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起來我習慣性的打開微博想看看肺炎的最新消息,然後突然發現濟南又地震了。
記得濟南上次地震是在2月18號下午的5點07分,也就是前天,4.1級。濟南的老鄉們抱著被子赤著腳就跑出來避難了。
這一幕被見過大世面的四川老鐵瘋狂嘲諷,說你們大山東人也忒慫了吧,這點地震對我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根本不用跑。
其實我老家也山東的,只不過是離濟南稍微遠點罷了 ,所以沒啥感覺。
今天,濟南又地震了,凌晨4點44分,3.1級地震。或許是這次發生的太早,也或許是習慣了,老鄉們反應不太大。
然後中午11點17分,又雙叒叕震了一次,這次就更小了,1.8級。
為什麼說是又雙叒叕呢,其實加上這次這兩天一共已經四次了。昨天上午9點32分還有一次0.6級的無震感地震。
當然,如果在算上零零碎碎的餘震那就更多了。
為了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山東地震局也是在官網掛出消息說濟南近期不會有破壞性較大的地震。
其實我們慫的原因還真是沒見過什麼大的世面,畢竟山東這地兒沒啥地震帶。
另外,其實地震玩意就是一個很平常的現象,經常關注這個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基本每天都有地震發生。
但話又說回來了,畢竟我們山東人沒見過啥大世面,這點小地震倒是沒啥,萬一是一場大地震的前奏呢?
接著,一個說法便開始襲來,說著名地質學專家李四光先生曾經有一個預言,說我們在60年內會有四次6級以上的地震。
現在唐山、臺灣、四川均已實現,就差山東臨沂了。然後濟南的小夥伴們沒事兒了,臨沂的小夥伴急哭了。
要是這個預言是真的那可咋整?
這當然是假的啦,李四光表示我壓根兒就沒說過這種話。再說了,你們造謠都不會,這四個地兒就沒固定過,還想讓我背鍋?
地震預測也沒那麼容易,最起碼不會有那麼大的時間跨度和近乎精確的級別。要不然,地震也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損害了。
不過話又會回來,李四光雖然沒有預測過四次大地震,少了一些神聖的光環,但他老人家的人生還是像開了掛一樣。
對於李四光的了解,大家或許還停留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知名地質學家,可他早在清朝末年就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用語文課文上的話來描述就是近、現年代人,而且是新時代的開拓者。
李四光出生於1889年,長辮子的時代,但這不是一個好時代,所以就導致這又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
那時還是光緒年間,那時李四光還叫李仲揆。直到十四歲,李仲揆獨自一人來前往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才有了李四光。
光緒三十年,李四光公費赴日留學,在日本的時候他認識了我國民國時期的政治家,也是憲政之父的宋教仁。然後走上了革命這條道路。
第二年便加入中國同盟會喊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準備推翻「金主爸爸」的封建統治。
1910年回國正式開啟自己的革命生涯,武昌起義後他被任命為鄂軍督尉府理財部參謀,而後擔任實業部長。
但是不久某袁姓人士起了壞心眼,幹了倒開車的事,李四光只得辭職。而後前往英國留學,專攻地質,這時他才是我們熟知的地質學家。
直到1920年受聘回國擔任北大地質系教授,牛皮的一生又以另一種形式開始了。
提起兩彈一星,我們首先想到是錢學森等人,但是李四光對此也有卓大的貢獻,因為有些原材料的開採,離不開他的地質學理論。
對於地震的預測,也是要有一定的地質學理論作為基礎的,李四光晚年就曾經研究過關於地震的預測。
1966年,邢臺接連發生兩次6.8級和7.2級的大型地震,造成了八千多人死亡,三萬八千多人受傷,經濟損失達10億元。
這給李四光造成了極大的震撼。他認為大多的地震是由於地質構造運動引起的,於是用了很大的精力投入了地震的預測、預報研究工作。
通過對構造應力場的研究、觀測、分析和掌握其動向,李四光對河間、渤海灣和唐山等地區孕育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提出過一些預測性的意見。
遺憾的是這些工作還沒來得及做系統的匯報與總結,李四光就因病去世了,後來事實證明,他的這些研究方向都是對的。現在也都有了相應的體現。
或許這也是一個現在為什麼那麼多人把有關地震的謠言強加給李四光的一個原因,畢竟,人家還真是一個行家。
地震自古以來就是一件危害性極強的自然事件,在我國古代,就有人嘗試進行 「監測」地震的動向。
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八龍銜珠,掉珠而動。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據史料記載,地動儀的測震靈敏度比較高,千裡之外的地震都可以檢測的到。
但時至今日,地動儀的製作方法已經失傳,尚不能復原。甚至有說法說張衡地動儀為一個騙局,沒有真正存在過。
現在依舊不能對地震產生的時間和地址有一個準確的預測,只有一個大致的宏觀判斷。
一般來說地震來臨前有許多前兆,在民間對地震的前兆預測還有這樣的一個順口溜:
震前動物有預兆,密切監視最重要。
牛羊騾馬不進廄,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著小鼠跑。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家家戶戶都觀察,發現異常快報告。
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很對專業人士表示有些動物的反應和特殊的氣象現象沒有任何關聯。
目前對地震的專業預測會從地質構造特點、查詢地震周期規律,運用數理統計方法推定下次地震時間、地球介質破裂的物理過程等方面來進行預測和判斷。
但是現在上天下海都容易,入地這個還真難。還有就是地震孕育的過程太過複雜,所以就加大了地震預測的難度。
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地震分成九個等級,小於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
所以我們山東地震局發的那個通告還是有道理的,5級一下的殺傷力基本可以忽略,完全沒有慌的必要。
記得早些時候某米手機加入了地震預警的功能,可以在震前幾十秒來進行地震報警,讓範圍內的用戶做好準備。
乍一看這個技術很牛皮,其實了解原理後就很簡單,只不過是某米願意去幹這個「勞民傷財」的事兒而已。
大家應該都知道烽火臺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古代的報警系統。當看到遠處來敵軍來犯時就點燃烽燧,讓己方最好準備。
原因就是烽煙傳播的速度要比軍隊運行的速度快的多,這樣就可以用對方行軍的時間差來安排部署。
這裡點菸的前提就是有人來犯才行,烽火臺戲諸侯就是一個狼來了的故事,玩多了就沒意思了,沒人鳥你。
同樣,某米的地震預警系統也是這樣一個原理,某米與成都減災所合作,減震局提供技術支持,某米的設備就相當於烽火。
因為地震會產生地震波,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是要低於電波的。這裡電波的身份就相當於烽火臺的守衛,感受到地震波時就會觸發烽火,也就是在某米設備上進行預警。
所以準確來說這個不叫地震的預警,因為在預警之前這個地震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還沒有到達。
就是欺負地震波傳播的慢而已。但是這也足夠了,畢竟每多一秒反應時間就是多了一份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