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作者本人允許不得私自轉載。
1980年,著名植物學家彭加木參與了羅布泊調查科研小組,在找到雙魚玉佩後便留下一紙條神秘失蹤,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可以深挖的細節呢?
羅布泊,有著「中國51區」的別名,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在人類涉足不到幾十年的時間內,於70年代卻突然乾涸變為不毛之地。
故事開始前,先就著芒果與所搜引擎中整理的資料帶大家梳理一下彭加木事件始末。
1980年5月軍方出資派遣彭加木為領隊,帶領一行科研小組前往羅布泊調查考研。
5月9日,隊伍進入湖區。
5月11日,因為鹽鹼地的原因,車輛受損嚴重,只得折返。
6月2日,資源、水近乎耗盡,所剩下寥寥無幾的水也因為裝在高溫的鐵桶內,散發著濃烈的鐵鏽味,無法直接飲用,但該隊伍依然艱難地向米蘭農場前行。
6月5日,抵達米蘭農場,米蘭農場位於羅布泊南部。進行短暫的補給。
6月15日,出發至達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裡處,水資源再次基本耗盡(疑點介於上次教訓,為何此次依舊只攜帶六天水資源?)當晚向當地軍隊發送求助。
6月17日9:00am,求助信號收到回復,13:00pm有人發現彭加木留下的便條,告知自己獨自前去尋找水源,之後便失去蹤跡,科研考察小隊分頭搜尋,未果。
6月18日當地出動飛機搜尋,未果。
6月20日,部隊觸動搜尋,未果。
6月21日至7月12日,地方發動「地毯式」搜索,並出動警犬搜尋,未果。
據資料顯示,七十年代之前,羅布泊是一個氣候宜人,水源豐富的溼地,但是後來由於人為的因素,在短短三年之內便退化為戈壁灘,直前地圖所標記的「水源」因此均乾涸消失,地圖又得不到及時更改,為之後的悲劇埋下伏筆。
與彭加木一起失蹤的,據說還有那塊神秘的雙魚玉佩與一株植物。據說,那塊玉佩之所以起名為「雙魚玉佩」,並不是因為外形,而是當時發現這塊玉佩時,使用它做實驗時發現它能完整的複製一條活魚,如此神奇的功能震驚了在場所有人,於是稱之它為「雙魚玉佩」。所以現在在網上如同下配圖的「雙魚玉佩」都是不正確的。
有傳言說,彭加木並非失蹤,而是雙魚玉佩在作祟,也有人說,某國指派的特務前來潛伏在了科研考察隊,使彭加木無法相信任何人,為保護雙魚玉佩與珍貴的考研植物標本不落入他人之手,彭加木決定貼身保護。
直到今天,著名植物學家彭加木失蹤之謎依舊未曾揭開,而雙魚玉佩事件卻傳遍了大江南北,引來各地學者研究調查。
在文章的最後,芒果也整理歸納一下彭加木三次科研調查。
第一次科研,網上資料顯示,彭加木一無所獲的回到上海,一直到1979年才回到新疆,。
第二次科研,很有可能有重大發現,因為彭加木隊伍的方向明確,直奔目的地,與第一次有著本質的區別,彭加木留下的論文中所提到的植物病毒,很有可能來源於此次科研。
第三次科研,與第二次時間上距離非常近,且在到達米蘭農場前後發生了什麼變故。
介於某些因素不方便在文章中體現,對於彭加木羅布泊失蹤事件的疑點,暫時先分享這麼多,文章的最後,芒果想聽聽關於此事件,小夥伴們的看法,評論區留言,芒果會認真回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