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衛生報·新湖南客戶端訊(通訊員 劉振)「我沒事的,防護做得很好,這裡安全著呢。」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的隔離生活區,總能聽到醫護人員在通電話時說著類似的話,而電話那頭則可能是他們的父親、母親、愛人或是孩子。
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30多名護士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前線,她們中有不少是20出頭、剛從學校畢業沒多久的年輕人。
2月2日早上7點30分,手足外科護士譚茜提前從隔離生活區來到隔離病房區。進入病房先要穿上防護服,儘管她的動作已很熟練,但還是花了15分鐘才完成整個穿戴過程,因為單單手套就要小心翼翼地戴上三層。譚茜是常德人,大年三十這天她本要回老家過年,得知醫院組建發熱門診,身為共產黨員的她主動報名。從1月22日以來,她就一直堅守在隔離病房。父母每兩天就要和她通一次電話,詢問她在隔離區的情況。譚茜沒告訴他們,自己每天都要與隔離病房裡超過一半的患者近距離接觸。
譚茜說,在發熱門診隔離病區,對病人進行靜脈採血時,由於戴著三層防護手套,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手感,所以每次穿刺的動作都要緩慢。「視線也受到嚴重影響,鏡面遇到口中呼出來的熱氣就會起霧,造成視線模糊。長時間佩戴護目鏡、N95及外科口罩,面部的勒痕、鼻梁的壓痕、耳朵的壓紅都成了我們的『標配』。」
「上崗前我們都自覺少喝水,工作期間也不敢喝水,常常是『溼』身了,嘴上卻幹的起皮。」 發熱門診隔離病區護理組組長歐陽利芳補充道。
2月2日18時,肝膽外科護士朱小雪就著「老乾媽」吃晚飯,晚上8點開始,她要堅守4個小時的夜班。「保持充足的體力很重要。」朱小雪說,她已經很久沒回家,「現在最想和家人吃一頓火鍋。」
一張張青春、美麗的臉龐背後,是一代代傳承的勇敢、無畏、堅韌的精神:綜合內科護士賀芝為了方便穿防護服,進入隔離區後把一頭長髮剪掉;手術室男護士王曙光配臺完一臺手術後直接進入了隔離區工作,放在科室的衣服也沒來得及拿,和妻子定好的備孕計劃只能推遲……
2月3日,因為人員輪換的安排,譚茜和其他10餘名年輕護士將撤出隔離區。「為了留住這難忘的時光。」走出大門前,她們在隔離區門口集合合影。然而,她們有的人在居家隔離14天後,很可能還需要再次回到這裡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