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對地球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前人造衛星拍攝的照片上,這顆蔚藍色的星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卻無法避免對其產生影響。
尤其是在科技不斷發展的當下,我們以犧牲大自然的利益來換取自身的進步,環境汙染的問題日益嚴重,而人類也受到了很多負面影響。
根據相關研究,地球如今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生機,尤其是在距離拍攝第一張照片已經過去幾十年的背景下,再次翻看有關地球的影像,難免令人有一種傷感與震驚。
人們會發現,地球已經變成了一片灰濛濛,有些地區甚至呈現出「病變」的樣子。夜晚的地球全景雖然看起來格外繁華,卻嚴重影響到了很多生物的生存,一些夜間活動的動物們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改變作息,即便如此也難逃走向死亡的命運。
現階段一些國家正在積極實施保護環境的各種措施,卻沒能徹底改變地球目前正在面臨的危機,因為很大一部分環境問題與人類本身的劣根性有很大的關係。自古以來,我們只知道從大自然中索取,並且在科技的支持下,擁有更高的效率榨取大自然的營養,根據相關研究,人類目前對地球造成的危害,至少需要億萬年才能夠恢復。
的確,人們高估了大自然的自淨能力,在萬米潛水器的視野中,我們甚至能夠看到這裡存在一些原本不應該出現在人類視野中的事物——塑料垃圾。科學家們提醒人類,我們需要正視相關問題,比如白色汙染已經到達了外太空,人類還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垃圾。如果這些狀況不及時改變,很快就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到今天,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卻仍然沒有在行動上得到明顯的體現。畢竟環境問題由來已久,如果人類一步一個腳印來解決問題,或許也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改變地球的現狀。
我們無法接受滿目瘡痍的地球,即便人類未來註定要移民外星才能擁有更多機遇。在科技發展條件有限的前提下,我們能做到的只有儘可能改善地球的自然環境,給後人留下一個生態和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