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廈門的歷史,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海峽兩岸對峙的那段時光,195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解放金門,進而為解放臺灣做準備,對金門發動了炮擊,在蔣介石的掙紮下,人民解放軍為了不增大無辜的傷亡,停止了炮擊行動。
如今時過境遷,和平發展成為了當代的主題,曾經的軍事前線廣播站地等設施,經過改造形成了有紀念意義的特色軍事教育基地。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要數有著「世界最大擴音器」之稱的軍事廣播喇叭。
「擴音器」的身前事
這個軍事廣播喇叭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建造的,整個喇叭主體由鉛鋁鑄成,喇叭最大的直徑可達2.88米,長度接近5米,重量達1588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喇叭。
這個喇叭根據仿生學的原理,以壓縮空氣作為動力,用電信號控制高壓電流,其發音的最大功率高達2萬聲瓦,傳送聲音的有效距離近12公裡,即使隔著海面,產生的聲波依舊可以清晰地到達金門島,也是當時大陸對金門進行廣播宣傳的主要工具。
據說,在廣播時,人不可靠近喇叭口,否則高強度的聲波會穿透人的耳膜,與金門的對峙,可能是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喊話了」面對當時的炮火連天,總面積只有8.7萬平方米的大嶝島,平均每平方米就要落下1.5顆炮彈,可想而知當時炮火的密集程度,這個巨大的喇叭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存活下來,實屬不易。
大嶝島的「白兔仔礁」
大嶝島上除了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喇叭,還可以前往距離大嶝島3.7公裡的白哈礁瞧一瞧。白哈礁為花崗巖的明礁。礁長80米,寬度為60米,整體的高度可達11米。面積近5000平方米,自古作為海上的航標。白哈礁原名「陛下礁」,據說在1276年宋端宗趙昱南航時,在此落水後被救起而得名。
「陛下」在閩南語中的翻譯為「白哈」、「白蝦」,又因礁石整體形狀似灰白的兔子,又被稱為「白兔仔礁」。礁石內部多為中空,所以每當有海浪拍擊之上,便可以傳出陣陣鐘鼓之類的響聲,妙不可言。
看完了美景還可以嘗一嘗大嶝島的壇紫菜,紫菜是常見的使用紅藻,滋味鮮甜,營養價值好,又有特殊的香草氣味,加之有防止動脈硬化降低高血壓的功效,在大嶝島備受歡迎,最重要的是大嶝島沒有工業汙染,因此大嶝島的紫菜產品幾乎佔據了閩南一代大半個市場,並且銷往全國各地。
這樣的大嶝島你是否了解過呢?歷史是一面鮮明的鏡子,祖國的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任何分割我國領土和主權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的打擊,任何分裂主權的不法分子,也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如今面對島上這個巨大的大喇叭,以及遙遙可望的金門島,走在戰火洗禮的遺址上,耳中仿佛還能響起炮火連天的巨響聲,和平來之不易,更需要我們珍惜。