北方-加來海峽地區和南部-朗格多克地區。
《快訊》的調查數據來自該刊物的《法國最宜居城市排行榜》。該榜單根據統計數字衡量地方行政單位的貧困率,列出的法國十大貧窮城市為:貝濟埃(Béziers,27.7%)、莫伯日、加來、朗斯、瓦朗謝納、尼姆、佩皮尼昂、阿萊斯(Alès)、阿爾勒和卡爾卡松。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首都情況特殊,巴黎未列入這個調查中。如果納入調查範圍的話,巴黎大區的平均貧窮率應為15.6%,其排名在整個名單的中間位置。換句話說,在巴黎大區有15.6%的居民生活水平處於貧窮標準以下,而全國的平均貧窮率為14.7%。
但在巴黎大區內部貧富差距懸殊,西南郊伊夫林省的貧窮率為9.5%,北郊塞納-聖德尼省的貧窮率為28.6%,兩地之間差距非常大。
在貝濟埃、莫伯日、加來和朗斯,有1/4以上的居民生活水平處於貧窮標準以下。在其他15個城市,居民貧窮率為1/5以上。所有這些城市都位於北方-加來海峽地區和南部-朗格多克地區。兩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和社會環境迥異,但失業、貧窮、領取「積極互助收入」基本補助金(RSA)人數等跡象趨同,這兩個地區都是遭受經濟危機最沉重打擊的地區。
法國貧窮冠軍城市是貝濟埃。由於往昔的葡萄釀酒生意衰微,整個城市面貌轉變,陷入貧困之中而未及時察覺。排名在貝濟埃之後的莫伯日、加來、朗斯、瓦朗謝納,都位於北方-加來海峽地區,主要由於該地區的工業在將近半個世紀之前開始緩慢衰頹,這些城市的地位淪落至今,難以重振。
名單上第六名至第十名為尼姆、佩皮尼昂、阿萊斯、阿爾勒、卡爾卡松。阿維尼翁、納爾博納及賽特(Sète)緊接其後。總而言之,除了蒙彼利埃明顯例外以外,南部-朗格多克地區幾乎所有城市都是貧窮率高、並排在前13名的城市。這些城市長期以來經濟落後,而且年輕人的學業遭遇困難。
這份榜單的倒數位置,則顯示出法國最富裕地區的一面:在列入排名的全法100個城市中,阿訥西(9.2%)是唯一居民貧困率在10%以下的城市。該地貧困率只有貝濟埃的1/3。與阿訥西毗鄰的尚貝裡(Chambéry)的貧窮率為11.2%。這兩個城市都在薩瓦省(Savoie)。
除這兩個城市以外,其他貧窮率低的城市都位於大西部地區(Le Grand Ouest),為首的是瓦訥和聖馬洛(Saint-Malo)。這個有利形勢的主要歸功於這些城市擁有小孩學業優良的傳統,而且沒有工業衰退的包袱。法國西部大城市居民的貧窮率維持在12%左右,南特、雷恩、布雷斯特、洛裡昂以及拉羅謝爾的貧困率大致都在這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